首頁 短篇

與非遺的開始

施秉—苗族刻道

與非遺的開始 有琴臻臻 1609 2020-10-10 13:30:07

  施秉:境內(nèi)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得“施秉”。

  刻道,黔省施秉地方傳統(tǒng)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

  苗族“刻道”即“刻木”,漢語譯為《苗族開親歌》,主要流傳于貴州省施秉縣楊柳塘鎮(zhèn)飛云大峽谷的一個山坡洼地里?!翱痰馈笔蔷幼≡谥袊硟?nèi)的苗族群體中,至今惟一保留的刻木記事符號。它是迄今為止苗族最早的記事實物和該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刻道(Kiedet)系苗語稱謂,即“刻木”或“歌棒”。主要流傳于施秉縣境內(nèi)的苗族村寨(俗稱高坡苗),是當?shù)孛缱甯枋肿钕矏鄣膫鹘y(tǒng)酒歌之一。這根古老、神秘的歌棒,一般以圓型和方型為主,三面刻有符號,每面均為幾格,計二十七格,每格以橫、豎、叉等符號,組成苗族“刻歌”歌的各段的主要內(nèi)容。

  那么,苗家人為什么在制作歌棒必須選擇以楓木樹為材料呢?因為苗家人自古以來,特別崇拜楓木樹,認為楓木是自己的圖騰。相傳遠古的時候,蝴蝶媽媽在楓木樹上生下了十二個蛋,孵化了十二年,后來孵出也人、姜央、鬼神等神化人物,便把蝴蝶媽媽(姜央)看成是苗族的始祖,故對寨上的楓木樹由衷的崇敬,因此,在苗家人建造木制結構新屋時,每家每戶的中柱或穿坊,必須有棵楓木在建新房時使用,這就是苗家人選材時以楓木樹為主的緣故吧。

  苗族俗無文字,交質(zhì)用竹木刻數(shù)等,名為“刻木”,婚嫁是“姑之女定為舅媳,倘無子,必獻于舅,謂之外甥錢,否則,終身不得嫁或招少年往來”(清乾隆《鎮(zhèn)遠府志》,刻木示信,猶存古風。(《黔省志略》),從苗族刻道符號的整體內(nèi)容來看,反映的是苗族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之后所出現(xiàn)的舅權制度,系統(tǒng)地反映了古代苗族婚姻的起源。

  苗族刻道的主要內(nèi)容是“刻木歌”,是苗族十二路酒歌中最精華的一路酒歌,全歌以五言體輾轉(zhuǎn)問答的方式在酒席上五盤對唱,為此,苗族老人就用刻木記事的方式,把舅權制度索取聘禮的符號刻在這根5寸至一尺的木棒上,作為苗族古老的婚姻文化的實物依據(jù)和憑證。

  刻道是苗族“開親歌”的重要組織部分。是苗族十二路酒歌中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流傳最廣,為苗族同胞喜聞樂唱的一路酒歌。刻道歌由于地域不同,歌詞內(nèi)容和符號各不相同,據(jù)我們近幾近對黃平、施秉兩縣民間歌師演唱的內(nèi)容來看,目前,共有不同的版本27種。內(nèi)容包括“生親”、“開親”和“眾多親”三個部份?!吧H”講的是“親”是如何來到人間的?!伴_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具體敘述各種動物、天上諸神、猿和人類開親的過程。“眾多親”講述了人類開親的全過程。

  刻道,在苗族民間演唱中,通常是以傳統(tǒng)的民間酒歌調(diào)式來演唱的,在演唱過程中,歌師憑著對其符號記憶,有的從正面唱到側(cè)面,最后唱到斜面,有的從斜面唱到側(cè)面再唱到正面,所以,在施秉民間有“官家識字九千九,沒有哪個能把刻道認得透”之說。歌詞以歌花和歌唱以問答式的輪回對唱,一問一答,答中有問,問中有答,詩歌為五言體,塑造了一個敢于追求幸福,追求自由婚姻苗族少女扁金的故事,是居住在中國境內(nèi)的苗族群眾中至今唯一的一種古老的刻木記事符號。這種奇特的符號,是迄今苗族最早的記事實物和刻支系是古老的文字工具。

  刻道是一部苗族原始社會時期婚姻制度發(fā)展史,編年史和一部具有民族生活氣息的婚姻史詩,是苗族十二路酒歌最精華最具有歷史價值的一路傳統(tǒng)尼歌,曾被一些民族學家和民俗學家稱為“苗族酒歌的盛品”,甚至被一些社會學家及歷類學會譽為“苗族婚姻最古老的活化石。”在苗族婚姻發(fā)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刻道是苗族先民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積累,演變而形成的,它吸引了其他民族優(yōu)秀的民歌精華,獨自形成了苗族民歌的特點和風格。詩歌對環(huán)境的描寫,對人物語言、行動、心理和性格的刻畫,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痰朗且徊烤哂袧庥裘褡鍤庀⒌拿缱寤橐鍪吩?,更是一部規(guī)模宏大、歷史悠久的苗族古籍,對研究苗族的起源和遷徙,圖騰崇拜,數(shù)學知識,語言學等方面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

  總之,苗族刻道忠實地反映和記錄古代苗族社會“姑親舅霸”的歷史軌跡,是一部記載苗族古代社會的一部婚姻史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