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偉大的理想,過著平凡的生活,只是在做著心中的自己。
一個人想要做好自己并不容易。我們一個人在路上跌跌撞撞,可能撞出火花,也可能走不見把自己丟失。
慧覺說他在搞園藝,也就是盆景那一方面,也打算準備年后專門學學。
盆景,記得當年確實有一段時間很火熱,總能在其他人的家里看到。有大的,也有小的,松竹之類,還有奇形怪石,似乎迎客松居多,這種類型的畫也很多。
但是后來就沒怎么看到了,也許是養(yǎng)不活吧。不過一顆盆景放在家中,確實很獨特。
我提議說:“搞盆景不如搞綠化,綠化面積比較廣,響應國家號召。盆景的話,一般人也沒這個情操啊?!?p> 慧覺回道:“盆景門檻是有點高,但盆景才能以個人的手法、技藝,表現出個人的思想、文化,對大自然的認識?!?p> 果然,上升到我的認知盲點,思維擴散區(qū)以外的事物,我便開始做個乖乖學生。每個人都有各種思想,但結合用到生活中,可能我也只能在泥灘里渾渾噩噩。
他繼續(xù)說道:“一棵樹想要玩好,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難?。 睂Υ?,我也只能長長的嘆了一聲氣。我不知道該用一生的時間,去追求些什么,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二十年呢?
慧覺似乎也明白,他說道:“其實也沒有想的那么難,只有自己想去學?!?p> 是啊,人生不就是如此么?我們說到底,還是自己在給自己設限,很多東西只要自己想學,就沒有什么不可能的。興致是最好的老師,求知是學習最大的源泉。
我贊了一聲:“明白人,高情操!”
也許是為了安慰我,慧覺說道:“也只不過只是個匠人罷了?!?p> 然后又補充道:“做樹的匠人!”
我說道:“匠人現在可是很偉大的,那些修復文物的也叫匠人,我好像看到過有《匠人》這么一本書?!?p> 說起匠人,我看過一個紀錄片,修復故宮文物的學者專家,他們默默無聞、不被人知曉,他們十年、二十年如一日的重復,那是一種匠人精神。
說起來,每行每業(yè)每個人其實都是匠人。我們在構建這個世界,這個國家,在構建、搭造、完善自己的思想。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去理解,去學習。
家國情懷保留在心中,生根發(fā)芽。我們都只是簡簡單單的活著,為了這個家,也為了自己。
沒有偉大的理想,只有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