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一月三日,巴東城刑場。
距離行刑開始,還剩下半個時辰。
陳邵親眼看著士兵把死囚推上處刑臺。
在死囚的人選上,陳邵考慮了很久。
為了盡量減少破綻,陳邵本意想找一名年紀(jì)大的死囚。
但是,找遍整個大牢,陳邵都沒有找到一個年紀(jì)合適的人選。
陳邵倒也不至于隨便去城里抓一個老人,給郭村村長的替死鬼。
最終,陳邵聽從了胡綜的建議,從大牢的囚犯里,選了一個和村長體型相似的青年。
青年罪不至死,卻不得不死。
為了避免死囚鬧事,陳邵給了青年囚犯虛假的希望,說服對方會被釋放。
為了讓青年配合,每天還好酒好肉伺候著。
就這樣,一直到了行刑臺下,死囚都不知道自己即將被殺。
把青年帶上處刑臺之前,士兵一擁而上。
有人堵住嘴巴,有人捆住手腳,就連死囚的頭部,也同樣用黑色麻袋套住了。
行刑的時候,取消了驗證身份這一步。
如果沒有出現(xiàn)意外,青年的身份不會暴露。
兩名士兵把死囚架上處刑臺,隨后,把死囚按倒在地。
負責(zé)行刑的刀斧手也取出了砍刀,隨時準(zhǔn)備動手。
監(jiān)斬臺下,圍著大量觀刑的平民。
這兩天里,呂蒙軍在巴東城里大肆搜捕,大牢內(nèi)新增加了不少囚犯。
為了不被莫名其妙的抓走,百姓大多畏兵如虎,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出門。
巴東城的街道上已經(jīng)冷清了很久。
但是,公開處刑吸引了民眾的好奇,為了看熱鬧,大批平民還是來到刑場附近,把現(xiàn)場堵的水泄不通。
臺下人滿為患,陳邵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
陳邵覺得,敵人如果真想劫刑場,此時必然已經(jīng)把部隊混到了人群里。
否則,一旦行刑開始,根本不可能突破外側(cè)呂蒙軍的封鎖,接近處刑臺。
陳邵倒并不緊張,他的士兵同樣埋伏在人群里,隨時可以動手了。
一連三天,陳邵都在準(zhǔn)備這場處刑,他設(shè)想了敵人的很多救人手段,對于這些行動,也準(zhǔn)備了大量破解方法。
北方響起馬蹄聲,一名騎兵來到處刑臺下。
勒住戰(zhàn)馬,騎兵的語氣很慌張,“將軍,不好了,北城區(qū)有人放火。”
騎兵的嗓門很大,引起了現(xiàn)場平民的竊竊私語。
陳邵有些不悅,連忙拍拍桌子,“我知道了,沒事,讓你的將軍控制火勢,抓捕縱火者?!?p> 騎兵離開不久,又有一名騎兵趕到臺下,“不好了,城西有人襲擊了倉庫,襲擊者破壞了馬廄,戰(zhàn)馬大多逃散到城里。”
陳邵再次出聲指責(zé),“你們的將軍干什么吃的,回去告訴他,這件事處理不好,晚上提頭見我?!?p> 過了一段時間,又一名騎兵從東城方向現(xiàn)身,“不好了,東城門附近有士兵被殺了,謝旌將軍正帶兵搜捕?!?p> 陳邵已經(jīng)懶得指責(zé)了,只說了一句‘知道了’。
敵人同時在三個方向行動,不出意外,很快南門也會帶回噩耗。
原本陳邵對胡綜的話半信半疑,認為敵人不敢行動。
警情不斷出現(xiàn),陳邵終于明白,敵人肯定會在今天有大動作,即使不來救人,也會大肆破壞。
不論是放火、刺殺還是驅(qū)趕驚馬,這些事情雖然會給城里制造混亂,但卻不算重要。
行刑的事情更重要,陳邵決心不理會城里的混亂。
不論敵人想做什么,只要確保處刑臺不出問題,他就立功了。
陳邵可以不理會,但是,在場下觀刑的平民們卻議論紛紛。
現(xiàn)場不時響起士兵的斥責(zé)聲,然而,這些斥責(zé)聲非但沒有平息混亂,反而加劇了亂情。
就這樣,行刑的時間很快就到了。
刀斧手摘下了死囚背后的亡命牌。
大概是覺得處刑即將開始,民眾們開始停止竊竊私語。
現(xiàn)場響起了狂熱的喝彩和叫罵聲,甚至有人催促刀斧手立即動手。
不少平民拿出手中的白菜葉或者是石塊,朝著死囚扔了過去。
受到高度和距離的限制,很多投擲物飛行到半路就落地了,現(xiàn)場堆積了大量雜物。
這些平民雖然和死囚沒有冤仇,但他們似乎被壓抑了很久,特別盼望親眼目睹死囚開刀問斬。
在人群中,罵的最狠,扔的最起勁的,是文布麾下的一名親信,這人和陳邵還有過一面之緣。
南邊響起了馬蹄聲,一名騎兵正向處刑臺飛馳過來。
行刑時間已到,陳邵不再關(guān)心南方出現(xiàn)的問題,他只想盡快走完處刑程序。
命令附近的將士走下處刑臺,避免平民影響處刑儀式后,陳邵的臉色一冷,“行刑?!?p> 刀斧手的砍刀高高舉起,不少圍觀平民已經(jīng)發(fā)出了驚呼聲。
變故就在這時候發(fā)生了。
刀斧手突然仰面倒地,砍刀也落在地上。
旁邊的兩名士兵立即上前,試圖攙扶刀斧手。
陳邵意識到不好,連忙從凳子上起身,大聲高呼,“立即行刑。”
話音剛落,又一名士兵倒地了。
這一次,陳邵看清了士兵摔倒的真正原因,士兵中箭了。
中箭的士兵掙扎著想要起身,但是,很快又一支箭射在士兵的頭上,徹底把這名士兵釘在處刑臺上。
似乎是被身邊的兩人死亡嚇傻了,僅剩的士兵大聲呼喊了起來,“敵兵來襲!”
士兵的喊話,徹底引起了臺下平民的恐慌。
老百姓們喜歡看熱鬧確實不假,但他們同樣愛惜自己的生命。
當(dāng)危險出現(xiàn)的時候,逃生就成為了人們的本能反應(yīng)。
混亂的人群不僅沖散了守在臺下的士兵,還沖亂了原本夾雜在人群里的呂蒙軍士兵。
敵人射出了三支箭,陳邵也找到了射箭的罪魁禍?zhǔn)住?p> 阻撓行刑的人,正是那名從南方趕過來的騎兵。
陳邵立即命令部分士兵上前阻攔騎兵。
但是,騎兵的馬術(shù)很嫻熟,他不僅順利避開了人群的沖擊,還利用人群阻擋呂蒙軍士兵。
在這期間,騎兵又射出三支箭,其中兩支雖然落空了,但另一支箭卻射中了一名擋路的士兵。
騎兵的驍勇更加劇了戰(zhàn)場的混亂。
親眼目睹騎兵在人群中左沖右突,如同進入無人之境,但陳邵沒有更好的阻攔辦法。
陳邵倒是會弓術(shù),但是,他為了行動方便,監(jiān)斬的時候并沒有攜帶弓箭。
騎兵很快到達死囚身邊,他把弓箭交到握住韁繩的手上。
戰(zhàn)馬一躍,跳上了處刑臺,一人一馬正好落在死囚身邊。
朝著死囚方向,騎兵探出半個身子,伸出手,一用力,把死囚拽上馬。
將死囚放到自己面前,隨后,騎兵一夾馬腹,加快馬速。
從騎兵進行騎射開始,陳邵就意識到,騎兵的現(xiàn)身肯定與敵人的營救活動有關(guān)。
但是,陳邵完全沒有料到,騎兵單槍匹馬就敢行動。
在騎兵進場的時候,陳邵除了派出少量士兵外,沒有進行任何安排,更多精力都放在處刑臺下的人群里。
這也導(dǎo)致,陳邵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全部兵力投入到阻擊騎兵的過程里。
等到死囚被救走了,人群依舊一片混亂,陳邵這才意識到敵人的救兵,很可能只有一人。
行刑過程中止,騎兵孤身一人從萬軍中救走死囚,呂蒙軍會淪為荊州軍民的笑柄。
陳邵很可能萬劫不復(fù),甚至因此入獄,陳鳳可是他的前車之鑒。
陳邵聲嘶力竭的喊了起來,“上,全都給我上,攔住他!”
身邊的士兵聽到陳邵的命令,紛紛跳下行刑臺,對騎兵展開追擊。
但是,士兵們的表現(xiàn)讓陳邵很失望。
追擊的步兵和騎兵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隊伍很快被人群沖散,沒有行刑臺的高度優(yōu)勢,追兵很快失去了追蹤方向。
陳邵沒有辦法依靠自己攔著騎兵,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外圍設(shè)伏的部隊身上。
早在人群出現(xiàn)混亂的時候,伏兵就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
大批呂蒙軍將士從這埋伏點出現(xiàn),在外圍設(shè)置了封鎖。
不少人正趕到行刑臺下,試圖恢復(fù)臺下的秩序,這也就導(dǎo)致了,整個埋伏圈出現(xiàn)了多處漏洞。
陳邵取過一份公文,準(zhǔn)備下命令讓將士們集合隊伍,全力堵截救人的騎兵。
拿起筆,陳邵始終沒有寫下去,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吃了假公文的虧,陳邵專程下令取消了公文的意義,現(xiàn)在送出真的公文,一線將領(lǐng)必然不會按照命令行動。
把筆重重的摔下,陳邵目光死死盯住那名騎兵。
騎兵沖撞的方向,正是解煩兵的防區(qū)。
陳邵只能祈禱胡綜攔下騎兵,幫自己挽回面子。
一番沖撞,騎兵脫離了人群,解煩兵也開始朝著騎兵快步行進。
騎兵利用馬匹的機動和靈活性,做出了幾個假動作。
解煩兵整齊的隊列因為方向調(diào)整出現(xiàn)了破綻。
騎兵還利用了解煩兵沒有弓箭手的弱點,在解煩兵陣前很近處掠過。
在陳邵的視野里,解煩兵錯失了很多襲殺騎兵的好機會。
騎兵同樣沒能抓住一些逃生好機會。
最終,騎兵犯下的錯誤更少,他抓住了一個破綻,強行撞出了包圍圈。
看著混亂的一切,陳邵眼中只剩下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