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業(yè)帝國之崛起

第九章 擴張之路

大業(yè)帝國之崛起 王文夕 2915 2021-01-08 21:38:05

  409年大年初一,對于劉裕來說還算得上是不錯的日子,畢竟他已經把后秦鐵騎趕回去了,北方一度變得穩(wěn)定起來。

  之所以沒有一鼓作氣北伐,那是因為他還沒有準備好,而且當時的后秦還沒有徹底失去民心以及另外一件事情,轉移了他的注意力。

  年初,占據山東地區(qū)的南燕皇帝慕容超派遣軍隊騷擾淮北地區(qū),哪怕百官苦苦哀求他三思而后行,但年輕的皇帝卻不管不顧的把這個國家拖入了滅亡的深淵。

  同年,劉裕率領大軍七萬,揮起了北伐的大旗。

  南燕滅亡,已成定局!

  劉裕滅亡南燕的戰(zhàn)爭算不上快,一直到410年初才解決戰(zhàn)斗,而這一年里面,吳承宗在干什么?

  自從409年四月十二開始一直到六月七,吳承名帶領大軍艱苦奮戰(zhàn),硬生生的打破了建安,占領了這一帶地區(qū)。

  吳軍付出了幾乎四千人的代價,才能打開一條通往內陸的道路。

  這時候,吳承宗下令,休養(yǎng)生息,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劉裕不可能短時間結束在北方的戰(zhàn)爭,所以自己還是比較安全的。

  所以從409年六月七日一直到410年十一月份,長達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里面,福建一帶,安定無比,史稱:

  “武帝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內遷黎民,市井之間,初見治世之光?!?p>  而為什么這一場和平被打破了呢?

  因為劉裕滅亡南燕之后,在嶺南廣州的盧循,徐道覆于410年三月起兵,打出清君側的口號,北伐!

  難得的是,他們竟然極其快速的打到了長沙和武昌地區(qū),并且開始東進,直接逼近健康。

  正因為如此,本來在穩(wěn)扎穩(wěn)打圍困南燕都城的劉裕只能加快南燕滅亡的速度,隨后帶領一千精銳部隊南下,抵御他們的反叛。

  這段時間,嶺南(兩廣)地區(qū)的軍隊全部都被調集,剩下的全部都是老弱病殘,尤其是當徐道覆他們的軍隊逼近健康的時候,嶺南到長沙地區(qū)幾乎是出現(xiàn)了真空。

  吳承宗如果不懂得抓住機會,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了,于是他在410年11月初,帶領自己的軍隊發(fā)起進攻,南下!

  這時候的福建地區(qū)經過了一年多的發(fā)展,擁有怎樣的力量呢?

  “時武帝擁軍萬三千,糧草充足,可用三月?!?p>  吳承宗難得的可以放開手腳打一場大戰(zhàn),畢竟這樣的一場天時地利與人和都占的戰(zhàn)爭的確是很少有。

  隨后,吳承宗一路上勢如破竹,十二月一日拿下晉安(這個晉安和之前的晉安并不一樣,之前的晉安全稱是晉安郡,這個晉安就是今天的泉州。)四日,攻克不遠處的同安城,連續(xù)拿下兩個沿海城市,隨后繼續(xù)南下,十五日,進入廣州地區(qū),包圍綏安,海陽,兩個城太守無力抵御,望風而降,搖身一變成為了吳承宗的下屬。

  目前為止,大軍南下以來都沒有遇見過正兒八經的晉朝軍隊,所以說損失不大,糧草也得到了急速補充。

  這時候,吳承宗的勢力范圍已經開始畸形發(fā)展,從北方臨海一直到海陽,從今天的浙江地區(qū)一直到廣州東部地區(qū),太過于長,并且狹窄。

  徐道覆和盧循的老窩就快要被端了,可是他們卻鞭長莫及,畢竟他們被劉裕壓的死死的,無法顧及南方。

  吳承宗吃準了這一點,所以才會肆無忌憚的南下,接下來,他目光看向了內陸地區(qū),更為重要的興寧(今廣州興寧)。

  二十一日,甘祖帶領四千軍隊兵臨城下,興寧太守麾下只剩下少得可憐的五百人,并且都是老弱殘兵,難以組織起來像樣的戰(zhàn)斗力。

  于是他們只能向不遠處的龍川和省府廣州城發(fā)出了告急。

  可惜,不僅僅是龍川無能為力,就連省府地區(qū),偌大的廣州城都是沒有多少軍隊。

  那些軍隊都去哪里?被徐道覆他們帶走北伐了。

  就這樣,僅僅兩個時辰,興寧破,龍川太守望風而逃,放棄了城池,馬不停蹄的想跑到廣州,只可惜這哥們的確是太背了,在路上被一伙土匪弄死了,有的時候,真的是造化弄人啊。

  二十八日,甘祖率領七百人,毫無懸念的進入龍川城,一時之間,吳承宗勢力范圍在東南稱霸一方。

  此時此刻,在綏安的吳承宗開始擔憂北方的情況。

  他很希望劉裕能和徐道覆他們同歸于盡,或者傷筋動骨,難以攻打他們。

  但是作為和劉裕交手兩次的人,他很清楚劉裕的可怕,徐道覆和盧循在他面前不過是個跳梁小丑,如果不是趁著劉裕北伐滅南燕的時候鉆了個空子,恐怕他們不可能一路打到健康。

  所以他擔心,自己的戰(zhàn)線拉的太長了,歸根結底,他依然是把永嘉當成了自己的根據地,永嘉到興寧,延綿一千多里,這個距離大概是多少呢?簡單一點,就是從南京到武昌的直線距離。如此疆域,真的是不利于他的發(fā)展。

  這時候,于大文在永嘉相隔千里,給吳承宗送過來了一份規(guī)劃藍圖,那個藍圖,可以說是為吳承宗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間,也是讓他們能在劉裕手底下生存得更長時間。

  這一份藍圖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

  把政治經濟軍事重心南遷!

  于大文不愧是一代軍師,他極其敏銳的看到了事情的本質。

  劉裕為什么兩次南下發(fā)動大軍剿滅吳承宗?僅僅是因為他們是起義軍嗎?不,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距離。

  臨海距離健康太近了!

  臨海雖然不是吳承宗的行政中心,但是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前沿陣地,囤積大量軍隊在這里。

  對于晉朝來說,一旦那一天吳承宗實力壯大之后,亦或者突然腦子一熱,北伐健康,那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尤其是劉裕經常長年累月的離開健康出征,他又怎么能放心的把都城放在吳承宗的攻擊范圍之內?

  所以他一直在提防吳承宗,吳承宗也是一直在避免引起晉朝的注意力,他希望在自己力量壯大之前,不和劉裕再起正面沖突。

  那么問題來了,為了讓雙方都可以放心,那就只剩下南遷這一條路。

  唯有如此了。

  現(xiàn)在的吳承宗大軍都在南方地區(qū),如果他可以公開確定行政中心南遷,并且表示大部隊不會回去了,就可以帶動當地的一些地主門閥一起南遷,包括大量的人口。

  根據于大文的那一封信里面的規(guī)劃,吳承宗之后要把臨海和永嘉一帶作為戰(zhàn)略緩沖地帶,并且建立一個閩河防線,防線兩端,是臨海的晉安郡,內陸一方是建安郡形成了一條防線。

  西部以武夷山作為天然防護,防止晉軍東進。

  接下來就是南方地區(qū),按照于大文的規(guī)劃,南方主要是以興寧,海陽一線作為只要軍事基地,并且龍川充當一個橋頭堡,觀察廣州方向的情況。

  這些防線大抵是把吳承宗勢力范圍縮小到了武夷山以東的廣大地區(qū),并且擁有南北一帶的防線城池,依靠這些,才有可能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公元411年二月十一日,吳承宗說干就干,帶領親衛(wèi)隊離開了綏安,來到了晉安,確立了晉安新的身份——行政中心。

  并且下達命令,遷入大量永嘉和臨海人口。

  而這時候,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只剩下最后一步了,那就拔掉武夷山東部的幾個城池。

  這時候,武夷山東部地區(qū)主要城池只剩下兩個,那就是將樂,邵陽。

  這兩個城池主要就是在閩江上游地區(qū),尤其是邵陽,位于武夷山北部的地區(qū),屬于沿河城市。

  只要吳承宗占領這里,那就是等于可以建立起一條邵陽——晉安郡——建安郡一線的防線。

  并且依靠閩江,在戰(zhàn)時可以源源不斷的運輸物資入城。

  二月二十一日,吳承名帶領四千軍隊離開興寧,北上將樂,一天時間,克之,隨后馬不停蹄的來到了邵陽。

  二十四日,邵陽太守投降,并未抵抗。

  當吳承宗完成了自己的根據地防線的同時,長江地區(qū)的劉裕也已經平定了徐道覆,盧循的反叛,并且斬殺了這兩個人,晉朝內部再一次平定了下來。

  此時此刻的劉裕已經連續(xù)滅亡南燕和徐道覆勢力,風頭正盛,回過頭卻看見了地盤擴大了一倍多的吳承宗,其憤怒和不屑也是可想而知。

  但是他卻出其的沒有發(fā)動軍隊南下,主要的原因是打不動了。

  晉朝內部經過滅亡南燕以及平定許盧反叛已經消耗了太多,并且軍隊產生了厭戰(zhàn)情緒,如果強行南下,極有可能很再次失敗。

  劉裕不愿意賭一把,所以選擇了暫時性的收起自己的利刃。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