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老師依舊在不厭其煩地向同學們梳理著可能的考點,再有幾天就高考了,只有一些小說中的描寫才會出現(xiàn)高考前師生沖突的情節(jié)吧,真實的情況高考前的這幾天反而是高中生涯中少見的特別平和的日子。
不去理會聒噪的蟬鳴,周圍的環(huán)境其實也算得上恬淡,樓下的柳樹懶洋洋地站著,風兒暖暖著順著窗子進來翻著平放在桌上的幾張試卷,除了遠方長出來的云朵像是醞釀著什么似的。
其實考生們也都習以為常了,家鄉(xiāng)幾乎每年的高考期間都會下雨,按照老人家迷信的說法是因為高考意味著魚躍龍門,潛龍經(jīng)天,自然會引來雨水。
此時端木辰良大致打量著周圍,還是那些熟悉的老同學,現(xiàn)在無比熟絡的人,結(jié)果就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陸陸續(xù)續(xù)因為聯(lián)系變少而逐漸變得疏離起來,當然這是后話。
不大的班級里三十多個人,端木的座位本身在教室的一個角落里,作為市二中的尖子班的一員,平時端木辰良的成績也長期處于中等。老師會記住那些優(yōu)秀的學生,也會記住那些刺頭學生,但唯獨不怎么會記得中間層的學生。記得前世大一放假和同學看班主任,快六十歲的小老頭和顏悅色地上來就說:“哦,歐陽啊,我記得你,坐教室后面那個,blabla...”,你妹的,姓都記錯了還說記得我?!
端木是靠窗的位置,左前方還能看見當年高一的時候貼上的標語:“高考誰都不會差,最次也得哈工大?!倍四静挥傻谜赝@句話,感覺讀著還挺順口,也不知道是哪個人才想出來的。
看著桌子上的一堆試卷,語文124分,數(shù)學140分,英語120分,理綜255分,總分加起來639分??雌饋磉€不錯,但端木辰良知道,這分數(shù)參考意義不大。因為是五月底的一次模擬考試,這次考試評分標準比較寬松,旨在給學生高考前打打氣,實際上水分還是不小的。
端木對這個成績不以為然,但心中的野望卻又遠遠地超過了這個分數(shù)。
端木覺得要想完成自己心中的野望,按照top1那兩所學校的往年招生情況,僅僅做到3000名左右是遠遠不夠的,要能順利進入兩所學校,起碼得達到省級前110名,如果還想要進入自己心儀的專業(yè),那就要更進一步,成為前20以內(nèi)的種子選手。
二十多萬考生的前二十,真真正正的萬里挑一,按照端木辰良記憶里一分一檔的情況,以那個一本線為參照目標的話,自己最起碼要比一本線高將近220分。以當年自己的成績?yōu)閰⒄盏脑?,也相當于自己至少也要比當年的自己多考九十多分,在僅僅5天之內(nèi)實現(xiàn)這一目標,端木辰良覺得這挑戰(zhàn)一點也不小。
仔細回憶一下當年的那次考試,難度并不是很大,卻槽點滿滿。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考試多了,啥情況也有可能出現(xiàn)。
總是會有這樣的奇怪現(xiàn)象發(fā)生,難度再高的考試,也總有人能夠脫穎而出;再簡單不過的考試,也會有人折戟沉沙。
當年的成績端木還是記得很清楚的,語文107分,數(shù)學134分,英語105分,理綜242分,總分588分。
有時候端木辰良還是蠻慶幸的,這樣的分數(shù)換在競爭激烈之處,當年別說是水個985,能上本科都不錯了,但這些都不重要了。
一來因為教育資源確實不均衡,不分區(qū)域的比較確實強人所難。
拿擺在明面上的來說,在端木所在的區(qū)域現(xiàn)在看到的英語105分,其實是乘以1.25之后得到的,因為一張英語試卷150分,其中30分的聽力部分,120分的非聽力部分,因為各地區(qū)發(fā)展條件的差異以及對教育重視程度的不同,各個地區(qū)聽力考試的播放條件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將按照不同的播放條件進行聽力的測試所得到的成績計入核算的總分,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所以索性統(tǒng)一只取非聽力的部分得分然后乘以1.25得到最終的英語成績。
當然在報考英語相關(guān)專業(yè)的時候,還是會參考考生聽力部分的得分的。
不說明面上的,因為不同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前景的不同、文化號召力的強度不同以及薪資待遇的不同,師資隊伍的建設不同區(qū)域也是不完全一樣的,有的地方孩子的數(shù)學還真是體育老師教的,聽著一樂,然而一點也不好笑。管理學上一個很重要的經(jīng)驗就是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人去做。指著一個由駱駝帶出來的團隊去和一個由獅子帶出來的團體去橫向比較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
二來,因為現(xiàn)在的端木想走的路沒有一絲絲的僥幸,想要達到端木設想的目標,必須考到700分左右,在2015年的時候,即使是競爭白熱化的強省也不外乎如此了。
就這樣怔怔地想著,端木辰良依舊一副陽光大男孩的模樣,面如秋水地坐在角落,思緒卻漸漸地遠了,偶爾想到開心的事情,和煦的微笑不比夏日的暖陽少一絲溫暖。
回過神來,端木辰良像個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棋手,仔細思量著自己接下來該怎么走。沒有被野心沖昏頭腦,端木辰良清楚對于即將到來的高考他最大的優(yōu)勢是強化了的2015~2020年記憶的合集。
21世紀什么最重要?信息。對信息的掌握程度甚至可以左右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誰掌握了更準確更有價值的具有時效性的信息并將之合理應用,誰就能占得先機。
而恰巧端木辰良此時腦海中關(guān)于即將到來的這場考試的高價值信息一點也不少。
比如說課標II理綜物理按照每年出題的慣例,通常兩道大題,一道是力電綜合,一道是電磁綜合,2015年之前好多年都是這個模式。理綜因為把物理,化學還有生物三門放在一起來考,出于綜合性能力的考量,不可能每一科都很難,通常來說命題人一般是將難點設置在物理的兩道大題上。
也因為這兩道大題較為繁復,機智的答題人按照往常的答題經(jīng)驗通常把這兩道題放在整張試卷答題的最后階段,能做多少算多少。但15年的理綜課標II的兩道物理大題,一道是簡單的力電綜合,分值12分,另一道20分僅僅是一道純力學題,繁復有余,難度完全不夠看。
然而,就這兩個紙老虎,好多人由于思維慣性的緣故,看都沒看就將這兩道題丟掉了,有的人倒是沒想著丟掉,但最終留的時間卻不夠用了。端木辰良當年倒是兩道題都做了,記得不幾分鐘就把那道20分的題目拿下了。
當時端木辰良就覺得事情不簡單,明明每年出現(xiàn)在這個位置的都是一道很復雜的題,這里出題人究竟想考察什么,僅僅是這么簡單的力的分解嗎?不對,這里面一定有別的玄機。不作死就不會死,端木辰良當年按照自己的“企業(yè)級”理解,成功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煮熟的鴨子飛了,好多年之后端木想起來還是會唏噓不已。
當年理綜端木辰良斬獲242分,在強化記憶的情況下,曾經(jīng)的卷面此時在腦海中清晰可見,縱然是帶著深深的悔意,端木還是清楚地知道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端木覺得在信息資源優(yōu)勢的情況下,在時間軸上的諸事件沒有發(fā)生偏移的情況下,想要將得分得到預期的目標的話在理綜上還是大有文章可做。
僅僅一個理綜就有58分的進步空間,加上數(shù)學有16分的進步空間,此兩者加起來理論上可以有74分的進步空間。在試卷清晰地印在自己腦海中的情況下,提前找到問題的答案并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端木覺得要把自己的野心落實成功,至少語文和英語還要在當年的基礎上進步二十多分,道理是這個道理,然而實際上只有英語有再進一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