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下棋
馬昭君成為親衛(wèi),可不僅僅是拼著武功和忠心這兩樣,反而在什么時候該捧哏,也是駕輕就熟的本事,于是此刻聽著李建安話音一落,下意識的就趕緊接過話來:“好么,朝堂上有人和梁思年扔這話……那不得打起來?”
李建安點點頭:“要不說是呢……不過梁思年老奸巨猾,當時倒也沒說什么,反而是他那個禮部侍郎的兒子梁卓文是真著了急,當場就四面開炮。要說那梁卓文不止是筆下錦繡,嘴上也真不差,當時在朝堂上就與旁人吵成了一鍋粥?!?p> 馬昭君說道:“我的天……皇帝陛下就在上面坐著,這不得給他們統(tǒng)統(tǒng)治罪?!?p> 李建安嗯了一聲:“父皇是狠狠的發(fā)了一通火……不過也是這一次,也讓大家知道梁思年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還坐的穩(wěn)得狠?!?p> “怎么說?”
李建安聳了下肩膀:“還能怎么說……父皇給下了調子,說是法不容情,讓李家人依律辦理唄。”
“不過這不是重點。”李建安冷笑著說道:“關鍵是后面的事兒。”
“要不說人家梁思年能當的上吏部尚書呢,他也真是辦事果決!等著退了朝之后,他竟然親自去了天牢把自己的兒子給拎了出來,然后逼著衙役們要即刻送他出天京城發(fā)配,一刻不得多呆?!?p> “可笑梁卓儈原本還以為他老爹是來救他的,結果興沖沖的出來,直接就傻了眼……挺大的一個人,當時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在大街上跪求梁思年救命,結果卻挨了梁思年一頓狠抽……”
孫有勝恍然大悟的噢了一聲:“好像是聽衙門里的兄弟說,街道上有梁家的熱鬧看,不過我當時有差,便沒有細問,沒曾想是因為這事兒。”
“熱鬧可不僅僅是有這一點?!崩罱ò怖^續(xù)說道:“梁思年的原配夫人不還病著呢么,等到知道這事兒后竟是從病床上爬起來非要和自己的老伴兒玩命。嘿,那宅子里吵鬧的,據說走在街上都聽得著……”
江小舟不太感興趣那梁家里家不長里不短的事兒,于是便直接問道:“那梁卓儈又是怎么死的?”
“是出了天京城之后的事兒?是誰干的?”
“沒人知道是誰干的?!崩罱ò彩种篙p扣著桌面:“只說有來天京城的商賈正巧在街邊發(fā)現了三具人尸。后來有捕快過去察看,發(fā)現其中便有梁卓儈的一具,旁邊還用血水在布卷上寫下了一行字,善惡終有報……”
“梁卓儈死狀很慘,胸腹被挖,有仵作過去看過,據說那里面被換上了狼心狗肺,而他自己的那些臟器卻不知去了哪里。”
“這已經是前兩天的事兒?!崩罱ò矅@了口氣“我說這兩天被累壞了便是因為這個……父皇震怒,整個天京城里地皮都被挖了一層,也還是沒找到會做下這事兒的人?!?p> “而你我這里都知道曾經與梁卓儈不合,一時間太多人過來找我真真假假的套話?!崩罱ò草p輕搖了搖頭,“也得虧你這兩天因為受傷,所以沒出門,不然啊,你這里也清凈不了。”
江小舟眉頭微皺,思索了半天卻也沒想起誰還能做下這事兒來。
其實如今梁卓儈突然死了,反而還讓江小舟心里有了些沒著落的感覺……上次落魄山祭拜了梁田語下山,江小舟曾若有若無的問了馬昭君,那梁卓儈會何時出天京,便是有了去找梁卓儈報仇的想法,只是當時還沒想好是應該直接殺了梁卓儈,還是要押著他先到落魄山認罪……
不過這些想法如今都已經落了空……
但也容不得江小舟多想,便又聽李建安說道:“如今梁家人是已經急了眼……梁思年稱病不起,父皇派人過去看,御醫(yī)說是他是哀思過甚,需要長期調養(yǎng)。
還有梁家主母,哀思之盛可能比梁思年還要更嚴重,此次……徹底起不來了?!?p> “還有梁卓儈的二哥,那個武功不錯的梁卓武,也和瘋了一般的在整個天京城里轉悠。有人看見他,說是梁卓武整個人眼睛都血紅血紅的,就等著找人拼命呢?!?p> 李建安嘆了口氣:“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梁家就此被人砍去了一枝,也不知梁思年會不會后悔沒有早些年好好對梁卓儈嚴加管束。”
江小舟輕笑了一聲:“做錯了事便是做錯了事,承擔代價才是該有的道理。否則世人都作惡,也沒個因果循環(huán),報應不爽,那誰還愿意當什么善人?”
李建安笑著點了點頭:“我也是這般看的?!?p> 馬昭君與孫有勝對視了一眼,全都認可的點了點頭。
這件事聊完,幾個人之間看是聊起了閑話,主要還是聽著李建安說那些他在邊境時的事兒……李建安似乎頗愛聊這個,根本話茬子都停不住。
那馬昭君與孫有勝,一個是絕不會攔住李建安的話頭,另一個則是從沒出過天京城,還真是初一聽到這些頗為興趣,于是這倆人的心思便都隨著李建安的話走,聽的極為投入。
江小舟也在旁邊聽著……此刻屋里路子燒的暖洋洋的,偶爾浮塵游蕩,便讓屋里就更是溫馨怡人。
江小舟的身體極為放松,一扭頭還看見陳嵐兒也湊到了幾個孩子旁邊,正一起看著李見月與何石下棋。
也不知這是飯后的第幾盤了……大概也是因為一個有天賦,另一個是和江小舟下的多一些,所以兩個孩子將遇良才,都下的非常認真。
江小舟一時心里好奇,便也走過去看,便見這一盤棋似乎已到尾聲,那何石和李見月各有大半旗子早已被斬于馬下,棋盤上更多是幾顆棋子之間的角力。
可越是如此,大概也越是考教謀劃……
兩個孩子的棋路也大有不同,何石么……好像更多喜歡謀定而后動,喜歡在李建月落子后,在產生相應的變化,或是以作防御,或是留下埋伏,讓李見月自投羅網。
而李見月卻似乎棋路更為激進一些,顆顆棋子越過河水縱橫來去,侵略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