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本考試終于考完了
上午上午喝著茶水,下午喝著咖啡。
聽說是五個學校的日專一起升本考試,結果現(xiàn)場人數(shù)不超過30人。
遇到了同班的兩位同學,關系不錯,他們順便打車請我吃了雞肉火鍋,后來又打車回來。
作為被請的一方有點兒不好意思,回來的時候想主張我付錢,但人家太熱情了,搶著我之前掃碼付完了。
——
他倆日語水平撐死N5左右,大部分題看不懂,正好我坐21號,前面20號是這兄弟,右邊兒九號跟我并排的是另一位同學。
他倆請我?guī)兔﹂_個“后門兒”,都自家兄弟,所以咱就答應了。
聽這兄弟說,他覺得上午100分能達到40分兒就不錯了,看下午能不能兩百分里再干出60分。
至少達到那個一年26000學費的本科標準。
畢竟,我只需要在寫答題卡的時候,把答題卡往右邊點,再往桌子右前方一點。
一位戴著帽子,往這邊不經意的微微歪頭能看見點兒,另一位試著稍微活動一下脖子看能看到多少。
而我什么也沒做,只是在認真的做卷子中——所以料無妨礙。
可惜說完之后,下午的考試我可能沒幫上啥忙——因為自己都有點自顧不暇了。
后面翻譯日譯中的題有點兒難,我只忙著寫那些和復習了,所以實際上也沒多長時間,能讓他們看到前面的答題卡選擇的答案。
祝他們好運吧……
○
上午的考試基礎日語大概還算順利,卷子是80道題總分100分。
無言(むごん)時間過得太久了,當時我不太確定是むごん還是むげん,好在一看四個選項里就一個む開頭的むごん。
這么一看他沒有刻意給你整類似,容易記錯的發(fā)音,反倒是讓成功率提高的更多了。
上午那套卷80道題,就算有錯題,我不確定對錯的題,加起來撐死不超過十個。
——
等我答完卷子再看時間,9點~11點的,才剛9:35左右,索性就睡了一覺,直到提前半小時交卷兒好走。
走之前還能聽到,四下有不少人拿橡皮擦答案不確定的聲音——
滿分300,但聽兩位同學說,
去年大部分學生的平均分似乎都是80分左右,連打到100上那個高費用的私立都達不到。
看樣子應該有不少人都是對日語不感興趣,入學的時候其他專業(yè)名額滿了,被隨機分配進來的吧……
——
結果下午高級日語與翻譯理論——做到可能月末三四十道題左右吧,我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面色變得漸漸凝重。
說實話,我頭一次見到這么多日譯中的題,jtest后面填空的不帶這么多的。
不過在那之前的是閱讀理解。
つい、思わず,這倆都是不知不覺間,無意間的意思,所以遇到這個我有點兒反應不過來。
閱讀理解講的是這名社長覺得他整天就光工作了,小時候想學鋼琴,最近報的成人班,認為自己彈的不好。
所以在點餐時活動手指,社員不明白怎么回事兒,問他是在進行手指的體操嗎?他高興的回答是為了練習鋼琴。
就是不確定他是為了練習鋼琴,刻意在等餐的時候活動手指,還說是無意間的。
最后我憑感覺選了つい。
頼む在一句話的語氣中,雖然我知道那是請求拜托的意思,但根據句意,我翻譯成了道歉,「不管怎么道歉,對方都不肯接受」
感覺比「不管怎么拜托,對方都不肯接受」要通順的多,就是不知道這種靈活翻譯算不算對。
里面也出現(xiàn)了像是かたわら這樣星崩的N1語法,除了少數(shù)沒復習到的N2語法,前面的題應該基本沒問題。
主要是后面好幾十道日譯中令人感覺心里沒底兒。
比如看起來像是省略主語的一句話,我在考慮要不要加主語還是不加主語翻譯。
因為我不知道主語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二人稱。
比如丈夫に育って欲しい,我不知道他說的是植物還是人的成長撫養(yǎng),所以索性就寫成了他(它)茁壯成長。
但現(xiàn)在反應過來了,てほしい代表的是希望別人幫自己做某事,這里按常理來說,應該主觀表示的是培養(yǎng)人,而不是植物……我現(xiàn)在有點兒擔心,會不會因為多加了個(它)給我判錯了。
類似的還有田中さん一句話,他這話來的沒頭沒尾,上來就讓你翻譯,誰知道這さん指的是男是女?
但是我又怕省略了直接寫人名被算成是錯的,所以只好在后面寫了個田中先生/女士進行翻譯。
——
勝手に部屋に入るのではない。
一開始我翻譯成了「不能隨便進屋」,但后來想象情景進行模擬,認為這是一不小心進屋的人被人發(fā)現(xiàn)了,表示自己并不是故意的。
但后來反應過來の應該是書面語,而口語是ん加重語氣的那個用法。
所以我又把它翻譯成了「我不是故意(進來)屋子里的。」
為了避免把一部分東西省略了,結果給我判錯,所以我甚至寫上了括號加上進來。
但翻譯成故意?勝手這詞兒本來的意思是隨便,也有廚房的意思,但這里不像。
我不確定靈活翻譯成故意行不行……看后期算不算對吧。
いくら頼んだところで、あいつは引き受けてくれなかった。
一開始我把這句話翻譯成「拜托了好幾次了,那家伙也不肯接受」
后來感覺聽起來不太順,改翻譯成了「不管怎么道歉,那家伙都不肯接受」
……因為沒有道歉的意思,我總感覺這道題我好像涼了,因為除了接受,引き受ける也能翻譯成答應。
而頼む只有拜托,沒有道歉的意思……
角(かど)?翻譯寫成拐角還是角落?這兩個詞是一個意思嗎?
因為他的意思這兩個詞都包含,所以我不確定,最后選成了拐角,「從這個拐角右拐,就能出車站了」
食べたいだけ食べてください。
我把這句話翻譯成了能吃多少吃多少,但是把末尾的「請」給省略了,于是為了避免算錯扣分,在后面加了個括號,里面寫上(請盡情的吃)。
十五日まで家賃を払ってください。
一開始翻譯成了請在15號前把房租交了,但后來也是怕省略東西扣分,加了個括號,里面寫著(15號前,15號也包含在內)
畢竟300分想拿到接近240分可不容易,所以我一切都非常謹慎。
就連涂卡,確認涂哪個之后我都會反復去涂,往死里涂,生怕露出一個小角沒涂上機器就審不出來了。
……而且感覺我自己中文太差了。
拐角和角落的區(qū)別有點兒不太確定是否相同,效果和效率也是。
后來索性和原漢字詞一樣,都寫效果了,怕寫成效率,結果意思不一樣錯了。
製品の試作,產品的試作,這塊兒的題都是要求不要用和日語漢字原句一樣的詞。
但到頭來我也沒想到「試作」中文,其他還有什么詞兒意思一樣,索性寫成了試作品,看能不能過吧……
○
簡單來講,我就是生怕扣分,結果謹慎到了骨子里——
——回頭我再想,會不會因為自己很多句話里加了省略意思的補充,結果反而因為顯得太啰嗦被判成錯誤?
嘁,橫豎都是個死啊。
但沒辦法,我也是頭一次遇到,這種連著讓我翻譯日譯中至少四五十句話的情況。
不是全部讓我從中文翻譯成日語還好了呢,因為換中文翻譯成日語,我可能會更加不堪。
剛學的時候我知道星期一是月曜日,但換成周一問我,我就不知道了。
以及我知道心情是気持ち或機嫌,但要是換成情緒這個詞,我就不知道怎么翻譯成日語了,聯(lián)想不到。
這次能聯(lián)想到也是因為前兩天復習的時候,看到這個詞后面有情緒這個意思。
類似的情況在中譯日方面,我有很多缺點,只能說看之后能否改善了……
雖然還是對自己這樣翻譯的結果對不對,感到有些不安,但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我已經盡力了,考完那就先不想這事兒了,看幾個月后出分兒到沒到吧……要沒到再說。
至少對這種謹慎我不后悔,頭一-次應對這么大量的翻譯題,重來一次,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我也只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中午和朋友們一起吃火鍋時,想著之后不一定下次還有機會見是什么時候了。
便隨手畫了張速寫送給朋友了,對方看起來很開心的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