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山溪·落小雨》池藝
雨過酥水,意猶收心煒。望秋鄰水旁,著輕裳、秋雨場場。還上層樓,與古今中外,破一路。風漸起,石木水中倚。
欲把雨喻,更得白人愁。已習吾識盡,漏籠帽、無雨來兮。風餐露宿,素人快活游,個獨甚。霧隨風,獨雨水入喉。
以下是關于作品和筆名的介紹:
一名普通的學生,對雨有著特殊的情感。用“池藝”為筆名,結合了藝和水,藝術精華沉淀至最底層,柔和熟悉,清新淡雅,成為水池。
許多古今能人無不對雨或水刮目相看,向往古人清雅的生活,而又不想脫離現(xiàn)今世界,到底還是怕“水池”太深,但又無一不想去伸一伸手去看看這池到底有多深。
而驚世巧時逢雨,更是心潮澎湃,又因敬仰道佛修身修性,于是稍寫兩筆算得上是較有起伏的現(xiàn)代浪人的詩詞。
向往文學,每個執(zhí)筆的學生都會很向往,同樣希望有一天能見識到這個“大水池”的底部。
對筆名的介紹可論不盡詳細,因為莫名的親切是無法描述的,不過從個人喜好上講,一個稍愛園林、魚蝦的年輕人,卻是適合“池藝”這個名字的,對此,或許之后再會有其他的說明。
這首詩大體寫自20年三月份,時夜在外,回家的路上下起小雨,是溫順而又涼爽的?;蛟S是內心的不羈影響,文字寫出了孤澀的味道,當時較為輕傲,亦對古來奇士之生活有所向往,我自己的眼中是有著幻想出的景象的,而這篇文字所體現(xiàn)出的是不大的雨景。
下闋中寫道“欲把雨喻,更得白人愁”,直接翻譯的結果是“想要把雨水比作什么,更讓雨中客愁苦了”,這里白人是雨中的人,身披白雨而成。雨中每每行車經(jīng)過街邊,后退的行人展露出不同的面容,而觀街邊景也有一種“我在戲外,人在戲中”的感覺。
感覺就像我看著百態(tài)去寫些什么,于自己也卻是孤獨襲來。
如果去評價這首詞,我認為是能夠成為一首清新的雨景小詞的,而它的意義要更加深刻,便為開啟了我的詞作之路,也逐漸把寫作當成愛好,其中少不了親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