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由于政敵的迫害,直言不諱的蘇東坡,被流放到了當時極為蠻荒濕熱的海南儋州,開始與語言不通且習俗不同的土人一起生活。
在流放的詔書中,政敵還極盡狂虐之能事,不允許住官方的房子,但這位已經(jīng)六十歲的老頑童,身邊只帶著小兒子蘇過,在“居無室,食無肉,病無藥,出無友,食芋飲水”的艱難困苦中,卻以“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這樣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生存了下來。
豁達樂觀的蘇東坡,即便在中國最南邊的孤島,濟世安民的初心,依然不改,帶頭開始打水井,徹底改變了土人飲潦水的陋習,接著又教燔荒種糧,使大家的生活水平,明顯有了提升,很快就贏得了愛戴。
見這樣的好官居無定所,土人為了表示感謝,便集資在桄榔林中,為蘇東坡搭建了一間草房。
接下來,蘇東坡的同僚,見北宋的一百多年間,從來沒有出一個進士,于是又集資辦了一個學堂,讓這位名動天下的大學士,開始為自己和附近的孩子授課講學,在蘇學士的熏陶和悉心教育下,當東坡遇赦離開后,終于出了海南歷史上第一位舉人,同時還出了第一位進士。
蘇東坡開堂講學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內地,很多學子幕名而來,不辭辛苦和車船顛簸,跨過了兇險的海峽,來到偏僻蠻荒之地,為的是拜在蘇學士門下求學。
卻說廣西桂林有一位富商,非常喜歡東坡的詩詞,知道他講學的事情后,也想讓有點悟性的兒子,到海南拜東坡為師,兒子快出發(fā)了,開始著急起來,因為不知道父親到底送什么東西,給老師作為見面禮。
富商畢竟見識多,早已心里有數(shù)了,便安慰兒子說:“孩子,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送禮需送急時無,你認為東坡在儋州,最缺的是什么?”
“那個地方偏僻,老師沒有住的,聽說土人已幫忙解決了;沒有肉和藥,倒是可以送一些,只能解決一時,卻不是長遠的;沒有朋友,現(xiàn)在有了學生,大家有共同語言,應該好多了吧!”
孩子畢竟年齡不大,還是有些著急,“父親,您說到底想送什么???”
“東坡已經(jīng)六十了,聽說將妻子安置在惠州了,只有小兒子在身邊?!备簧陶f,“到了他這個年紀,不能與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是最痛苦的,吃的住的倒都是其次,對家人的思念,只有帶來精神上的寂寞,這才是重點!”
“還是不明白!”
“我早就想好了,帶上兩個隨從,帶上一些好酒干肉,另外再帶一只墨猴,親自送你去海南!”富商說,“我沒有見過命運多舛的蘇學士,也趁此機會見上一面?!?p> “父親,墨猴是什么啊?”
富商便將墨猴的事情,給兒子講了一遍,兒子聽了連連點頭。
接下來,富商出去了一趟,花了高價帶回一只調教得非常好的墨猴,然后帶上兩個隨從和東西,領著兒子出發(fā)了。
這一天,東坡父子正在桄榔林中的草房里練字,富商和兒子帶著酒和墨猴來了。
當富商說明了來意,東坡見年輕人為了求學,不嫌海南的偏僻和冷清,便爽快地答應了。
一生嗜酒的東坡,在海南的生活非常困苦,一個月只能喝上兩次酒,見了眼前的酒,不由大喜。
沒有想到的是,還有一件讓他更為高興的事情。
富商親自拿出一墨一硯,放在桌子上,讓人端來水,倒進了硯里,然后才從口袋里,掏出一只袖珍型的小猴子,放在了墨硯旁邊。
眼前的猴子,個頭很小,皮毛呈灰黑色,只有普通的老鼠大小,動作靈活輕便,一對很大很鼓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轉動,好像會說話,完全是一副人見人憐的模樣。
見了這只小猴,蘇東坡立即就喜歡上了,內心還滋生一種想照顧和呵護這只小動物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