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自從來到徐州,許多事情馬不停蹄的在做。
這幾日,府上來的人比較多,進進出出的都是為了鎮(zhèn)壓黃巾軍做準(zhǔn)備。
陳家、糜家、曹家,先是文臣,后是武將,陶謙將這些人分開了,一波一波的請入相見。
最開始是從陳家的陳珪、陳登父子,兩人被約在這天中午來陶謙府上。
早飯的時候,陶謙與兩個兒子難免的提及這些事。
陶謙用筷子夾起碗里的餺飥,緩慢的咀嚼著,邊吃邊說到:“今天午時,陳家父子會過來,到時候商兒應(yīng)兒你們都過去吧,聽一聽,學(xué)一學(xué)也好?!?p> “是,父親。”兩人幾乎同時回答。
“父親?!碧諔?yīng)忍不住問:“為何要逐一的見,而不是聚在一起商討退敵之策。”
陶謙放下手中的筷子,道:“問的好啊,那商兒,你知道為何嗎?”
“孩兒也不知?!?p> “那為父就說與你們聽。徐州,我們是初來乍到,對這里的人啊事啊那都是道聽途說?!碧罩t一邊說,一邊比劃著:“陳家到底怎么樣,糜家到底什么意見,其他人又是什么想法,這些咱們?nèi)疾磺宄??!?p> 兩個兒子聚精會神的聽著,陶謙每說完一段,他們都點著頭表示聽懂了。然后,陶謙就會繼續(xù)說。
“如果我們冒然把所有人都聚到一起商討,假如有什么我們不清楚的利益紛爭,我們該站在哪一邊?”
兩個兒子沒人說話。
陶謙偏頭看向陶商:“你說呢,商兒?”
“這......”
見陶商不知如何回答,又偏頭看向陶應(yīng):“應(yīng)兒?”
陶應(yīng)也不知如何回答。
“故此,我把他們一個一個分開叫來,有什么想法意見,我們都事先了解了,等心中有數(shù)了再聚到一起也不遲,那時我們才好平衡各方利益關(guān)系,好掌控大局?!?p> 陶謙說完這些,兩個兒子都點頭表示懂了,之后就是吃飯,話不多。
到中午的時候,陳登父子按照約定來到陶府。
陳家在徐州,說白了就是大地主,地在這里人也走不了,陳家在徐州的影響要比糜家大的。糜家商賈之家,做生意嘛,徐州呆不住大不了去別的地方,所以對徐州的治理之類的也沒有陳家這樣上心。
幾句寒暄之后,便談?wù)摰饺缃裥熘莸狞S巾起義上來。
陶謙道:“朝廷命我做徐州刺史,其目的想必陳珪賢弟和賢侄你們也是知道的,如今徐州又開始鬧黃巾,我的來此最重要的就是將這些黃巾都鎮(zhèn)壓下去?!?p> 陳珪道:“哦,陶刺史先前在鎮(zhèn)壓黃巾軍的時候,屢立奇功,英勇無敵,想必制服這些殘余勢力不在話下。”
“哈哈哈。”陶謙扶著胡須,笑到:“此一時彼一時,當(dāng)時朝廷為鎮(zhèn)壓黃巾軍,給與了極大的支持,我們可以自行招募兵馬,軍權(quán)也在手上。如今我僅被任命為刺史,又無兵權(quán),所以還需要你們這些士族的支持啊,哈哈......”
陳珪自然知道陶謙的意思,鎮(zhèn)壓黃巾只是一方面,單從鎮(zhèn)壓黃巾來說可能并不是很難的事,但鎮(zhèn)壓之后呢?徐州這些門閥士族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徐州,這很重要,陶謙要獲取徐州這些人的支持就得了解他們的心思。
陳珪道:“陶刺史言重了,我等都是刺史你治下的子民,但凡有需要我等的,必然全力支持?!?p> 陶謙先又是一笑:“哈哈,老夫知道,陳家乃是徐州一地之主,這徐州土地有多少都是陳家管控啊,我這個刺史,說白了是赤條條一個,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更何況我還是一條弱龍,哈哈哈......”
“哈哈哈。”陳珪也笑了。
有些話越是自己真心想表達的,越是要用玩笑的語氣說出來。
“不瞞陶刺史,南陽袁術(shù),一直對徐州虎視眈眈,如果要保住徐州太平,刺史還要擇機鎮(zhèn)壓袁術(shù)那廝?!闭f完這話,陳珪趕緊又笑到:“當(dāng)然,我等都是一介草民,不好妄議政事。”
陳應(yīng)被袁術(shù)扣留為質(zhì)以后,陳家和袁術(shù)已經(jīng)徹底鬧翻,陳珪此時看似說笑,其實攻打袁術(shù)確是自己最想要的結(jié)果。
但陶謙自然也有他的顧慮,如今天下,河北袁紹、南陽袁術(shù)是兩股最強大的勢力,各路諸侯都有站隊的趨勢,袁術(shù)這邊也在極力的拉攏孫堅、公孫瓚、陶謙等人,要與河北袁紹形成對峙之勢。
如果和獲取袁術(shù)的支持相比,陳家又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當(dāng)然,陳家是徐州的大地主,陶謙要富強徐州,早有推行屯田制的打算,所以又少不了陳家的支持。
明白了陳家的需求,陶謙表面上自然是支持他們:“袁術(shù)如果有犯我徐州的意思,我定要他好看!”
陶謙表面上這樣答應(yīng)陳家,私底下自然知道不能和袁術(shù)徹底鬧翻,徐州的地理位置四面強敵環(huán)伺,陶謙還不至于昏聵到現(xiàn)在就輕易站隊,一旦站隊也就意味著徐州已經(jīng)站在戰(zhàn)爭的前線了。
陳珪拱手道:“如此,有陶刺史在,徐州幸甚,徐州百姓幸甚?!?p> 這些關(guān)鍵的事說完了,便是一些其他的溝通感情的一些話,之后又說到字畫,陶謙又拿出自己收藏的字畫出來。
陶謙對字畫也是有很大的愛好的,于是一幅一幅的講給陳登父子。
“你們看,這一幅字,乃是鐘繇親筆,這字……這是隸書……這是楷體……”
“哦,楷體……”
“楷體可是鐘繇所創(chuàng),其他人怕是都寫不出來!”
......
說到此處,陳登難免想到一個人,于是道:“陶刺史,徐州也有一位名士,曾寫出一幅字來,也用楷體......”
“哦?徐州也有能用楷體寫字的名士?”
“有,而且寫的不下于鐘繇?!?p> 陳登對字畫的研究也頗有造詣,在他眼中,沈良的字是比鐘繇要好的。
別說三國,即便是到了民國,普通百姓有幾個識文斷字,文盲率相當(dāng)?shù)母?,直到簡體字之前,能夠識文斷字都是少數(shù)人。
漢代的時候,讀書便是士族、貴族階層的專權(quán),沈良識文斷字,又有詩詞才華,而且寫的一首好事,當(dāng)然算是名士不足為怪。
“不知這位名士是誰?”
陳登道:“沈良,沈公德?!?p> 沈良名字一出,陶謙稍微還是有些意外的,來徐州之前,只是稍微聽人說起過沈良這個人,沒想到連陳登都以名士來稱呼沈良,這是意料之外的。
陶商、陶應(yīng)也沒想到陳登竟然稱沈良為名士。
尤其陶商,他對世俗的那種門閥制度很不贊同,聽說沈良父母都是農(nóng)民出身,這種出身,又如此有才華,自然引起陶商的好奇。
接著,陳登又道:“我這里正好有一幅他的墨寶,還請?zhí)沾淌吩u讀一下?!?p> “哦,好啊,老夫?qū)@些倒是也感興趣,陳登賢侄拿來我看?!?p> 陳登將一張紙從袖中取出,在桌子上緩緩的展開,一幅楷體赫然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陶謙忍不住讀了起來。
“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
......
陶府之上陷入一片安靜之中,這首令人激情澎湃的詩歌,再次震撼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