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浮圖關(guān)后,自楊輕以下、歸義都所有將領(lǐng)都官升一級,就連史東都拿到了“陪戎校尉”的敕牒,以后也算是大唐朝廷的正式武官,可以按月領(lǐng)到朝廷發(fā)放的月俸……當然實際上是領(lǐng)不到的。
史東在此戰(zhàn)中被楊遠爯論功第一,他領(lǐng)到的實際獎賞來源于兩位都頭,進中隊副隊正,領(lǐng)都內(nèi)倉曹判官,錢百貫,酒一桶。
百貫錢實際上只領(lǐng)了三十貫,另七十貫記在賬上,隨后補發(fā)。主要是這一帶地區(qū)太窮了,再加上羅夫子的青衛(wèi)營一折騰,方圓百里的人早跑光了,包括臨近的渝中、涪陵等幾個縣城,真就一夜之間集體蒸發(fā),要撈錢都沒地去。
一桶酒三十斤是實實在在發(fā)了,當晚就被史東拿來宴請呂兵和眾兄弟們。
副隊正代表他升官了,以后見了他就得改喚“史隊頭”,至于倉曹判官,史東自己都不知道這個職務是干嘛的,反正也是升官了的意思,可以從楊輕那里領(lǐng)到更多的月錢。
而同樣為攻克浮圖關(guān)出力的青衛(wèi)營卻什么賞賜也沒有,反倒招來了高仁厚的訓斥,將都統(tǒng)羅夫子貶為副都統(tǒng),由高仁厚從軍內(nèi)另派人任都統(tǒng)。
“高都帥的做法并不明智?!睏钶p現(xiàn)在習慣了將呂兵召喚在身邊,經(jīng)常和他分享自己的觀點。
呂兵適時問道:“為什么?”
“青衛(wèi)營的將士都是羅夫子帶出來的,肯定不會接受外人的指揮,如今新派了都統(tǒng),只會讓青衛(wèi)營陷于內(nèi)部爭斗。以后再想指望這支軍隊出力,恐怕就難了。”
“難道他們逼迫大量村民去白白送死,這種行為就不該被譴責嗎?”呂兵實在無法接受這種觀念。
楊輕搖著頭道:“他們這種行為自然不對。現(xiàn)在戰(zhàn)事頻繁,人丁正缺,這種罔顧人命的做法實在是愚蠢……但高都帥處理羅夫子的時機不對,應該等峽路戰(zhàn)事結(jié)束,然后再慢慢料理。”
“我想,高仁厚此舉的意圖必是想制止軍中的濫殺之風,絕不容姑息,所以才及時處理的?!眳伪鲇谒挠^念,在這件事上支持高仁厚的做法。
楊輕也有她的認識:“現(xiàn)在濫殺早已成風,在許多軍隊看來,人不過是兩只腳行走的羊罷了,又豈是高都帥一人能制止的。相反,大勢如此,必有它的因果在里面,逆勢而行,絕不會得到善果。”
“人就是人,不是羊?!眳伪q不過楊輕,但他也不會被說服。
“你這人……還真是固執(zhí)?!?p> 楊輕無奈地笑了笑,放棄了勸服呂兵的念頭。某種程度上說,她其實很欣賞呂兵固執(zhí)己見這一點,至少表明他這人靠得住。
而在這年頭,找個靠得住的人太難了。
高部大軍在浮圖山上開山修路,而后通過浮圖關(guān)直抵渝州城的西大門——通遠門。
歸義都因首戰(zhàn)有功,獲得了寶貴的休息時間,得以就在浮圖關(guān)上修整、把守關(guān)隘,暫時不需要參與大軍的圍城戰(zhàn)役。
浮圖關(guān)居高臨下,加上漫天雪花飛揚,四下望去,所有田地樹木、山川城郭都披了層潔白的新裝,景致十分怡人。
韓志銘牽頭,軍中幾個有吟詩雅興的人還來了場圍爐詩會。
料想他們的才情一般,所以都很自覺地沒拿出自己的大作來破壞景致,吟誦了些傳世的名詩名句。
楊輕吟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韓志銘故作深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李煥高歌一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呂兵發(fā)現(xiàn),這些唐人吟唱的都是他們本朝的詩歌。
為他們身處的這個帝國而自豪,幾乎成了每個人唐朝人的一種本能意識,盡管這個帝國已暮色蒼蒼。
輪到呂兵時,他沒好意思剽竊后人的成果,道了句“我不會吟詩”,趕緊逃下關(guān)去,和楊遠爯、史東等粗人廝混去了。
這些閑暇的時光往往短暫,更多的時候,呂兵都扎進關(guān)內(nèi)兩間石屋改成的臨時作坊內(nèi),同韓志銘等五人一同制弩弓。
這其實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
呂兵得了解他們是如何將桑木、柘木或黃連木削成根根木條,再用樹膠黏合成一根木板,再用“輮”的工藝使之反向彎曲成形,表面再涂上兩層漆,便成了一把弓身。弦則是取牛筋或鹿筋,曬干后反復浸泡,直到其析成絲絲纖維,再聚合為小指粗則成了弓弦。等等。
這些是韓志銘口述給呂兵的,因為營中備有成制的弓身、弓弦和牛羊角等,只等著呂兵制出弩臂和弩機,就可以組裝成品。
呂兵不用親自動手,只需將他的要求講明白。
弩臂需用硬木制成,外裹一層薄鐵皮,除箭槽必須光滑,弩臂周身得密布斑紋,后端開孔,孔開多大,哪里預設機匣,等等。
弩機是最復雜的構(gòu)件,需全用金屬制件,呂兵就將弩機內(nèi)所有零件全部繪制成圖,詳細標好了規(guī)格和尺寸,得精準到毫厘。
為了防止尺寸有誤,他還托韓志銘找來了當時工匠通行的標尺,將其換算過來,此時1尺約等于后世的30.7厘米。
其實單個零件的尺寸并不關(guān)鍵,關(guān)鍵是所有零件之間的大小比例一定要契合,但呂兵顯然不這樣認為,他知道手工制作有多原始,必須得精確到每一個細節(jié)。
之后的零件組裝工作由呂兵親自完成,多少帶了點控制核心技術(shù)的私心,但主要還是韓志銘這幫人的技術(shù)不過關(guān)。
楊輕十分關(guān)心弩弓的制作進程,也時常到作坊內(nèi)來查看,順便幾個問題,滿足她對于未知新事物的強大的好奇心。
而跟對韓志銘有問必答不同,面對楊輕,呂兵則是能不答就不答,必須答時也敷衍了事。
因為這姑娘實在太聰明了。
有次她問了弩臂上的條條花紋的問題,呂兵用了摩擦和阻力的相關(guān)原理回答了她。
對于古人來說,這是兩個絕對超出他們思維范圍的詞語,但楊輕居然很快就明白過來了,并舉一反三用鞋底來舉例:“難怪靴子底面會有許多橫向紋理,我原以為只是裝飾,還曾納悶過,衣面上文繡是裝飾給旁人看的,靴底的裝飾又給誰看呢?用呂二哥的道理一下就說通了,是為了加大摩擦阻力,防止滑倒。”
面對這樣一位聰明的古人,呂兵就必須得謹慎了。
等到楊輕再問他“望山”尺寸的道理時,呂兵只回答:“美觀。”
楊輕顯然不信,狠狠地刮了呂兵一眼,扭頭就走。
并且整整一天沒有理睬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