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余,夏九沒有忘記掙錢。她現(xiàn)在畫技熟練了不少,畫了兩套童裝的衣樣,還一口氣畫了六個好看的香囊樣式給林坊主送了過去。
林坊主自然不會薄待了夏九,不僅送來了銀票,還送了兩套最新的春裝。
手里銀票一多,夏九有忍不住想置辦一些產(chǎn)業(yè)或者做點生意。正好,大宅院里閑著的家屬們也想找點事做。
綜合了解大家的情況之后,夏九提議開一個吃食鋪子。因為大家會的東西很雜,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會做吃食。
有擅長做面食的大嬸,拉面、刀削面、面疙瘩都很擅長,有會做水餃的,會做年糕的,會做鹵味的等等。夏九還提議做粉絲煲之類的,方便又快捷。
當(dāng)然有少數(shù)不會的,但這不妨礙他們當(dāng)跑堂、打下手。
有這么多樣的吃食,新鮮又好吃,天天吃都吃不膩,鋪子開出來肯定能賺錢。
夏九把他們的想法跟裴炯和嚴(yán)裕遠、夏志達說了,他們當(dāng)然支持,還幫著出主意。
夏志達最近比較忙,托了郭源君和鄧敬衡幫忙找鋪面。兩人找了十來天,才找到了合適的鋪面。
鋪面在城北集市旁面的一條小路上。這邊離大宅院不遠,人流量不算小。那邊都是一層的鋪面,后面有院子和房子可以做后廚和其他用途。
難得有三個相鄰的鋪面,只是這三個鋪面,兩個只賣不租,一個只租不賣。
因為單個鋪面面積不大,鋪面的位置也不是特別好,加上城北的鋪面本身價格也不高。鋪面作價七十兩銀子一間。
本來鄧敬衡想直接買了,郭源君提醒說,說不定大宅院里的人想買,你反正不差這點家產(chǎn),就別買了。
夏九想了想,自己的銀子剛剛好夠,就買了一間。另一間是大宅院里的一位大嬸買下了。
大宅院里有的是能工巧匠,裝修以及開鋪子需要的各種器具都全包了。大家忙活了大半個月就把鋪子收拾出來了。
夏九只提了一些建議,具體都是大嬸們做主,夏九也沒入股,只收鋪子的租金,按照正常租金的八成。不過鋪子里需要的咸菜之類的優(yōu)先找葛家買,新鮮蔬菜優(yōu)先買董家的。
裴炯聽他們說了鋪子里要賣的東西之后,說:“那么多吃食,不如就叫“百味軒”好了?!?p> 裴炯這位大金主的提議,當(dāng)然沒有人反對,更何況名字挺不錯的。
淳于先生這天剛好在,順手提筆寫下了“百味軒”三個字,立即有人收起來去篆刻招牌。
開業(yè)之前,大家都努力做了宣傳。開業(yè)那天十分熱鬧,大宅院里有空的全部出動,葛老太太、春暖、林嬸也都去了,還是忙得不可開交。下午連忙請了一批幫工來才好些。
持續(xù)忙了半個多月,鋪子里才沒有了人滿為患的情況。當(dāng)然不是鋪子不火了,只要到了飯點,還是沒個停的時候。
淳于先生想換換口味的時候也會去百味軒,還會邀請朋友去。有他做百味軒的活招牌,百味軒的名頭傳得更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