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簫:一種特色的民族樂器,為苗族中一重要分支長角苗特有,多見于黔省織金縣、六枝境內(nèi),以其獨特的結(jié)構(gòu)、聲音、功能聞名。
三眼簫是居住在織金縣阿弓鎮(zhèn)的化董、中寨、坡頭上、哩中底及近鄰六枝特區(qū)新華的平寨、安掛、大水沖等處的苗族[自稱“蒙戎(hmongb rongf)”]社會生活中,尤其是青年男女在談情說愛場合吹奏的一種自制的獨特樂器,因只有三個音孔而得名,苗語稱之為“搟冉(gdnrdn)”。
這種三眼簫,形狀像漢族樂器洞簫(也稱為蘇笛或豎笛)和西洋樂器黑管,但獨特不同之處是僅有三個音孔,且其管粗細長短不一。它的制作是取一段長短粗細不拘、只要有七個節(jié)的竹管;以竹管根端為上端,向下于背面1.5公分部位削成一個斜吹口,于正面3公分處鑿一個發(fā)音孔;發(fā)音孔以上左右開剖為吹氣叉口,于叉口內(nèi)嵌一片竹制的薄簧片,簧片遮去發(fā)音孔1/4,兩側(cè)用稻秸或麥秸豎嵌封嚴;能吹響后,按一定比例于正面鑿兩個音孔,于兩音孔之間的背面鑿一個音孔即成。
三眼簫的吹奏,以口含頂端叉口,下巴緊貼斜吹口,左手中指按正一孔,右手中指按正二孔,拇指按背孔,向叉口內(nèi)吹氣振動簧片而發(fā)音,閉開音孔而成律,筒音本音不用,超吹262#4;第一孔本音尋不用,超吹373;第二孔本音5不用,同時放開第一孔輔助,超吹5#2,按閉第一孔超吹626;第三孔本音7不用,超吹751,放開第一孔輔助,超吹i 51。音域近于三個八度,比一般簫笛的音域?qū)拸V。這種別具一格的三眼簫雖然只有三個音孔,但卻能吹奏出優(yōu)美的五聲音律。它的基本音為2、3、5、6、1、2和泛音2共七個。因此,它是苗族同胞們尤其是青年男女們互相之間名符其實的“傳聲筒”。苗胞仃,有這樣一首古老的歌詞:“搟冉有七節(jié),七節(jié)三個眼;搟冉說不盡心頭話,把它抉斷當柴燒?!边@首歌詞,道盡了織金苗族三眼簫的形像與奧妙。而這奧妙的用意,只有苗族同胞能知曉,別的民族是無法領(lǐng)悟的。三眼簫及其曲調(diào)的吹奏,使苗族同胞們得以自娛自樂,充實生活。尤其是每年夏歷的正月初一到十五,白日夜晚都有三眼簫輕柔悠美的聲音飄入天空,給苗家小寨增添了新春來臨、萬物更新、生動活潑的無盡情趣。
“三眼簫”是以細竹為原料,鉆以三孔,加以簧片,即成其器。因其只有“三眼”,故名為“三眼簫”。
“三眼簫”的構(gòu)造非常獨特,不僅因為其音孔只有三個,制“三眼簫”必取當?shù)靥赜薪鹬褡鳛樵模蝗〉钠吖?jié)。
因作為“三眼簫”制作原材的金竹長短粗細不一,竹節(jié)也各有區(qū)別,每只“三眼簫”所吹出來的韻律也都會有差別,因而,“三眼簫”不適宜大規(guī)模合奏,只適宜一至三人吹奏。且因其選材竹子上粗下細,吹嘴簧片較硬,震動不大,因而,“三眼簫”的聲音有單一、柔美、低沉的特點。
生活在黔省織金縣西南的長角苗,居住環(huán)境是群山峻峭、叢林郁郁,“三眼簫”則承擔了宣泄喜怒哀樂和傳達男女愛戀的功能。這簫所吹奏的曲調(diào)表意性極強,尤其是青年男女戀愛中都用它來一問一答地吹奏以互傳心意,纏綿之情如傾如訴。因此,它是苗族同胞們尤其是青年男女們互相之間名副其實的“傳聲筒”,是苗族青年男女曬月亮和情歌對唱時不可或缺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