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月魚

月魚

霧隱橋 著

  • 古代言情

    類型
  • 2020-12-20上架
  • 115698

    已完結(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第一章 余氏女匠

月魚 霧隱橋 2930 2020-12-19 21:07:44

  夜還未完全將臨,但因為雨越下越大。

  屋檐上就像垂掛了一排排透明的水簾。

  走廊上忽明忽暗的燈籠被一陣陣冷風吹的東倒西歪,這些燈籠都是有掛上風鈴的,風聲,雨聲,風鈴聲聲聲入耳,給這樣既寒冷又漆黑的夜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女坐在廊坊上盯著這條長廊已經(jīng)一天了,她身后蜷縮著幾個看著比她年紀稍大一些的女孩,幾人都緊挨彼此,似乎在相互借點各自的溫度取暖。

  這樣的寒冬臘月里,這樣的雨天似乎比想象中的還要寒冷。

  這條長廊在白天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對面有一條彎曲的河道,河道的中間有一段用一排排方形的石塊鋪成的小路,小路的兩旁種著幾棵柳樹。

  這個季節(jié)已經(jīng)只剩光溜溜的樹干了......

  已經(jīng)到酉時了,這雨似乎還沒有減弱的跡象。

  少女將自己冰冷的雙手往自己的嘴巴哈了哈氣,又對著胸前搓了搓,然后交叉著插進了自己的手臂里,將自己的頭往衣領處縮了縮。

  幾艘瘦小的竹筏??吭谶@些柳樹旁,被雨水敲打的格外干凈。

  少女盯著這些竹筏許久才發(fā)現(xiàn)夜幕越來越暗了,對面的河道也跟著漸漸消失在夜幕里,似乎有些生氣的嘆了一口氣。

  對著后面縮成一團的幾個女孩道:你們都看到了,我等了他一整天了,從早上等到了黑夜,我等過他了。

  噠噠噠的雨水聲,稚嫩的聲音完全淹沒在了一片雨簾里。

  暗淡的眼眸終于垂了下來,喃喃道:若是有一天他回來了,可別說我沒有等他。

  語畢!

  突然長廊的盡頭似乎出現(xiàn)了一個黑影。

  少女借著長廊下稀稀疏疏還沒有被吹滅的光亮模糊的看著這個黑影越來越近,身形她再熟悉不過了。

  剛要開口就被一陣轟隆的巨響驚醒!

  兩年后

  炎炎雷雨季,整個姜國迎來了一年里天氣最熱的時節(jié)。

  姜國,一個擁有上千年人文歷史的大國,是這片大陸上眾多國家中最強盛的帝國,依山傍水,人杰地靈,也是眾國之中人口最多、最繁榮的帝國。

  這個國家的帝都擁有著一個非常美麗夢幻的名字——華夢城。

  華夢城,坐落于姜國正北部,面部朝南睥睨全國州縣府衙。

  地形,方位,環(huán)境,氣候,日照,政治文化等均屬列國之中最優(yōu)越的國都,是列國之中盛負美名的“天人合一”之都。

  數(shù)百年來,這座城市厚重的青磚底下堆砌著整個帝國的歷史悠久,滿城的黛瓦青墻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文化深厚。

  姜國民風淳樸,緊鄰民風開放的沙國,兩國比鄰,長期貿易。

  兩地民風在數(shù)代人的繁衍傳承下,不僅在來往學習中互相融合了彼此的優(yōu)點,其中尤為突出的便是近年來姜國對女子外出大有開放之勢。

  此刻,這座都城剛經(jīng)歷了一場雷雨洗禮。

  雨后的空氣夾雜著一絲泥土氣息,悶熱的空氣倒是涼爽了許多。

  偏角處一店鋪門外早已擠滿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個個伸長了脖子盯著被圍成一個圓弧的幾名素衣女子,這群女子的衣角處似乎還掛著一些雨水,但她們自己卻毫不在乎,依然來來回回的從鋪子里搬出一個個箱子。

  這群女子在華夢城坊間頗得盛名,是近年來除青衣樓外,被民間少男們最牽掛惦記的女團。

  她們素衣輕紗遮面,不似閨閣女子般長裙束縛,個個高束發(fā),淡藍色素衣輕裝,令人一眼便識得的是她們的青紗素衣上皆有辛夷花刺繡標記。

  她們自稱余氏女匠,常年久居夢潭一帶,曾經(jīng)得到過北斗匠人——無名老人的技藝指點,時常出山售賣一些發(fā)明的小物件來換取所需生計物品。

  這無名老人在姜國享有“大家魯班”之譽。

  深居夢潭小筑,其發(fā)明的物件不勝其數(shù)。

  其中,這無名老人聞名天下之舉乃是創(chuàng)造了姜國出入宮殿及城門的魚符令牌——即月魚,雌雄各十二,雄者存宮內,雌者授其人,符合以為憑信,按月而易。

  如今姜國通用的各府各衙城門出入的魚符皆由其設計制作,更有傳言稱現(xiàn)今掌管姜國軍事的虎符也出自他手。

  因此,能得到他老人家指點的匠人在姜國深受尊重,其售賣的物件也格外受歡迎。

  這無名老人一生中只收了一位女弟子,并將其一身手藝傾囊相授。

  令人欣慰的是這位女弟子的手藝技術稱得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因此也被贊為“姜國第一女魯班”。

  此女弟子除了在發(fā)明物件上手藝出奇外,仿品技術也是堪稱一絕,只是前者受人稱贊,后者卻留下不少詬病。

  世人只道是:人無完人,藝術大家總是有些小癖好的。

  就像無名老人,聞名天下的匠人卻有一身臭脾氣,慕名前往夢潭小筑拜訪的達官顯貴、名門望族不計其數(shù),但在他面前得臉的卻寥寥無幾。

  坊間常言,聽聞哪位名士被趕出來了,哪位高官被氣到面紅耳赤拂袖離去了.....

  但,兩年前無名老人突然一夜間消失夢潭小筑,這些坊間熱聊的八卦便漸漸銷聲匿跡了。

  而,這位唯一的女弟子不日也在夢潭小筑消失了,世人只道是師徒二人厭倦了那些名利糾纏,藏身他處,潛心制品了。

  一代名匠,平日傳言八卦終究化作了一段段傳聞。

  這群素衣女子是一年前出現(xiàn)在華夢城的這個店鋪的,這個店鋪名叫——量知。

  原本是一家木匠鋪子,簡陋粗糙。

  后來一日,這這鋪子老板與余氏女匠領頭人達成了合作之意,她們有新品推出了就會來到量知售賣,因她們售賣的物件輕巧精細,價錢適宜;再加上她們雖為青紗遮面,卻個個身姿窈窕,桃李年華,故在坊間頗得喜愛,因此每每她們出山售賣,其貨品都一售而空。

  今日,她們又出山售賣了。

  一位年紀稍長的素衣女子熟練的將制作好的物件從木箱中一一取出并有序的擺放好,檢查再三后與后面的三位女子輕輕耳語了幾句,隨后其中一人便轉身往身后的簾子走去。

  簾子的后頭似乎還有人在。

  片刻后,簾子被掀起,走出了先前入簾的女子。

  緊隨其后出來的是一位身形圓胖的女子,這女子與其他四位不同,似乎性情格外活潑好動。

  一出簾子便眉眼間皆是笑意。

  輕紗遮面,一雙彎彎笑意的雙眼卻能感覺這女子的嘴角必定是上揚掛起的,只見她歡快的走到貨品前,朝著人群清了清嗓子,然后一聲如同黃鶯般悅耳的聲音響起:“各位父老鄉(xiāng)親,大家好久不見了”。

  人群里瞬間也熱情的回應:“好久不見!”

  不知哪家頑童又多回了一句:“好久不見,胖子姐姐”

  引得人群笑聲鼎沸。

  這位姑娘倒是個好脾性的,并沒有因為這頑童的一聲戲謔自惱,卻見這胖姑娘依然笑嘻嘻的:“看來這家小娃對我銘記于心吶,為了這聲尊稱,咱也不敢少吃了幾頓,就怕一不留神餓瘦了,這下次再見時,可就認不出我來了”。

  眾人哄堂大笑,氛圍開始慢慢高漲起來,卻見這胖姑娘話鋒又一轉:“為此,各位父老鄉(xiāng)親,今日請務必多多支持了”。

  “我們姐妹幾個趁著這會兒雨停了,賣了這些物件買些糧食早些回家了,真的可不能餓瘦了,隨后對著那位頑童,你說是不是啊小朋友”。

  大家被這胖姑娘的幽默逗得開懷大笑的同時也附和:“余氏女匠的貨品皆是做工精良,持久好用之物,我們定當是支持的”。

  須臾間,一場歡聲笑語的售賣如火如荼的開始進行了起來。

  她們今日帶來的貨品種類不少,但大多是木制品,來來往往觀看搶買的人倒也絡繹不絕,不到一炷香時間,貨品就已經(jīng)售空了。

  許多未購置到物品的老鄉(xiāng)還特地詢問姑娘們下次何時再來,可有新品出來?

  幾位姑娘們也熱心相告,慢條斯理,有條不紊的邊收拾箱子,邊回復著眾人的問題。

  待眾人皆離開后,簾子后頭又出來了一位少年。

  高束發(fā),發(fā)髻處只插著一只木簪子,只是這簪子倒是別具一格,是一只辛夷花木簪;身著月牙白輕裝,眼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眉如墨畫,面如桃花。

  量知的掌柜章裕德每回見到這位公子還是會被他的相貌所驚嘆。

  定了定神,才走到這位少年身旁:“三公子,馬車已經(jīng)在后巷安排好了,這雷雨季節(jié)天氣多變,您還是早些回去休息吧,剩下的這些我自會讓人收拾的”。

  這三公子倒也不客氣,對著章裕德拱了拱手以示謝意,不一會兒便帶著幾位女匠離開了,可見其人做事之干脆利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