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公元前235年
那日過后,嬴政日夜與群臣商議,著手準(zhǔn)備滅國大戰(zhàn)。
也不知嬴政是怎么和呂不韋商議的,朝堂之上呂不韋不再對嬴政所作決策有所阻攔。而一直主張先伐趙的嬴政,也妥協(xié),贊同呂不韋之策,先對付韓國。
嬴政召桓齮、王翦入宮,提拔桓齮為上將軍、王翦為新軍主將。并派遣姚賈在外破壞六國合縱。
公元前238年,秦國以絕對優(yōu)勢的兵力突襲韓國,韓國積弱數(shù)代,內(nèi)無強將,外無援軍,不出三月便被秦國一舉攻下韓都新鄭。
嬴政派遣其弟,具有韓國血統(tǒng)的公子成蟜入新鄭勸降韓王安。
并承諾只要他們投降,獻(xiàn)上韓國其余土地,并入秦國,便可獲封為秦國諸侯,保留其宗廟,允其祭拜。
韓國公子非那時正在邯鄲勸說趙王出兵助韓,但秦國以四十萬大軍征伐若韓,即便趙國貿(mào)然出兵也難以與之匹敵。
齊國和秦國交好,且聯(lián)姻不久,所以不愿出兵助韓。楚國有姚賈在那挑唆,國內(nèi)屈景昭三家和王室素有沖突,一時竟也沒有余力去管別國。
魏、燕懼于秦國威勢,推說只要趙國出兵,便同意相助。
如此形式之下,韓王頂不住壓力,在半月之后,舉韓國國璽出城投降。
自此韓國滅。
韓國滅后,秦王封原韓王安為長安君,將其與韓國宗廟一起前往陳縣。而韓國原貴族士大夫,愿入秦庭為官者,秦王來者不拒,人盡其責(zé)。不愿再為官者,則隨韓王一同全部前往陳地。
而負(fù)隅頑抗者,則就地格殺。
原韓地建潁川郡,建郡治于陽翟。
秦國打響了蕩滅諸國的第一戰(zhàn)之后,并沒有像其余國家想的一樣會一鼓作氣。
但秦國卻沒有。
似乎打完了這一仗,他們就滿足了一樣。舉國之力開始忙于修渠。
公元前236年,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自此關(guān)中之地皆為沃野。
于此同時,嬴政采納呂不韋之計策,令王綰等人召集二百精算師,仔細(xì)算出五國的人口糧草,還有耕地狀況。并當(dāng)先查清各國人口兵力,周密計算列國十年內(nèi)的成軍人口。
同時利用商賈,控制五國鹽鐵。
而這兩年間,秦王也多次施恩與潁川之民,不僅讓他們享有和秦民同等的地位,還多次為受災(zāi)之地民眾減免賦稅。
不過兩年的時間,沒有了韓國貴族在潁川給百姓們洗腦。能吃飽飯的百姓很快也不在乎自己是韓人還是秦人。
呂不韋主張的仁政初見成效。嬴政也多了些耐心。
公元前236年秋,進(jìn)行了兩年的經(jīng)濟戰(zhàn)初見成效。因秦國幾年高價收購鹽鐵,并向五國出售部分糧食,導(dǎo)致魏楚燕趙等國民眾疏于耕種而疲于鹽鐵。五國之地?zé)o人耕種,不過兩個收割之季,耕地荒廢便超大半。
同時,秦王以商賈為媒介,推行書同文。只要和秦國商賈交易的,必須使用秦篆。
公元前235年春,數(shù)年豐收屯糧,囤鐵,如今已兵精糧足的秦國,向魏國發(fā)起了攻擊。
韓趙魏本就是秦國東出必經(jīng)之國。韓國已徹底消亡。就連韓國貴族都因同樣被秦王信用,而鮮少再有復(fù)國之志的。
如今秦國攻魏,趙國唇亡齒寒,自然不再像上次一樣,作壁上觀。
但嬴政卻忽然派姚賈護送趙國原太子春平君返回趙國。
春平君本就是趙國正朔,這些年趙王驕奢淫逸,信用佞臣郭開,氣走老將廉頗、樂乘,朝中對其不滿的大臣不在少數(shù)。春平君一經(jīng)回國,在趙國朝堂上掀起了不小的反響。
春平君有姚賈在其背后為其助力,又有趙國武安軍李牧支持。
一時和趙王成對峙之局面。
即便趙國朝堂上有人提出這是秦國之計,但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此時也都不肯退讓妥協(xié)。
趙國內(nèi)亂之際,秦國大軍勢如破竹攻占燕都薊。
取得北方?jīng)Q定性勝利的同時,將主攻方向轉(zhuǎn)向南方。派名將王翦之子王賁率軍進(jìn)攻楚北部地區(qū)占領(lǐng)十余城。在予以一定打擊,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保障了攻魏秦軍的側(cè)背安全后,即回軍北上,于二十二年突然進(jìn)襲魏國,包圍了魏都大梁。
魏軍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軍強攻無效,遂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三個月后,大梁城壞。魏王增,出降,魏亡。
秦在魏東部地區(qū)設(shè)置碭郡。遷魏王于沮,封長平君。
滅魏之戰(zhàn)打了一年,而趙國的內(nèi)政也終于算是穩(wěn)定了下來。春平君為趙國相邦,力主在秦國無暇他顧之時,攻打燕國,借機開疆拓土。以便將來有對抗強秦的資本。
他的這個主張得到了趙國朝中武將們的支持。
于是在秦國攻打魏國的那段時間里,趙國派出龐煖、李牧出兵攻打了燕國。燕國岌岌可危。
燕太子丹,當(dāng)年也曾在趙國邯鄲為質(zhì)子。和幼年時的嬴政頗有幾分交情。便出使秦國,想讓嬴政出兵救燕。
嬴政一臉頭疼的表情坐在姜秦的對面,道:“阿姐,姬丹來了......”
姜秦已經(jīng)順利搬出了王宮,在滅韓之戰(zhàn)后,嬴政豎立了威望。又和華陽太后宗室達(dá)成了共識,所以姜秦出宮的事情,他們也就沒有多加阻攔。雖然還是不可以離開咸陽。但姜秦的心愿本來也就只是多些時間陪陪阿母。
所以出宮后她的心情總是格外的好。
此時,她樂呵呵的嘬著奶茶,道:“哦,我知道啊。你嘗嘗我做的精品奶茶。”
說著將一根兩頭通的細(xì)竹管插到對方杯子里,道:“用這個,試試?!?p> 自己示范了一下,期待的看著對方。
嬴政用竹管學(xué)著姜秦的樣子吸了一口,嚼了嚼,瞇著眼道:“有點甜,阿姐下次少放些糖就好了,下面這是什么東西,這么黏糊糊的?”
姜秦笑嘻嘻道:“不甜怎么會好喝嘛,下次給你做三分糖的好了。那是麻薯,我廢了好多功夫才把材料給湊齊了。昨天才剛做成功。你算是除了我和阿母,第二個喝到的了。”
嬴政拿著竹杯看了看,道:“這杯子看著眼熟,是從邯鄲帶回來的?看起來有些年頭了。第一個喝的是誰???”
姜秦又嘬了一口奶茶,嚼了嚼麻薯,道:“這杯子是當(dāng)初阿父給我做得。離開邯鄲的時候,阿母什么都沒帶,就把這幾個杯子給帶過來了。
昨天姬丹來我這兒了。送了好些東西,讓我在你面前幫著說些好話。”
嬴政看了眼杯子,道:“阿姐念舊重情。那你準(zhǔn)備怎么幫他說話?”
姜秦往椅背上一靠,道:“嗨~他也不愛喝我做得奶茶,所以他的那些東西我都沒收,能幫他說什么話?”
嬴政愣了下,拍著桌子大笑。“哈哈哈,就因為不愛喝這奶茶,阿姐就不收他的東西不幫他說話了?姬丹不是要氣死了?”
姜秦道:“不愛喝奶茶的人,和我沒有共同語言啊。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p> 嬴政道:“是啊,道不同不相為謀,姬丹怎么就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