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河山何其美,對我阿布和非非來說,天地可負,美食不可負。
扎佐酸菜蹄膀,一道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菜,發(fā)源于黔省GY市修文縣扎佐石竹村。清代初年,改土歸流,實行“納米入鹽”制度,川省進入黔省的川鹽入黔道路得以修通,后改修為201國道,俗稱“川黔線”。早在清初,古驛道從石竹村通過,來往的客商多在此地住宿、吃飯。當?shù)氐牟家廊思依帽镜爻霎a(chǎn)的豬蹄膀,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酸菜蹄膀,肥而不膩、皮色紅亮、湯鮮味美,現(xiàn)今已然成為川黔公路上的一道著名菜肴。來往食客不僅堂吃,而且總要打包幾個,與家人分享。當?shù)厝顺Uf,來到扎佐,不吃蹄膀,等于沒來!
新鮮的蹄膀是成品質量的關鍵。扎佐酸菜蹄膀的傳承人饒雪客,大清早到集市上,為的是挑選最新鮮的蹄膀。各種提味的輔料,在蹄膀的制作中同樣重要。除一般人家必備的鹽、醬油、白糖外,還需要蜂蜜、姜、丁香,三萘、草果、砂仁、白蔻、花椒、八角等等。這里的姜必須是黔省人自己種植的小黃姜,味香辣濃,肉質細嫩。新鮮的蔥和茴香也可以幫助提升香味。
制作正宗的酸菜蹄膀不是一個輕松的活計。首先要用炭火給新鮮的蹄膀褪毛,并持續(xù)炭燒至其面呈焦黑狀。
然后將燒好的蹄膀取出、熱水洗凈后,用刀將蹄膀面刮干凈,至其呈白色肉皮狀,再用涼水反復清洗,放入鍋內開水煮一個小時后撈出。
等蹄膀回汗3至5分鐘后,趁溫熱將備好的蜂蜜水均勻抹至皮上。
放入油鍋炸至外皮呈金黃色,大約需要5分鐘。
準備好大碗,將提前備好的各種輔料按一定比例放進大碗底部,放上蹄膀,連大碗上籠,以武火蒸6到8個小時,至皮糯酥軟不爛、肉嫩化渣不膩時起鍋。取出后,把酸菜切成塊裝進大盆中鋪底,下肘子、放蔥蒜、加原湯,至湯與各種材料一起文火煮沸,帶火上桌即可。
酸菜在農(nóng)家人的飯桌上隨處可見。熱水洗凈的青菜,放入農(nóng)家小院放著的土壇子,加入提前準備好的酸湯,自然發(fā)酵一周左右,酸菜即成。在扎佐石竹村,有一家叫思味的酒樓遠近聞名,而這家酒樓的特色就是扎佐酸菜蹄膀,它的老板就是饒雪客。饒雪客告訴我們,他制作蹄膀已經(jīng)30多年了,最初的蹄膀沒有酸菜,是經(jīng)過了不斷的摸索改進,才有了如今的酸菜蹄膀。
無論哪個時代,美食是永不過時的話題。深受人們喜愛的扎佐酸菜蹄膀,以其獨特的民族風味征服了當?shù)厝伺c往來食客的味蕾。
六桶海馬明代造紙工藝:該造紙工藝位于修文縣六桶鎮(zhèn)海馬村,明代海馬任氏家族從贛省展轉遷徙到此居住,至今已有五百余年,他們生活的海馬村相對封閉,較完整的保存了從贛省帶來的明代造紙技術,在制作工藝上沒有進行更多的改變。
他們以構皮樹的樹皮為造紙的基本原料,加入一種抗粘的天然配料(尋麻液),進行紙張的抄制。所生產(chǎn)的紙為“皮紙”其紙紙質綿軟、抗拉性強,紙色微黃。這種紙在民間的用途非常多,常用于經(jīng)書的抄寫、鞭炮制作、糊窗戶等,并使用海馬紙作為道具對祖先進行祭祀儀式。
接下來,阿布與非非行程單滿滿,與你相約,保護文化遺產(chǎn),傳承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