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設(shè)計鏟除異己臣
穆南依舊擔(dān)任越國丞相一職,他曾是拓跋承旭的老師,又在拓跋承旭逃回越國后為其出謀劃策奪回皇位,在越國,拓跋承旭能信任的人很少,穆南便是其中之一。
拓跋承旭準(zhǔn)備對皇后黨的一干大臣動手了,當(dāng)然,要將這些官員全部鏟除,恐怕整個越國的朝堂都會空了一半,也就沒人為越國做事了,拓跋承旭很明白,其實所謂皇后一黨,無非就是那幾個手握大權(quán)的官員,只要除去了他們,其他的也就不足為懼了。
他們能站到朝堂的至高處,誰不是苦苦經(jīng)營了幾十年,這幾十年中,那些剛?cè)氤癁楣俚娜嗣磺宸较蚓蜁铱可?,站在朝堂高處的人自然而然就成了他們的靠山?p> 高官們依附皇后,想扶植拓跋承璟當(dāng)皇帝,是為他們的未來做打算,一旦他們押對了寶,立下大功,他們的后世也能沾光,所以,他們手下的那些官員們也只能跟著他們干,那些官員倒非真的愿意為皇后賣命,畢竟那些官職不高的人能出的力極小,也就無法獲得太多的封賞,但要在朝堂上繼續(xù)混下去,跟著干也是無奈之舉。
拓跋承旭很清楚當(dāng)中關(guān)系,所以那幾個高官必須處置,可他們到底握有重權(quán),若自己擔(dān)心得太多反而耽誤了時機,萬一哪天他們因皇后落敗心有不甘跟自己作對可就不好收拾了,畢竟拓跋承璟還活著,且拓跋承璟軟弱,勢必成為他們可以控制的傀儡。
拓跋承旭要處置的人主要有三個,吏部尚書崔倓,戶部尚書鄭和,還有兵部左侍郎袁志,其中戶部尚書鄭和因擔(dān)心皇后篡位一事牽連自己,在先皇拓跋宗喪期一過就提交了辭呈,可拓跋承旭怎會答應(yīng)呢?
他的辭呈未批,兵部左侍郎袁志和崔倓也就知道拓跋承旭的用意,三個人便開始商量該怎么辦。
鄭和是戶部尚書,握有越國的錢財,袁志甚至提議鄭和拿錢出來,然后他去招兵買馬同拓跋承旭拼了。
到底武將讀書少,腦子一根筋,崔倓問:“你掌兵多少?”
他回答說:“有四萬?!?p> 然后崔倓又問:“越國共有多少兵力?”
他回答:“一百四十萬?!?p> 崔倓再問:“拓跋承旭能調(diào)動多少兵馬?”
他竟老實的開始算起來?!俺ジ鞯伛v防,拓跋承旭可隨意調(diào)動的兵馬能有三十萬左右。”
最后,崔倓?chuàng)u搖頭?!巴匕铣行衲嗽絿实?,整個越國的兵馬都?xì)w他管,他讓越國的兵打誰就得打誰,況且越國現(xiàn)在民生安泰,誰愿意跟你起兵謀反?如此,你袁侍郎還能籌集到多少兵馬?鄭大人又能拿出多少錢來讓百姓跟著你們造反?如此做不僅不能成功,反倒還會牽連家人?!?p> 崔倓的話讓他們深刻明白此路不通,可他們一時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只能急得團團轉(zhuǎn),還是崔倓比較淡定,他是吏部尚書,官員的升任調(diào)動跟他多少都有些關(guān)系,他在朝中的勢力很大,有一定的自信。“你們也不必太過著急,我等扎根朝堂幾十年,根深蒂固,拓跋承旭剛坐上皇位,想要動我們也不是那么容易?!?p> 鄭和急忙問道:“崔大人可敢肯定?”
“肯定倒是不能,卻也幾分把握?!贝迋劽碱^緊鎖?!白罱獣r刻注意拓跋承旭的動向,一旦他出現(xiàn)了要對付我們的苗頭,就讓我們麾下的官員集體遞出辭呈,試想如此多的官員要罷官不干,他拓跋承旭一時也找不到那么多的人來幫他做事,也就知道我們的厲害了,不過為防萬一,還是應(yīng)將家人們盡快遷離大都,找個偏僻之處安頓下來,要確保我們無事后才能將他們接回?!?p> “崔大人所言甚是?!编嵑屯具B連點頭。
在他們防備拓跋承旭的同時,拓跋承旭也防備著他們,一旦他們出了什么紕漏,自己也就有了處辦他們的理由,沒想到他們竟開始暗中將家人撤走,這無疑是怕牽連家人,拓跋承旭知道,他們當(dāng)是不敢有什么舉動了,只想平平安安繼續(xù)做他們的官。
即使他們只想安然做官,可這樣的人立于廟堂之上的高位對拓跋承旭來說就是一種威脅,于是他等不了了,他找來穆南,商量如何對付他們,他還是喚他老師?!半尴胍幹绵嵑?,袁志和崔倓,老師可有什么辦法?”
“陛下?!蹦履瞎Ь椿氐溃骸袄铣挤顒褚痪?,這三個人還是不動為好?!?p> “哦?”拓跋承旭詫異?!袄蠋煟忝髦麄兪腔屎笾?,就算皇后已死,他們也必不會對朕忠心,任他們身居高位無疑是留下禍患?!?p> “老臣明白,可這三個人確實不能妄動,特別是崔倓?!蹦履先缡腔氐馈?p> 拓跋承旭知道他不會害自己,便想聽聽當(dāng)中理由?!袄蠋?,還請說來聽聽?!?p> “皇后之所以要拉攏崔倓,就是看中他吏部尚書之職,朝中多少官員的選拔不是出自于他手,因此,他手下黨羽眾多,是朝中一股極大的勢力?!蹦履闲煨煺f道:“還有鄭和,擔(dān)任戶部尚書,掌管越國賦稅,朝廷雖擬定了稅收的額度,但執(zhí)行卻是由他們來做,只要收齊了朝廷定下了數(shù)額,那么底下的人怎么收朝廷也就沒有多管,如此多出來的錢就進了他們的腰包,他鄭和擔(dān)任戶部尚書十余載,早已同戶部的官員同氣連枝,再有袁志,掌管大都城防四萬禁軍,且有調(diào)動之權(quán),萬一他哪天發(fā)動兵變,必會造成一場災(zāi)難?!?p> 拓跋承旭自然知曉這些,他不以為意。“那朕非要動他們呢?”
“陛下?!蹦履峡嗫谄判睦^續(xù)勸道:“他們幾個人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哪,您想,他們手下的官員跟著他們是想升官發(fā)財,您卻非要處置他們,這就是阻擋了他們手底下官員的官路財路,到時候勢必引起朝堂動亂啊?!?p> “老師,這樣的事不會發(fā)生?!蓖匕铣行窨粗麚?dān)心的模樣一笑?!耙驗?,朕要他們死?!?p> 將幾人貶官外放都很難做到,穆南沒想到他卻是已經(jīng)動了殺心?!氨菹乱獨⑺麄??可他們在朝中勢力根深蒂固,豈是說殺就能殺的?”
只聽拓跋承旭語氣平淡的繼續(xù)說道:“正如老師所說,動了他們,就是阻擋了他們手下官員的升官發(fā)財之路,可試想一下,他們的位置又有多少人盯著?誰不想位居高位呢?但他們不死,別人又何來機會?而且,只有他們死,才能震懾他們的那些黨羽,那些黨羽不同于他們有權(quán)有勢,連他們都被朕處死了,那些黨羽自然再不敢有任何不臣之心,日后,也必會老老實實為朝廷做事?!?p> 誠然,只要他們一死,自己所擔(dān)憂的事情就不會發(fā)生,穆南到底還是太仁慈了,不像拓跋承旭吃盡了苦頭,明白惟有將對手置于死地才能完全擺脫困擾和安心的道理。“那陛下打算如何給他們定罪?”
拓跋承旭不繞彎子?!罢依蠋焷砩塘看耸?,就是想讓老師推薦一些有用的人給朕?!?p> 他在燕國為質(zhì)多年,朝堂中的人他大都信不過也不了解,穆南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說道:“吏部郎中孟士復(fù)可用,此人正直不阿,朝中多拉幫結(jié)派,他卻能一直秉承公正之心處于中立,只做他認(rèn)為正確的事情,由他出面,必能使百官信服,不過,此人也正因為正直不阿,為官清廉,他不收受賄賂,也不受威逼利誘,陛下想讓他為你辦事,恐怕還需動動腦筋才行?!?p> 拓跋承旭嘴角輕牽?!爸灰苻k成此事,朕自有辦法。”
鄭和,袁志和崔倓三人的命運就此定下,在他們遠(yuǎn)遷家人的同時,拓跋承旭早就派人暗中跟隨,在有了確定的計劃后,便命原先的皇城禁軍左都尉,后封賞為皇城禁軍南門守將的董恒將其秘密抓獲,恐鄭和,袁志,崔倓三人狗急跳墻,在董恒的監(jiān)視下,還讓他們的家人定期寫家書給他們報平安。
于樘敬,剛剛成為拓跋承旭岳丈不久,此時拓跋承旭要他辦事,他自然要鉚足了勁兒表現(xiàn)一回,可讓女兒的后位穩(wěn)固,也可讓拓跋承旭信任自己。
他是監(jiān)察御史,主要工作就是監(jiān)視文武百官,以前礙于權(quán)勢,他只敢上奏一些官職低的官員的不法行為,現(xiàn)在不同了,自己的女婿就是皇帝,而且擺明了要除掉鄭和,袁志,崔倓三人,自己手上有他們那么多的不法證據(jù),是時候該拿出來了。
下完朝,他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走路也心不在焉,還不小心撞到了吏部郎中孟士復(fù),他連聲道歉?!皩Σ黄饘Σ黄鹈洗笕恕!?p> 孟士復(fù)出于關(guān)心的問道:“國丈大人何事憂心,怎走路都不小心?”
“哎?!庇陂叹粗粐@了口氣?!懊洗笕司筒灰鄦柫耍@不是你我管得了的事情?!?p> 聽其語氣,孟士復(fù)覺得他有什么事情隱瞞,而且事關(guān)朝政?!皣纱笕?,若事關(guān)國事還請告知在下?!?p> “孟大人,實在不是在下不愿告知與你,實在是不愿讓孟大人身陷險境。”于樘敬表現(xiàn)得十分為難。
孟士復(fù)深知必有什么大事,連身為國丈的他都不敢輕易提及,便嚴(yán)詞說道:“國丈大人,身為朝廷重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國分憂是我等為官本分,國丈大人既然不敢作為,便將事情告知在下,在下必當(dāng)全力以赴,不負(fù)君恩?!?p> 見他上鉤,于樘敬這才說道:“還是孟大人高義,在下慚愧,之所以認(rèn)為此事不是你我就能辦成之事,也是因為此事牽連太廣?!?p> “還請國丈大人明言?!泵鲜繌?fù)再三追問。
于樘敬望了望還未散去的朝臣,壓低聲音說道:“請孟大人跟在下到府上一敘?!?p> 孟士復(fù)懂他的意思,擔(dān)心他們的談話被別人聽見,便二話不說就跟于樘敬走了,到了于樘敬家中,一邊喝茶,于樘敬一邊說道:“孟大人,在下查到戶部尚書鄭和,吏部尚書崔倓和兵部左侍郎袁志均有違法貪墨,不僅如此,還依仗權(quán)勢欺男霸女,奪人財產(chǎn),其中吏部尚書崔倓還利用官職收受賄賂,與行賄之人達(dá)成協(xié)議給予官職,不可謂是賣官鬻爵呀?!?p> “此話當(dāng)真!”孟士復(fù)簡直不敢相信?!八麄兙谷豢裢搅巳绱说夭剑繃纱笕丝捎凶C據(jù)?”
“有?!庇陂叹茨贸鲈缫褱?zhǔn)備好的證據(jù)交給他,孟士復(fù)接過后仔細(xì)看了一遍,看完后他怒火中燒,全然不顧還身處別人家中,將一劄證據(jù)狠狠摔在茶案上?!皼]想我越國竟有如此奸佞,國丈大人,為何你明明有證據(jù)卻不向陛下告發(fā)!”
“孟大人先別動怒?!庇陂叹催B忙說道:“先聽在下細(xì)細(xì)說來?!?p> 孟士復(fù)壓制住怒火,十分看不起他,于樘敬也不在意,說道:“鄭和,崔倓和袁志三人在朝中屹立多年不倒,必然盤根糾錯,勢力極大,如若貿(mào)然上書,只怕打草驚蛇,試想,他們是幫助皇后篡奪皇位之人,可陛下都不敢拿他們問罪,就憑在下人微言輕的一個監(jiān)察御史想要彈劾他們,談何容易?”
“說來說去,還是懼怕他們的權(quán)力。”孟士復(fù)忍不了了。“國丈大人要是不敢,且將證據(jù)交給在下,在下必不會讓他們繼續(xù)為禍朝綱。”
“孟大人可想清楚了,他們可不是能隨便得罪的人?!蹦康倪_(dá)到,于樘敬還是假意的問了問。
伸出手,孟士復(fù)冷言道:“何需考慮!”
就這樣,一封列有三人十幾大罪狀的奏疏在滿朝文武面前直接遞到了拓跋承旭手上,拓跋承旭看后怒不可遏,當(dāng)即大聲怒道:“戶部尚書鄭和,吏部尚書崔倓,兵部左侍郎袁志,爾等可知罪!”
三人聽到叫自己的名字,立馬出列跪在大殿上,心知是拓跋承旭已經(jīng)向他們開刀,卻還是齊齊回道:“臣等不知?!?p> “不知?”拓跋承旭將奏疏摔到他們面前。“那你們就好好看看吧!”
三個人當(dāng)中,崔倓為首,他撿起奏疏翻看,奏疏上寫得他們?nèi)撕喼弊锎髳簶O,什么賣官鬻爵,什么貪墨國庫銀兩,什么結(jié)黨營私,什么吃空餉等等,每一條皆是死罪,雖然都是事實,但崔倓強裝鎮(zhèn)定。“陛下,孟侍郎純屬誣告,絕無此等事情?!?p> “是么催尚書?孟侍郎可是你吏部的直系下屬,他怎會誣告自己的上司?”拓跋承旭鐵定了今日要除去他們。
“請陛下查證,臣絕無誣告!”孟士復(fù)義正言辭,神色凜然。
三人開始喊冤,可叫了半天都沒人出面幫忙,倒不是他們手下的那些黨羽不想幫忙,而是不能,滿朝皆知孟士復(fù)為官清廉正直,不會做出誣告之事,若此時站出來幫忙說話,必會惹禍上身被認(rèn)定為同黨,縱然深知三人倒臺會影響他們的仕途,卻也沒有膽量與他們同擔(dān)罪名。
穆南借機進言?!氨菹?,若想證明三位大人的清白,去查查他們的府邸不就知道了?!?p> 崔倓他們早已把家人送走,所有錢財也一并隨隨家人帶走,家中早就沒什么了,而且他們會定期收到家人的家書,崔嘆倓暗嘆自己有先見之明,穆南此舉是拿不到任何證據(jù)的,便急忙回道:“陛下,丞相大人所言極是,若臣真如孟侍郎所說,那臣的家中必是堆滿了錢財,只要陛下讓人去查一查臣的家,就知道孟侍郎是否誣告了?!?p> 拓跋承旭立馬命人去查抄了三人的家,得到的回稟卻是三人家中的銀兩加起來才兩千七百兩,身處他們這樣的高位有這些銀兩,不可謂不清廉了。
崔倓得意的看了一眼孟士復(fù),早就想處置這個格格不入的家伙了,現(xiàn)在他誣告罪名落實,倒不必自己動手了。
可是,崔倓想得太美,很快,董恒求見,給了他們致命一擊。“啟稟陛下,末將在巡防時抓住了一群行為可疑的人,經(jīng)末將盤查,方知他們分別是戶部尚書鄭和,吏部尚書崔倓和兵部左侍郎袁志的家眷?!?p> “哦,為何三位大人的家眷會是可疑之人?”拓跋承旭要讓所有人知道他們?nèi)齻€人的罪行,如此,自己要處置他們也就無人敢置喙了。
群臣將目光一一投向董恒,只聽他說道:“回稟陛下,臣發(fā)現(xiàn)他們的時候正值深夜,且攜帶了大量財物,其中催尚書的家眷查出白銀十萬兩,黃金三萬兩,鄭尚書的家眷查出白銀七萬兩,黃金兩萬兩千兩,袁侍郎的家眷查出白銀四萬兩,黃金九千兩,共計白銀二十一萬兩,黃金六萬一千兩,另外還有珍寶字畫無數(shù)?!?p> 這些財物加起來可抵得上越國半年賦稅了,就算他們?nèi)斯俾氃俑?,也不可能有這么多錢,唯一的途徑只有貪。
拓跋承旭看著面如死灰的三個人?!澳銈兛蛇€有什么話要說?”
崔倓以為自己的安排已經(jīng)非常妥當(dāng),卻沒想早已落入了拓跋承旭的圈套,自己的家人也早就落在了他的手里,什么家人寫的家書,不過是拓跋承旭迷惑他們的手段,什么孟士復(fù)上書揭發(fā),不過是借著他剛正清廉的名頭讓群臣不敢出言求情,當(dāng)真是小看了這個年紀(jì)輕輕的皇帝呀!竟在不知不覺中將他們死死捏在了手心!
既然拓跋承旭早已布好了局,他們也鉆了進來,那便不可能再有退路,三人被判處斬刑,其財物充入國庫,家中男丁充軍,未滿十歲的男丁和女子皆發(fā)放各處為奴,三個權(quán)勢滔天之人就這樣被拓跋承旭拔除,在證據(jù)面前,朝中也無人敢于說一句話。
因孟士復(fù)為官正直清廉且揭發(fā)有功,著接替吏部尚書一職,監(jiān)察御史于樘敬在監(jiān)察時認(rèn)真收集三人證據(jù),著升任兵部左侍郎一職并兼任監(jiān)察御史,最后戶部尚書由原戶部左侍郎申亭威擔(dān)任。
解決了這三個人,再有貴妃張翎為拓跋承旭籠絡(luò)的大臣,拓跋承旭逐漸將朝中的大權(quán)握在了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