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在吳國歷任許久,直到吳王闔閭殺死吳王僚,繼位之后,在《史記》之中依然有他的記載。
但史家筆墨向來是集中在世所尊貴的人,吳國本就不在中原諸侯國之列,也不像楚國這樣強盛了幾百年。
季札連吳國國君都不是,雖然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外交家,但因為種種原因,他的事跡并沒有太多留存下來。
最有名的便是讓國和出使列國了。
吳王僚之時,公子光不滿吳王僚為吳國國君,派專諸刺殺王僚,功成之后便繼位吳王。
當(dāng)時,季札在吳國之外,回到吳國之后,表示,先君的祭祀沒有廢止,國家就不會沒有君主,國家社稷還在,那么就是我的君主。我又會怨恨誰呢?我只會哀悼死者,事奉生者,順應(yīng)上天的安排。禍亂不該由我來引發(fā),聽從新君的命令,這是先人遵循的道理。
從來不貪戀權(quán)力的季札,只是遵循著自己的圣賢之道,來到王僚的墓前悼念,并且等待著闔閭的任命。
以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季札曾經(jīng)是可以改變歷史方向的,可他明顯更加重視自己的私德,或許其中還有時代的限制,或是大義的考慮。
在波瀾壯闊的春秋時代,季札能夠看透他國的國勢,并且預(yù)言、勸告他人,那么他對于自己國家的命運是否窺探到了一絲呢?
現(xiàn)在看來,好像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了,我們也難以講清幾十年間的國運變化和權(quán)力斗爭。
季札絕對是一個值得敬佩的圣賢,但是你看的種種事跡,卻總覺得他能夠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