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開局見到孫悟空

第五十二章 李二的心路歷程

開局見到孫悟空 神仙哥 2237 2021-01-08 14:22:37

  陳季平發(fā)了一筆橫財,僅那一百余馬就不枉白忙一場,順便還出了口惡氣,至于得罪了太原王氏,真要惹惱了他,小神仙之名豈是白叫的?

  他不準備開馬場,也沒打算賣錢,所以長壽村和劉家寨每戶都有了一匹馬。

  他在兩個村的聲望本來就極高,這下大家更是恨不能把他當親祖宗供起來。

  長安皇宮含元殿,李淵父子難得聚齊,但是氣氛卻不是很融洽。

  “父王,陳季平乃世外高人,且曾助孩兒立過大功,前次用頡利換回被掠去的百姓和財務,并讓突厥人殺了劉武周,他更是首功一件!”

  不等李淵說話,李建成接口道:“二郎此言差矣,功是功,過是過,此番他抗旨不遵,違反軍令,至使隋州差點被蕭銑攻破,按律當斬,否則無法服眾!”

  “大兄所言極是,若都抗旨不遵,父王如何治理國家?”李元吉馬上附和。

  李世民還要再說,李淵擺擺手,“二郎莫要再求情,縱然他是世外高人,也不能無視國家的法度,況且你姑姑使人傳信過來,你那表弟被人欺辱,于情于理都不能就此揭過!”

  眼界不同,看待事情的本質也不同,對于所謂的世外高人,李淵聽說過不少,身邊也有幾個,這些人給他的印象是除了煉丹、算卦、裝神弄鬼,其它大多沒什么本事,就像他曾問過王遠知,如果面對千軍萬馬會如何,答案是或跑或降。

  陳三郎能有王遠知的本事大嘛?肯定沒有,因為年歲在那里擺著,就算從娘胎里修行,又能有多少道行?其師父又是被壓在山下的猴子,更是不足為慮。

  “父王所言極是!”建成、元吉聞言暗喜。

  李世民嘆息一聲,“父王打算如何處置?”

  李淵想想這二兒子在軍中威望日重,甚至超過了自己,也該適當壓一壓了,“陳三郎的事,你就不要問了,我自會派人處理,你既然從洛水回來了,就好好休息一陣子,讓你兄長代替你去洛水主持局面吧!”

  李世民臉色瞬間黯然,很明顯,這是老爹在削他的兵權,他在外邊舍生忘死,平薛舉,戰(zhàn)劉武周,經營涼州,為大唐打下偌大一片江山,到頭來卻落了個被雪藏的下場,換成一個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恐怕會立即質問幾句“為什么,為什么……”

  李建成和李元吉聽了此言,已經難以抑制心中的喜悅,“孩兒自會打敗王世充,為我大唐奪得中原之地!”

  李淵卻是有點不放心自己的大兒子,自領兵以來,像樣的勝仗沒打過幾場,損失的兵將卻是讓人極為肉疼,不免多囑咐幾句,隨即又對李元吉道:“命你為欽差,將陳季平革職查辦,若他肯服軟,依照他以往的功勞,不必太過追究,若是他自侍甚高,便將他鎖拿回來,依律受審!”

  “父王,我與那陳三郎有些過節(jié),不如另派人去,以免被人說我公報私仇!”說到底,李元吉是怕了陳季平。

  “你休要啰嗦,不過…可以選一個副使同往!”李淵對這個四子略有些不滿,最近上躥下跳的太厲害了,所以也有意打壓一下,如此才符合平衡之道。

  李元吉心思電轉,馬上想到了一個人,“父王,我想讓徐世績(徐懋公,后賜李姓,李世績、李績)當孩兒的副使!”

  “你倒是會挑人選!”李淵贊許了一聲,瓦崗山一群人,屬這位足智多謀,且還是半個修行者,像程知節(jié)、秦瓊等人,已然歸于二郎手下,唯獨這位因為李密的關系,晚來一步,尚未有明確的陣營。

  李建成目光閃動,他也早看中了徐懋公,只是還沒來的及下手。

  李世民更是仿佛被挖了心頭肉,他聽從陳季平的建議,收服了瓦崗山的大部分班底,發(fā)現這些人果然很好用,現在其中最厲害的一位要被搶走,他實在不甘心,但是不等他說話,李淵已經允了李元吉的請求,也只好作罷。

  從含元殿出來后,他叫來了李大力和陳季長,“我寫一封信,你們速速返回兩界山,路上千萬要小心,另外,季長可趁這段時間完婚,世民無法參加,這些首飾和金銀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殿下何需如此!”陳季長聲音有些顫抖。

  “呵呵,等你回來,可要補我的喜酒哦!”

  “一定讓殿下喝個痛快!”

  ……

  當陳季平看到信件時,頓時了解了一部分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心路歷程,自己打下的江山,自己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卻要被別人摘桃子,換誰也會心里不平衡。

  對于徐懋公的到來,他生出幾分好奇,這位未來的成就還在李靖之上,并且?guī)в心撤N神秘的光環(huán),比如能掐會算,就不知有沒有掐算出這趟過來的吉兇禍福。

  李元吉點名要徐世績當副使,自然也知道這位的本事,“徐將軍,可能掐算一下此次出行的吉兇?”

  “殿下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自然是真話!”

  “吉兇參半!”

  “何解?”

  “福禍無門,唯人自招也!”

  李元吉心中微微不悅,說了半天等于什么都沒說,不過他也清楚,現在雙方還沒什么交情,人家不愿意多說也正常。

  從長安出來,他只帶了五百親兵,畢竟不是去打仗,但是去太原探望姑姑同安公主,身邊又多了五百軍兵,還有表兄王玉清,以及一名叫法源的僧人隨行。

  “表兄,此去不是打仗,你帶這些多兵是何意?而且還帶個出家人?”

  “元吉表弟去興師問罪,你覺的那姓陳的會束手就擒嘛?”

  “應該不會!”

  “這就是了,多帶些人把握大些,那陳三郎習得妖法,法源禪師乃得道高僧,正可破其妖法!”

  “也好!”李元吉想想,也就沒有反對。

  徐懋公聽了這這二人的談話,心里給這位四殿下打了個差評,首先,公私不分,唐王問罪,那是師出有名,帶上王家的私兵,那就是徇私報復;

  其次,既然一開始就沒打算和平解決,就該籌劃周密,給敵人雷霆一擊,而不該拖拖拉拉,給敵人以據守和潛逃的機會。

  基于這二點,他判斷這次失敗的可能性大。

  正如他所猜測的,陳季平先得了李世民的警示,又探聽到了李元吉這邊的動向,自然要做足準備。

  暫避一時不失為良策,但是這次若不將某些人打疼打怕,讓李淵清醒清醒,讓五姓七家夾著尾巴做人,以后必然還會有更多的麻煩。

  他討厭麻煩,所以,他要用是最激烈的手段以達到震懾的效果,讓人認識到兩界山乃是禁地,而他陳三郎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能招惹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