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不再反駁,沉默盯著杯中的茶湯,已是接受了冷月的安排。兩人靜了靜,燕云問:“她過得可好?”
風(fēng)耳一副早料到你會忍不住問的表情,可想到這些時日冷月和那位福王相處的情形,心里還是心疼燕云。輕輕嘆一口氣,“那福王待十三極好,幾乎是百依百順,王室的規(guī)矩也不需她守。依我看,竟是比在堡里過的還舒服。那傻子對我和二哥非常信任,想來也是因了十三的緣故。”
燕云只覺心口扭在一起,忍了忍才說:“眼下他有求于咱們,自然恭順。他日他真成了事,又會如何待十三?”風(fēng)耳說:“我和二哥也是這個意思,只是......只是,惠州出的那檔子事,祁昭逸竟是半點也沒有向手下人隱瞞十三身份的意思。這份魄力,對一個皇室子弟來說可不簡單,讓我也不得不佩服?!?p> 燕云問:“那十三呢?她......她可是也動了心?”
風(fēng)耳說:“那個丫頭你最清楚,咱們兄弟教了她許多本事,卻對男女之事都是一竅不通的,堡里也沒人能教她。動心倒還看不出來,只是,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的,那傻子皮相又生的極好,以后的事當真難說?!?p> 燕云軒眉一挑,“比我生的還好?”
風(fēng)耳一口茶噴在地上,眉毛鼻子皺在一起。還真轉(zhuǎn)頭認真端詳了他一陣,許久才道:“你比他剛毅,勝在青梅竹馬?!?p> 燕云:“......”
祁昭逸一行在水路上走了十幾天,轉(zhuǎn)了陸路又走了小半個月,再有一日終于要踏進維陽城的地界了。祁昭逸一副不緊不慢的態(tài)度,反倒是許淮這月余來,日日為他操心。祁昭逸游山玩水的胖了一圈,許淮竟是眼瞅著瘦了兩圈。
這日,艷陽高照,祁昭逸騎著黑色駿馬,帶著許淮、劉離等人,從定興門進城。遠遠就看到太子昭遠著明黃朝服,帶著文武百官出城三里迎接欽差團。
祁昭逸催馬上前,在離祁昭遠十丈遠處跳下馬來,疾步走到他馬前,撩袍下跪道:“臣祁昭逸給太子請安,太子千歲千千歲。”
祁昭遠十二歲受封太子,十五歲起蜀帝賜他著明黃服飾,受百官朝賀。唯獨祁昭逸裝傻多年,又自小和他親厚,兩人之間并不講究這些禮節(jié)。如今祁昭逸在南地立下奇功,顯露出精明的本性。他是正宮嫡出,這次回來,搖身一變就成了比祁昭慶更加令祁昭遠忌憚的存在。
祁昭逸的變化已經(jīng)滿朝皆知,祁昭遠和上官皇后母子互相依靠多年,為的就是皇后不得寵而她唯一的兒子又先天不足??稍瓉恚@個三弟竟是聰明絕頂,韜光養(yǎng)晦了二十年。祁昭遠只覺被人哄騙了多年,剛知道消息時,一氣之下便想沖到皇后宮中去質(zhì)問。不想蜀帝卻下了令,除非皇后召見,否則不許任何人到皇后宮中問安。祁昭遠這時才意識到,祁昭逸母子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他肯定在他那位父皇心中,上官皇后還遠遠比不上自己的母后謝皇后,但祁昭逸卻似乎隱隱有了與他并駕齊驅(qū)的態(tài)勢。
祁昭遠坐在馬上,低頭俯視跪在黃土官道上的三弟。他不再裝傻,提前下馬,自稱臣下,行如此大禮,是真的向自己示好,還是惺惺作態(tài),讓自己輕敵?
時間悄無聲息的過去。祁昭遠不叫起身,昭逸帶著一起出行的三百多人跪在寒風(fēng)里,恭順的不動分毫。側(cè)后方的祁昭慶唇邊掛著冷笑,一副看熱鬧的樣子。
福王是這次平定南地民亂的功臣,又是中宮嫡子,御封的親王。不管他如何收藏自己,太子在文武百官面前這樣落他面子,是大大的不該。祝尤和柳澄對視一眼,這一次想法是空前的一致。祝尤催馬上前在太子耳邊低聲說:“爺,陛下還在宮里等著福王回去述職,咱們還是快些回去,莫讓陛下久等。”
祁昭遠對祁昭逸的表現(xiàn)還算滿意。他如今在太子位上,祁昭慶籌謀多年也未撼動。祁昭逸就算再本事,畢竟根基尚淺,日后有的是機會磋磨他,不必急在一時。
他翻身跳下馬來,疾走兩步上前扶起祁昭逸,“三弟快快請起,你我兄弟不拘這些俗禮?!?p> 祁昭逸站起身,恭敬道:“大哥疼惜,弟弟卻不能造次。君臣有別,自當守禮?!?p> 祁昭遠看著他,昭逸坦然與他對視。祁昭遠哈哈大笑,拉著他的手走到他馬前,“愚兄還記得,當年是愚兄教你騎射。你第一次騎馬時,就是愚兄親手扶你上的馬。今日,三弟為朝廷立下大功,愚兄就再為三弟牽馬扶鞍?!?p> 祁昭逸也不推脫,在祁昭遠扶持下翻身上馬。兄弟倆對視一笑,祁昭遠自回去上馬,與祁昭逸并轡而行,一同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