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與非遺的開始

普定—苗族阿江

與非遺的開始 有琴臻臻 1763 2020-10-13 14:09:07

  普定苗族“阿江”(口弦)主要分布在普定的補郎、貓洞、猴場、坪上等四個民族鄉(xiāng)的苗族聚居村寨,根據(jù)本民族“歪梳”、“壩苗”、“大花”、“小花”的四個支系分類,“阿江”(口弦)主要流傳于補郎的等堆、水井寨、上格、格差路、干河、歪沖和猴場的下老鼠、仙馬、格道、猛正等苗族村寨。

  普定苗族“阿江”(口弦或口彈琴)歷史悠久。在5000多年前的“蚩尤”時代,苗族樂器以吹“口哨”為主,伴隨著銅器的產(chǎn)生,苗族人民制出了自己的樂器——口彈琴??趶椙俚钠鹪幢忍J笙、口琴等苗族樂器還早,蘆笙、口琴用的銅片,實質(zhì)上就是口彈琴改造而來的。

  在漫長的苗族生存發(fā)展歲月里,苗族祖先從黃河一帶遷徙到南方,遷徙中與自然環(huán)境、部落之間抗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樂器與武器密不可分,苗族祖先在戰(zhàn)爭中用樂器傳遞信息,傳遞在生存發(fā)展中的喜怒哀樂。

  苗族“阿江”(口弦、口彈琴)是苗族最古老的樂器,伴隨著銅器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發(fā)展于元朝。宋朝后期,蒙古族入侵,建立元朝。為了鎮(zhèn)壓當?shù)匕傩盏姆纯梗晒沤y(tǒng)治者規(guī)定一個村寨只允許用一把菜刀,避免被侵占后的百姓們用著起義的武器,同時還限制了人們的人身自由和輿論自由。但為了反抗,被侵占的各族人民紛紛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聯(lián)絡,例如,漢族人民在月餅里包上紙條,農(nóng)歷八月十五贈送他人,約定反抗起義時間等。因口弦發(fā)聲低沉,音量極小,只能在夜深人靜或人較少時聽得見,所以在苗族地區(qū),苗族先民們利用祖先發(fā)明的口弦作為傳遞信號的工具之一。

  在歷史變遷中,口弦由苗族部落戰(zhàn)爭中慶功報喜的樂器,逐漸演變?yōu)槊缱迩嗄瓯砬檫_愛的樂器??谙页蕜π停趧ι翔彸龃底嗪蛷椬嗟幕善?,這種既能吹奏,又能彈奏的樂器,當初是為了保存祖先用之表達自己對故土思念,后來衍變?yōu)榍嗄昴信畟儼阉鳛閻矍榈男盼镎浯?。苗族男青年們?nèi)巳硕紩谱骺谙遥斈星嗄暧辛俗约盒膬x的女孩后,他就會自制一個口弦送給這個女孩,琴片的工藝和琴鞘上的花紋圖案都能表達這個男青年對女孩的愛慕程度,越是喜歡的,口弦制作工藝講究,花紋圖案精細,有的還在琴鞘上刻上表情達意的文字。如果女方也有意的,女孩就會手下男孩的口弦,口弦象征著男女雙方的心,收下口弦的,即為彼此把心交給對方,口弦就像是留下了一個“把柄”(證據(jù)),所以送口弦又稱為“丟把瓶(柄)”。大村小寨苗族姑娘個個出來都有一把屬于自己的口彈琴,都能吹(彈)奏出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情愛?!皝G把瓶(柄)”之后,男女雙方就用之發(fā)送約會的信號。夜深人靜后,小伙子會在姑娘的房前屋后等待,聽不見姑娘低訴低喚的琴聲,就不得進門,一直等下去,直到聽到姑娘的琴聲,才歡喜而入?;蛘呗牭焦媚锏那俾暫螅』镒泳痛灯鹱灾频闹袷?,用蕭聲告知姑娘確切的位置。

  “阿江”是苗語稱呼,漢語稱“口弦或口彈琴”,是普定縣補郎、貓洞、猴場、坪上四個民族鄉(xiāng)苗族人民特有的樂器??谙矣汕倨颓偾式M成,琴片用純黃銅制作而成,有長有短,一般長約10厘米,厚0.2厘米,形狀成寶劍型,像劍柄的部份長4厘米,寬0.4厘米;像劍身的部份長6厘米,頂部寬為1厘米,底部寬為0.9厘米,“劍身”中間有一條振動片,輕彈琴片尖,振動片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阿江”(口弦)有琴鞘是圓筒形,直徑為1厘米,長度比琴片長2-3厘米,琴鞘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選用質(zhì)地堅硬精細的木料或精竹制作,琴鞘刻滿花、鳥、蟲、魚、山川、河流等圖案,琴鞘上還綴有銀鈴和紅櫻。

  普定苗族“阿江”(口弦)起源于故土黃河,伴隨民族遷徙、戰(zhàn)爭產(chǎn)生,深深扎根于巖山叢中,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它對民間樂器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以后產(chǎn)生的蘆笙、口琴、手風琴、鋼琴用的基本材料——“彈簧片”,實質(zhì)上是取材于“口弦”的雛形??谙野殡S青銅器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是最古老的苗族樂器,對民族民間樂器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

  有了“蚩尤”,就有了“阿江”(口弦),有了苗族的遷徙和部落件的戰(zhàn)爭,就有了“阿江”(口弦),形如寶劍的“阿江”(口弦),象征著苗族的起源、發(fā)展和繁榮。

  “阿江”(口弦)發(fā)音低沉,是中國民族樂器中唯一能吹奏和彈奏的器樂,其簧片發(fā)音最早,應是簧片發(fā)音的起源;口弦曲調(diào)單純樸素,聲樂起源于嗚咽的黃河,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曲調(diào)委婉清麗,傳承著古老的民謠。

  “阿江”(口弦)是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突出表現(xiàn)形式,富含苗族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