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花青菀

第117章 收獲

花青菀 酌墨隨風(fēng) 2141 2021-04-19 09:00:00

  干活的人也有準(zhǔn)備一鍋綠豆湯,用冰鎮(zhèn)著裝在大木桶里。太陽已經(jīng)升到了正中。晏鶴鳴看看天色,這是一天當(dāng)中最熱的時候,他一聲令下,干活的人紛紛圍過來,他們整齊地排著隊伍,顯得訓(xùn)練有素。喝了一碗冰鎮(zhèn)綠豆湯,又由后勤文書發(fā)下干糧,就那么排排坐在地頭開始啃干糧。

  江氏其實早已做好了吃食,只是她看這般陣勢,卻有些不敢上前,還是青菀來到晏鶴鳴旁邊,說道:“稟大人,我娘已經(jīng)備好簡單的飯食,可否為這些大哥送上?”

  “好,送上來吧!”晏鶴鳴有些好笑地看著她,分明是個古靈精怪的小丫頭,偏偏把自己當(dāng)個小子用,哪有姑娘家這般大膽的!

  花富川和青陽爺倆,用平板車?yán)瓉斫蟼浜玫某允?。暄軟的二和面饅頭,用的是玉米面和麥子面兩種做的,個個有成人拳頭大小,滿滿兩大盆,還有一大盆土豆燉大肉,玉米排骨湯,回鍋肉,聞著噴鼻的香。干活的人,個個都是壯勞力,干了一上午的活,早已餓得前胸貼后背了,聞著飯菜的香味,口水不停地往下咽!只是,沒有大人的指令,他們無一人敢上前。

  “吃吧!”晏鶴鳴一揮手,三十幾名漢子才敢大快朵頤。

  “幾位大人,前面家里準(zhǔn)備了簡單的飯菜。是否移步前去?”花富川一直帶著青陽在前頭忙活,此時也不由上前。

  “不用麻煩了,一起吃就行,煩勞多備幾副碗筷過來?!标铁Q鳴手一揮,做了決定,后面跟著的人也都從善如流,因為在地里,一切從簡,所以裝菜的盆子都是放在板車上的。眾人圍著吃,也吃得很香。有了晏鶴鳴幾人的加入,他們顯出幾分局促來。不過好在眾人吃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就結(jié)束了用餐,繼續(xù)開始去地里戰(zhàn)斗。

  看到晏鶴鳴如此不拘小節(jié),青菀暗暗好笑,他大少爺恐怕這輩子都沒有體驗過這樣吃飯吧?

  圍觀的人,自然也分發(fā)了饅頭和綠豆湯,因為準(zhǔn)備的比較多,所以還有很多富余,江氏便分給一些比較小的孩子,讓他們帶回去慢慢吃。

  這些人哪里吃過這么好吃的食物,饅頭暄軟,還帶著甜香。聽說這就是玉米做的時候,他們紛紛睜大了眼,連呼吸都變得緊張了。

  他們的反應(yīng),讓青菀想到?jīng)]分家時候,她們一家和徐氏一桌吃飯,總是吃硬硬的黍米雜面窩窩,咬不動不說,咽下去還刺得喉嚨生疼,那時候就羨慕花秀紅手里的三合面饅頭,現(xiàn)在看到這些人的表情,她又怎么會不理解?

  “花家二嫂仁義,心好,合該人家日子過得大!”有個老婦人小聲說道。

  “就是就是,這天降的福分,也得好人才能接得住,咱們不過是圍觀,這好吃好喝得待著?!?p>  “富川家的好日子在后頭呢,這啥玉米一經(jīng)推廣,那他家可是頭功!”

  “也不知這第一個種植的村子,能不能是咱蓮池村,好歹這也是咱蓮池村出去的種子!”

  眾人七嘴八舌,從江氏的善良仁義,討論到種子的歸屬,看來對這件事還是很看重!

  烈日當(dāng)空,三十幾個壯勞力沒幾日就收完所有玉米。這樣的烈日正適合晾曬,不過幾日的工夫,玉米就晾曬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脫粒的過程。晏鶴鳴撥了十人過來幫著脫粒。

  正好,地里的紅薯也成熟了,其他人還是在地里。

  現(xiàn)在,只等著脫粒完成,再統(tǒng)一算收成,計算出畝產(chǎn)量。

  雜樹林除了行道樹,其他的樹木都清理完成,這里是青菀預(yù)留以后地宅基地,因為只蓋了主院的小庭院,所以空了很大一塊場地,臨時作為晾曬場使用,周圍還搭了好些帳篷,干活的三十幾人就住在里面,因為第一天就有好事者偷了一棒子玉米,晏鶴鳴怕再有此類事件發(fā)生,所以特地派了一人把守著,將未計算產(chǎn)量的玉米,看得很牢。

  從玉米收獲,到晾曬,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只是除了第一天沒有準(zhǔn)備外,這幾日他們都是自帶了干糧的,雖然江氏愿意管飯,他們心里仍然是過意不去的。江氏只好每日里熬了大骨頭湯給這些人喝,還特地多煮些綠豆湯解暑氣。背地里,這些人無不贊嘆一聲:江氏仁善。

  面對著大片大片金黃色的玉米穗,再不懂的人也知道,這產(chǎn)量委實不低!

  火紅的驕陽似火一樣炙烤著大地,地里的二十幾人揮汗如雨,晏鶴鳴和一眾官員仍然守在地頭,雖然沒有下去一起勞作,卻也不輕省,個個都曬黑了一圈,尤其是晏鶴鳴,原本白皙俊逸的皮膚,已經(jīng)變成了小麥色,讓他新增了幾分陽剛之氣。

  新鮮的紅薯,從地里扒出來的時候,引起了軒然大波,只見紅薯子母相連,小者如手臂,大者則如成人頭顱大小,粗粗算過,單株就可以收獲十幾斤上下!

  就連晏鶴鳴的呼吸都有些加重了,這產(chǎn)量,若是估算沒錯,應(yīng)該不會比玉米低!甚至要更多!后面的幾名大司農(nóng)部丞紛紛發(fā)出驚嘆,有兩人激動地到地里,手腳并用的幫著挖,紅薯其實沒多少,因為要種玉米,所以紅薯當(dāng)初也就種了幾畝而已。

  等所有的都收獲完后,縣太爺找來人過秤,晏鶴鳴看到手里報上來的數(shù)據(jù),久久不語!畝產(chǎn)量達(dá)到驚人的兩千多斤!這個數(shù)據(jù)比福州府那邊傳來的還要更加有震撼力,親眼看到和聽到,壓根就是兩碼事!

  文書寫得詳實,他看得心驚,他連夜寫了奏報,眼下只等玉米產(chǎn)量確認(rèn)后,就可以遞交圣上!

  脫粒是個比較繁瑣的過程,好在人多力量大,青菀特意讓木匠做了好幾個木質(zhì)的脫粒器,這是一種長方體木塊,中間按著玉米的弧度做好,再在最中間的地方掏出一塊空窗,安上類似于平口螺絲刀地鐵部件,拿出一整穗玉米,按著豎起的一整排玉米粒,貼緊了像軌道一樣穿過,就可以完好地穿下一排空隙,再用手就可以輕松地搓掉其余的,或是用搓完的玉米棒子去尅也合適,這樣省去了很多麻煩,脫粒器是前世東北那個朋友家里看到的,東北玉米是主要經(jīng)濟(jì)作物之一,所以她有幸見識過玉米的收獲過程的,就連土炕也是那個朋友家里學(xué)來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