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李墨率親兵五千渡河,胡赤兒夾道相迎,獻上了降書!
讓李墨意外的是,胡赤兒這廝竟然是李墨的崇拜者。
“李將軍,俺確實是佩服你。董卓那廝不是好鳥,殘暴不仁,屠戮無數(shù),俺早就看他不順眼了!要不是牛將軍對俺有些恩情,俺早就反了他了!”
胡赤兒一副胡人打扮,前頂光潔,后邊梳著發(fā)辮,滿臉胡須,微胖,肌肉壯碩。李墨想起來,這廝應(yīng)該不叫胡赤兒,而所謂的“支胡赤兒”其實是月支胡人,名字叫赤兒。
“俺父親是月支胡人,母親是漢人,居住并州,商人之后。當(dāng)年羌族作亂,父母遇害,董卓提兵擊潰了羌人,而我的不足為牛輔所救,便從了軍。只是后來董卓那廝殘暴,四處攻略,打羌人,還掠奪草原,我父親所在的月支胡部族也被打殺很多,自此有些怨言?!?p> “那牛輔是董卓的女婿,一直對某頗有照顧,某才未曾棄之而去。而今天下大亂,董卓已死,我便想著趁機擺脫董卓和牛輔。將軍為我月支胡部族報了仇,某愿意跟隨將軍,建功立業(yè)!”
所以歷史又忽悠我了?李墨心里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接受了赤兒的麾下,李墨的兵力增長了兩萬五千人。算上自家的兩千騎兵,光是騎兵就湊齊了七千人。是的,赤兒麾下竟然有五千騎兵,糧草物資更是不計其數(shù),足夠大軍使用半年有余。
此時,高順居函谷關(guān),主要是為了防守關(guān)中的馬騰韓遂二人。這兩人皆是野心勃勃之輩,不好相處。高順不敢放任過關(guān)。其二,就是防備張燕部再度過河。不過董卓死了,高順這邊成了無根浮萍。只待洛陽事畢,一只書信,即可將其勸降。
關(guān)東方面的消息陸續(xù)傳來。曹操點起兵馬五萬人,再度兵出陳留,迫近滎陽虎牢關(guān)一線。
北方,袁紹和公孫瓚戰(zhàn)事焦灼。而且因為騎兵優(yōu)勢,公孫瓚四處出擊,騷擾袁紹后方,讓袁紹疲于應(yīng)付。當(dāng)洛陽的消息傳開之后,早已氣昏頭的袁紹竟然置之不理,給的回信只說會很快擊敗公孫瓚,而后在回返。
其余關(guān)東聯(lián)軍諸人的回信也是媕娿難定,措辭飄忽,主見不明。到是孫堅這廝竟然意外的同意了曹操的邀請,帶著兩萬余親兵,一路朝著洛陽而來。
人心變了。所有人都看出了漢室的傾頹之勢,已是無力回天。李墨抿著嘴,手指不停的敲擊著案幾,心里久久難以平靜。
袁紹的忠是建立在漢室有望,可以讓自己權(quán)傾天下的基礎(chǔ)上的。否則所謂忠義在袁家的謀劃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孫堅這人,李墨還未接觸過,暫時還不清楚他是個怎樣的人。不過曹操此刻還未生出自立的心思,這算是個好消息。
不過李墨也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原本他覺得只要拉上袁曹二人,再攻下洛陽,屆時憑借著先見之明和各種相當(dāng)黑的科技,進行破而后立的改革,是可以挽回局面的。但是誰知道那瘋子董卓竟然在最后一刻發(fā)狂,硬是徹底的斬斷了漢室最后的根基。
洛陽到底有多少大官,看看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首都就知道了。但是都被屠殺殆盡了,存活者不足一成,還大多是舉足輕重的官員,撐不起大漢的政權(quán)。
李墨可以想象洛陽現(xiàn)在的狀態(tài),相當(dāng)于整個朝廷現(xiàn)在是癱瘓的。中央的癱瘓導(dǎo)致的后果就是地方徹底放飛自我,但凡有些能力的人都開始飄了。
目前董卓麾下只有徐榮領(lǐng)兵五萬在虎牢關(guān)。剩余兵力合起來不過三萬多人,駐守洛陽。
李墨接受了赤兒的投降之后,會合張燕過河的四萬人,共六萬五千人兵臨洛陽。
此時的洛陽一片蕭條,不復(fù)往日的繁華。城外四處的鄉(xiāng)鎮(zhèn)村里被董卓大軍禍害了個遍,幾乎看不到人煙。
董卓有兩個女婿,李儒和牛輔。這二人一文一武,平時相處還算和諧,但此時卻為了大權(quán),紛紛露出了爪牙。李榷郭汜二人也不是省油的燈,李墨知道這二人平時和賈詡接觸很多。而賈詡這廝平日韜光養(yǎng)晦,完全一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姿態(tài)。他的才能很多人都不了解,這就埋下了很大的禍根。
洛陽城池高大,易守難攻。李墨和張燕只是屯兵三十里,打造攻城器械,卻并不著急進攻。李墨在等,在等一個機會,等不費一兵一卒拿下洛陽的機會。而且他堅信,這個機會很快了。
圍城十日的時候,洛陽終于躁動了起來。李榷郭汜二人因不滿牛輔李儒掌權(quán),起兵奪權(quán),雙方開始在城里大打出手。而原本爭的頭破血流的李儒牛輔紛紛放下成見,合力抵抗李郭二人。同時,遠在虎牢關(guān)的徐榮部竟然被擊潰了。
根據(jù)曹操來信,他遣使攜重金策反了虛榮麾下的三個軍候,夜里賺開關(guān)門,一具擊潰了徐榮,收攏其兵馬糧草,而后一路朝著洛陽而來。目前兵力高達八萬。
同一時間,孫堅一路北上,再有幾日即可抵達。
洛陽原本的兵馬并不足以成事。但是幾方勢力瘋狂擴張,強征壯丁,愣是湊出了十萬人?,F(xiàn)在是城內(nèi)一邊內(nèi)斗爭權(quán),一邊抵御李墨張燕部。
不過,李墨知道,洛陽城里的人蹦跶不了幾天了。六月十三,孫堅部抵達,而后與洛陽城南二十里下寨。同月十六日,曹操八萬大軍抵達,分兵兩路,分別駐扎洛陽城東和城北。四面合圍。
曹操設(shè)宴,請了張燕、李墨和孫堅三人。此時李墨才發(fā)現(xiàn),曹操麾下竟然多了幾個能人。其一就是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據(jù)說原本避難冀州,欲投奔袁紹,但是袁紹忙于和公孫瓚撕逼,便轉(zhuǎn)投了曹操麾下。這其中有公事,更是私仇,因為荀家在洛陽也被一鍋端了。
還有程昱,據(jù)說是被荀彧帶著一起來的好友。這廝不是個好鳥,是個標(biāo)準(zhǔn)的實用主義派,為達目標(biāo)不擇手段的那種
還有就是多了曹真、夏侯淵和夏侯尚三人。這三人都是曹操的親族兄子。夏侯淵更是位有勇有謀的將帥之才。
至于張邈和鮑信二人。前者是曹操的好友,但張邈這人是個老實娃,沒什么野心。自從手下兵力被曹操掌握之后,也不怨言,反而處處資助曹操。鮑信這個人中規(guī)中矩,但卻好大喜功,有些魯莽。也不知曹操怎么降服這廝,讓其效命的。
最后一個就是爭議頗多的陳宮了。這人是有能力的,演義里寫的這人忠義無雙,寧死也不背叛呂布。但實際上這廝第一個背叛的就是曹操,而理由,也大概是曹操殺了個所謂的名士邊讓。
說到名士,李墨不得不吐槽這個時代的一大特色,吹!你吹我,我吹你,相互吹捧,相互搭臺,彼此吹成名士,吹成德高望重。
黨錮清流,其實也是文人世家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被黨錮也只是政治斗爭失敗的產(chǎn)物,非得說自己是清流。沒有你們漢朝照樣運轉(zhuǎn),有了你們漢朝照樣該倒臺還是倒臺。這是歷史證明了的事情。
被黨錮之后,一群人無望仕途,又忍受不了默默無聞。于是一場吹捧大戲開場了。最出名的就是那月旦評了。搞得曹操差點都上門拿刀架在許邵的脖子上,讓他給自己做評價,只為了一個名聲。還好橋老先生給老曹家面子,這才讓曹操得了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
這場吹捧大戲波及之廣,影響之深,簡直匪夷所思。無數(shù)人物爭先恐后的想要擠進名士之列。就連那些專門做學(xué)問的經(jīng)學(xué)大師們也不能免俗。
然而事實上,最后真正在漢末嶄露頭角,干出大事的歷史人物,偏偏沒幾個是所謂的名士。
名士最大的作用竟然成了中介,名士推薦成了入職十強集團的特聘書。因此,圍繞著名士們,就形成了一個個學(xué)術(shù)圈。誰有才,誰無能,一目了然,自然一個舉薦一個準(zhǔn)。
名士圈極大的促進了學(xué)術(shù)的發(fā)展,但名士本身,李墨卻不敢全部茍同。有人真才實學(xué),就有人沽名釣譽。
你得了名,我得了利,他得了權(quán)!熙熙攘攘,利來利往!誰比誰更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