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劉毅敗 劉?;貛?/h1>
江陵城,荊州刺史府書房內(nèi),荊州刺史、平南將軍劉毅正眉頭緊鎖的看著手中的書信,信是從齊地發(fā)來的。閱畢,劉毅冷哼一聲,把書信遞給身旁自己的親信謀士賀宮。
信是劉裕令劉毅二弟劉藩快馬加鞭送來的,信中言道“賊兵作亂,無忌戰(zhàn)死,我知賢弟必會率軍為無忌報仇,然而荊州重鎮(zhèn)離賊巢甚近,又有震懾西垂之重任,賢弟受命鎮(zhèn)守荊州,職責重大,切不可輕率出兵,如若有失,荊州淪陷,則大事危已!為兄數(shù)年前曾與妖賊交戰(zhàn)數(shù)月,深知他們的用兵行陣之法,而現(xiàn)在齊地之事已畢,更收燕國濱海戰(zhàn)船甚多,征北大軍即日就將南歸平叛。賢弟定要忠于職守,長江上游重任你不可委托他人!”。
賀宮看完,冷笑一聲道:“劉大都督勸主公穩(wěn)守荊州,不可發(fā)兵剿賊。信文看似鑿鑿,但在屬下看來大都督是怕主公勤王剿賊功成后,威望將蓋過于他,甚至擔心主公會借機入主建康!”。
劉毅聽完,眉頭鎖的更緊了,沉默片刻后,微微言道:“本帥覺得大哥...劉都督不至于會疑我至此吧!”。
賀宮趕緊行禮,沉聲道:“主公坐鎮(zhèn)荊州,掌握朝廷要沖,晉國天下五占其二,劉大都督怎能不疑?再說事關(guān)權(quán)柄,父子尚且明爭暗斗,更何況異性兄弟!”。
劉毅聞言覺得有理,便怒道:“都到什么時候了,無忌戰(zhàn)死,京師危急,他還想著權(quán)柄之爭?這些年他...”,劉毅欲言又止,在場眾人皆知二劉這幾年表面和睦,但內(nèi)心早生嫌隙!
一直效力于劉裕,并隨之北伐南燕的劉毅二弟劉藩見此連忙勸道:“大哥多慮了,弟追隨劉都督多年,深知其不似此等為人,況且都督所言非虛,荊州防務事關(guān)重大,一旦有失悔之晚矣...”。
劉藩話還沒說完,只聽“嘭!”的一聲,劉毅一拍書案,怒道:“一旦有失?當年只因劉裕是我結(jié)拜兄長,才推他為主,難道本帥就真的不及他嗎?潯陽之戰(zhàn),江陵之戰(zhàn),真正擊敗桓玄的是誰?是誰幫他成就功業(yè)的?”,接著劉裕怒視劉藩,憤聲道:“你要清楚,我才是你的親兄長!”。
屋內(nèi)眾人見主公發(fā)怒,皆不敢言語。劉毅隨即下令,由自己親率水軍主力向東進發(fā),務必趕在賊兵接近建康之前扼守住水道!
話說廣固城中的劉裕,得知神教再起,義弟何無忌率兵輕進遇伏身死的消息后,悲痛吐血,險些暈厥!劉裕在眾將救持之下,漸漸平靜下來,悲痛言道:“我與無忌自幼相交,感情深厚,又一同效力北府軍,又在京口一起舉起義旗,并肩作戰(zhàn)多年,今日我們功業(yè)將成,誰承想他卻離我而去...”。
眾將連忙安慰,劉穆之勸道:“何將軍英勇果敢,一時不察,才有此敗,主公與何將軍感情甚篤,世人皆知,但是大敵當前,切不可因此而失了方寸??!”。
劉裕聞言閉目良久,隨后點頭道:“國中有變,平定河洛之事暫罷,傳令下去,軍中文武將佐中午在大帳集中,商討大事!”。
劉裕很快就恢復了冷靜,并與劉穆之一起分析當前局勢:現(xiàn)今南燕已滅,慕容氏勢力全部清除,后秦自顧不暇,但北魏卻不得不防,應當留大軍鎮(zhèn)守。三齊之地百姓眾多,軍中尚無治民之才,只得在南燕降臣中尋找。國中雖亂,但建康城尚有檀道濟的一萬北府兵鎮(zhèn)守,不至于馬上淪陷,相反荊州靠近賊兵勢力范圍,一旦有失,國中三分領(lǐng)土叛軍將占其二。齊地的大軍剛剛經(jīng)歷大戰(zhàn),就算立刻回師也需時日,只能遣部分騎兵先行趕回,穩(wěn)住局勢,等待大軍回國...
中午,晉軍中軍大帳之中,劉裕下令南燕降臣韓范暫代青州刺史,封融為渤海太守,協(xié)助韓范執(zhí)掌青州八郡軍政,正式的任命,需等待朝廷下旨;令建威將軍向彌領(lǐng)兵五萬,會同南燕降卒一起鎮(zhèn)守青州,防范北魏、后秦以及內(nèi)部叛亂;再令劉穆之即刻調(diào)度一應軍備,并率領(lǐng)大軍班師回朝;自己親率一千精銳騎兵會同劉敬宣、王鎮(zhèn)惡等將火速趕回建康馳援;同時親筆修書一封,讓劉藩攜帶,快馬加鞭趕往荊州,交予劉毅,勸其穩(wěn)守荊州!
一切調(diào)度完畢之后,麾下眾將各自領(lǐng)命,恭敬行禮后退出大帳。而振武將軍孫處、中軍參軍沈田子卻被留了下來......
就在擊殺何無忌之后,賊首盧循與徐道覆之間卻產(chǎn)生了分歧。徐道覆建議乘勝直取建康,占得主動。而盧循認為建康乃晉朝京師,城池堅固,一旦久攻不下,勤王大軍到來,內(nèi)外夾擊下,己眾將陷入危機,不如先就近攻取荊州,到時廣、江、荊三州以及江南八郡之地在手,三分天下有其二,即使劉裕大軍趕回也將無能為力。
兩人爭論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分兵而進。盧循率大軍攻打荊州,徐道覆沿江向北攻打建康。
就在劉毅親領(lǐng)水軍出發(fā)的時候,盧循率領(lǐng)的賊兵也從南方對荊州發(fā)起了進攻。長沙太守、劉裕的族弟劉道規(guī)堅守激戰(zhàn),奈何敵軍勢大,城破后不得已率殘軍撤往江陵。盧循原打算乘勝追擊,而徐道覆的書信卻再次寄到,“劉毅率精兵救援建康,其勢甚猛,望主公速來救援!”,盧循思慮再三,一旦徐道覆兵敗,自己將成孤軍,于是放棄繼續(xù)攻打荊州,率軍浮江而下與徐道覆匯合。
話說劉毅并不知道長沙已經(jīng)陷落,他率領(lǐng)的大軍從長江越過姑熟,來到了桑落洲,數(shù)日后天師道水軍也已趕到,兩軍正式相遇!盧、徐二人見劉毅大軍果然攔截在江面上,于是艦隊盡出,主動出擊。劉毅也親自登船,率領(lǐng)荊州水軍準備決戰(zhàn),力圖一舉擊敗賊兵。
當兩軍在長江擺開陣勢,就在這時,劉毅大軍驚恐的發(fā)現(xiàn),賊兵浩浩蕩蕩竟有戰(zhàn)艦上千,更有九艘高達十數(shù)丈的四層艨艟巨艦!荊州水軍頓時驚慌起來,劉毅知道此時此刻有進無退,只有硬著頭皮決戰(zhàn),于是站到船頭,手拿令旗親自督戰(zhàn),因此荊州水軍重振士氣。
雙方水軍在江中激戰(zhàn)開來,荊州軍雖然船少,但是水軍訓練有素,靠近敵軍時,荊州軍箭弩齊發(fā),直射賊軍操舟水手,敵艦失去操舟之人,紛紛失去控制,與己船亂撞起來,更有荊州悍勇水軍,接近之時跳入賊船,持刀砍殺,一時之間天師道的船隊大亂,荊州軍占據(jù)主動。
見己方作戰(zhàn)失利,盧循一聲令下,賊兵的艨艟巨艦終于出動了,此戰(zhàn)艦不但高大,而且周身覆蓋鋼板,鋼板之上又布置無數(shù)尖刺,遠遠望去猶如水中巨獸。艨戰(zhàn)艦不由分說的撞向各艘荊州船艦,荊州的艦船在艨艟巨艦面前尤如漁舟一般,一撞之下立刻解體,隨即傾覆!不一時,主客之勢逆轉(zhuǎn),而其他賊船也乘機再次迎上,劉毅見此,知道無法與之抗衡,連忙打出旗語,令艦隊急退!可是江面上已經(jīng)一片混亂,而且敵船眾多,已對荊州船艦形成包圍之勢,想退談何容易。
就在這進退維谷之際,一艘艨艟戰(zhàn)艦摧枯拉朽般朝劉毅所在的旗艦撞來,劉毅大驚,急忙下令躲避,可是周圍全是戰(zhàn)船,旗艦躲閃不及,只聽“咚”的一聲巨響,劉毅的旗艦側(cè)身被撞,瞬間被破開一個大洞,江水瘋狂的灌入其中。而甲板上眾將士,包括劉毅在內(nèi),皆被撞入江水之中。
劉毅落入水中,險些昏厥,喝了好幾口江水,才拼命劃出水面。劉毅浮出水面后,放眼望去江水之中盡是自己的將士,頓時悲憤欲絕。遂從腰間拔出匕首打算自盡,幸好被身邊的參軍羊邃一把抱住,并悲聲言道:“主公休要如此,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留得性命,必可東山再起!”。
劉毅在羊邃的護持下,奮力向岸邊游去,登上江岸,回身一看,江中一片慘烈,荊州戰(zhàn)艦已經(jīng)所剩無幾,江水之上滿是殘骸、碎木,水軍將士掙扎求生,卻紛紛被賊兵站在船上用長矛刺死!劉毅從軍以來還是第一次遭此大敗,再想起劉裕的書信,突然悲從心起,大哭起來,轉(zhuǎn)身準備再次跳入水中自盡,又被羊邃一把抱住,百般勸說下,只得率領(lǐng)身邊百余名爬上岸的軍士朝建康逃去!眾人一路上風餐露宿,幾次險些被賊兵追到,好不容易才回到建康!
話說劉裕在廣固城安排妥當之后,親自率領(lǐng)一千輕騎兵晝夜兼程向建康趕去,數(shù)日后就到達了長江北岸。恰好遇到幾名白衣商人渡江逃難,親衛(wèi)連忙向他們詢問建康情形!
幾名商人見到劉裕歸來,大喜過望,趕緊跪下叩首言道:“賊兵還未到達建康,不過已經(jīng)不遠,大都督歸來,建康有救了,我等不必再逃了!”,于是又坐船返回江南!
劉裕騎在馬上憑江眺望,江對面的建康城隱約可見。此時江上突然狂風大起,江水波濤洶涌,而江邊只有數(shù)十艘漁船???。
劉敬宣建言道:“此刻狂風大起,四周沒有大船,如果貿(mào)然渡江,恐有舟覆人亡之險,不如等待風停,再過江不遲!”。
劉裕招來漁夫詢問大風何時能停,漁夫言道:“此時正值深秋,東南風經(jīng)常數(shù)日不停?!薄?p> 劉裕聞言一驚,嘆道:“如此緊要關(guān)頭,如何能等上數(shù)日,如果上天想我得勝,狂風必停,如果不停就讓我等葬身這大江之中吧!”。劉裕隨即下令大軍登上漁船,分批次過江。而就在這時,狂風突然停止,天上云層散開,天地一片清明!劉裕雙手舉過頭頂,額手稱慶道:“既得皇天庇佑,我軍必勝,賊兵必敗!”,于是眾將士順利過江。
回到建康城后,劉裕不及面君,就急召檀道濟來見,令其趕緊加固石頭城要塞,防備敵軍來襲,并沿途派遣探子,時刻掌握敵軍動向。檀道濟見主帥歸來,一掃連日來的憂郁之色,心中振奮,忙領(lǐng)命而去。劉裕再令劉敬宣就地募兵,增加城防力量。
就在這時,劉毅兵敗逃回建康的消息傳來,劉裕大為痛惜,擔心荊州有失,可是自己在青州的大軍未回,一時之間也無能為力!
劉毅逃回建康后,得知劉裕也已回來,更加羞愧難當,隨即閉門不出。他不但不見劉裕,也不派人向其解釋,只是上書朝廷請罪,表示自己戰(zhàn)敗喪師,請求允其免官。
朝廷上下皆以劉裕馬首是瞻,劉毅上書自請免官一事,自然由劉裕定奪。劉裕雖然憤慨其不聽號令,擅自出兵,導致全軍覆沒,晉軍因此士氣大損。但是念起往日情分仍然派人安撫劉毅,并令他官復原職。劉毅雖然接受安撫,但仍在建康的私宅內(nèi)閉門不出,也不回荊州坐鎮(zhèn)!劉裕無奈,只能聽之任之!而就在這時,盧、徐所率天師道眾賊兵也已逼近建康!
天師道賊眾之所以逼近建康會遲緩數(shù)日,原來是盧、徐二人再次就是否攻打建康發(fā)生了分歧。自從戰(zhàn)勝劉毅之后,從荊州兵俘虜口中得知,劉裕正在趕回建康。因數(shù)年前被劉裕追殺,惶惶如喪家之犬的慘痛經(jīng)歷始終讓盧循心悸,他骨子里對劉裕就非常恐懼。當他聽說劉裕正在趕回建康時,便再次打算放棄攻打建康,要全軍先行攻下荊州,再穩(wěn)扎穩(wěn)打的奪取天下!
而徐道覆則堅持認為大軍應先攻打建康,他分析道:“劉裕北伐大軍絕不可能短時間內(nèi)趕回,即使劉?;貋?,也只能是小股輕裝簡行的先頭部隊,不必過度憂慮。一旦拿下建康,在外的晉軍將無處可歸,荊州一隅也將輕易而下!”。
二人爭吵數(shù)日,互不相讓,徐道覆威脅要再次分兵單干,最終盧循無奈只得妥協(xié),但天師道大軍的行動卻因此被拖延,數(shù)日后賊兵前鋒部隊來到了建康城南的秦淮河口。
得知賊兵已至,朝廷上下極為惶恐,大都督府議事堂內(nèi),入衛(wèi)京師的晉陵太守諸葛長民向劉裕建言道:“賊勢猖獗,艦船蔽江,而賊兵不下十萬,不如暫時奉圣駕過江,遷都廣陵,以避其鋒芒,待北伐大軍歸來再收復失地。”。諸葛長民的建議被劉裕當場拒絕!
朝廷重臣、尚書左仆射孟昶見識過人,不久前剛剛預言何無忌、劉毅兵敗成真,此時也支持諸葛長民道:“北伐大軍未返,將士疲憊,賊兵勢大,不可與之爭鋒,諸葛太守所言甚合情理!”孟昶此言一出,在場大臣十有八九出言附和,惟龍驤將軍虞邱當面駁斥孟昶的建議。
中兵參軍王仲德,也不服孟昶言論,向劉裕進言道:“大都督具命世之才,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賊乘虛入寇,今聞大都督凱旋,自當驚潰。如果就此北逃,都督威名、朝廷威信皆會喪失,后果不堪設想!望大都督切不可聽信眾臣遷都避敵之議?!?。
劉裕大喜道:“我意正與卿相同。南山可改,本帥蕩平天下之志不移!”。
孟昶再次諫言道:“老臣遷都之議,絕無私心,都督絕不可圖一時之意氣,而自取大禍!”。
劉裕原本因為孟昶是三朝老臣,對他一直敬重有加,此刻見他三番五次口出畏敵之言,導致眾心不穩(wěn),于是怒道:“今日重鎮(zhèn)外傾,賊寇作亂,朝廷內(nèi)外人心惶惶,如果一旦遷都,國人將不知所歸,大勢去矣!況且放棄江南,江北就能堅守嗎?現(xiàn)在雖然敵眾我寡,但尚可一戰(zhàn),本帥如能勝賊,君臣同幸,萬一失敗,我寧愿橫尸廟門,以身殉國也絕不茍且偷生,吾意已決,諸卿勿需再言!”。
見到劉裕發(fā)怒,眾人皆不敢再發(fā)言語,唯獨孟昶依然哭泣陳請道:“如果大都督不聽臣言,臣自請先死!”。
劉裕聞言冷哼道:“孟老且先看我與賊兵一戰(zhàn),再死不遲!”,隨后一甩衣袖不再理會于他,誰知晚上孟昶覺得自己三朝元老諫言不但不被采納,還被怒斥羞辱,越想越覺得屈辱,于是留下遺書道“劉裕都督北伐,臣實贊同,但不知竟使強賊趁虛而入,自愧失策,臣不愿見社稷再次蒙塵,愿一死謝過...”,隨即飲毒藥而亡!
劉裕讓瑯琊王司馬德文率禁軍拱衛(wèi)宮城,自己則親率大軍出鎮(zhèn)石頭城,并派兵加固秦淮河兩岸的越城、查埔、白石三處堡壘,同時采納龍驤將軍虞邱的建言,在秦淮河中廣植木柵阻止賊兵艦船通過。兩軍自此形成對峙!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11-05/982784bcab95fc87a4b4cf883c9d5993a9JHmwJn3pE4OUt.jpg)
南朝著作郎
劉毅不聽劉裕的勸阻,率荊州水軍在桑落洲阻擊天師道水軍,結(jié)果在賊眾艨艟巨艦面前一敗涂地,而劉裕已經(jīng)率領(lǐng)一千輕騎兵率先趕回了建康,兄弟兩人的嫌隙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