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再施新政
河湟戰(zhàn)事正烈,千里之外的朝堂也是格外的熱鬧。
御史中丞余深并御史臺石公弼等七名御史彈劾中書侍郎劉逵居功專權、構陷大臣,又言其包庇妻兄章綖私鑄“當十錢”之事。何執(zhí)中、鄧洵武、吳居厚、劉正夫等大臣附議。
太師蔡京一言不發(fā),趙挺之也選擇了沉默,趙佶允劉逵自辯,劉逵指責太師蔡京結黨營私,朋比為奸,黨羽遍布朝廷地方,鄧洵武、居厚、余深之流皆為其門下,奏請陛下明辨是非,驅逐奸佞,肅清朝廷,言詞甚烈。
趙佶大怒,下詔將劉逵貶黜,出知亳州,貶黜鄧洵武為秀州知州,擢升鄭居中為中書侍郎,進宗澤為門下侍郎,仍兼知樞密院事。
九月十三日,天色陰沉,將雨。
趙佶坐在那把椅子上,看著殿上眾臣,目光散漫,卻沒有焦點,臉上沒有什么表情,看不出喜怒。
太師蔡京臉上掛著始終如一的笑容,不遠不淡,無論誰說什么,你無法從他臉上或是眼里瞧出些什么反應,仿佛說什么都與他沒有關系。
事實上,現(xiàn)在中書侍郎徐勣正在抨擊的便是他為相時所施的當十錢之政。
朝廷發(fā)行折十錢宋之前就有,但多為戰(zhàn)爭時期或朝廷將崩之時,神宗年間,王安行為撐西北用兵,發(fā)行折二錢。
王安石一手發(fā)現(xiàn)提拔的蔡京為相后,山西轉運副使許天啟為迎合蔡京,請求鑄造“折十錢”。
發(fā)行大錢取代小錢,以一當十,搜刮民間財富,非常時期偶爾為之還行,這太平盛世,吃相未免太過難看。蔡京也算謹慎,于崇寧元年在陜西、江州等地鑄折五錢圣宋通寶,成功后,遂大量發(fā)行折十錢崇寧重寶,避諱稱為當十錢。
當十錢政一出,舊黨與有識之士反對聲很大,徽宗畢竟不是二愣子,也覺不妥,便令當十錢只在京城流通。
然而一夜之間,東南出現(xiàn)大量私鑄當十錢謀利者,一下子當十錢流行全國。
歷史上,隨著蔡京不斷起落,朝廷也想出不少法子控制,收效甚微,導致流通數(shù)量越來越多,通貨膨脹越演越烈,米價上漲了三到五倍,絹價從宋初的每匹一千文翻了兩倍,老百姓的生活日益艱難,直至北宋滅亡。
當十錢,與民爭利尤為明顯,而私鑄泛濫,導致朝廷也無力按值兌換小錢以絕,若貶值兌換,百姓財富縮水明顯,財富卻又大半為盜鑄者所得,朝廷反而背鍋。
趙佶抬手止住了滔滔不絕的徐勣,說道:“當初朕同意太師鑄當十錢,本為與民方便,如今看來,不僅有與民爭利之嫌,獲利甚巨者,多為盜鑄,朝廷反背了罵名。然當十錢已流布天下,冒然貶值回收恐引民怨動蕩。朕之前,遣趙鼎、梅執(zhí)禮、潘建中、李光四人去江南,著皇城司遣人至東南各路,嚴查盜鑄之事,已初見成效?!?p> 蔡京抬頭看了下趙佶,倒有些意外,初始以為是針對自己的布局,原來還有此般用意。
趙佶繼續(xù)說道:“朕前陣子與幾位大臣也商議過,當十錢廢除勢在必行。經過仔細商議,朕擬在朝廷設印鈔局,于開封府、杭州、成都發(fā)行朝廷統(tǒng)一制作的崇寧寶鈔,三年為期,以新幣換舊。所需雕刻模板由朕親自監(jiān)制,皇城司監(jiān)管,除交子務原有防止盜印措施外,朕也會增加些舉措,同時,對盜印錢幣者,施以重刑,凡盜印寶鈔、買賣假鈔者,無論主從,皆處絞刑,父母妻妾子女皆問斬,若其中有舉報之功者免死,凡舉報造假者,朝廷予以重賞。此次已按每年所鑄銅鐵錢幣數(shù)將三年之數(shù)盡皆印制,朝廷不再印發(fā)銅鐵錢。以此三年寶鈔之數(shù)兌換當十錢,按九成之數(shù)兌換,限三個月之內兌完,不足官府以金銀銅鐵錢按同比例兌換。朕估算過,以上次各地廂軍禁軍缺員之餉,彌補朝廷此次損失足足有余,百姓雖然亦有所受損,但亦在承受之內。以后朝廷將大力推行寶鈔,逐步取消交子、錢引,僅發(fā)行少量銅鐵錢?!?p> 此言一出,朝臣多有傻眼者,不少人更為憂心沖沖。
趙佶花了不少功夫才說服二府的幾位大佬,也懶得再費口舌,說道:“眾卿不必憂心,只要大宋不亡,有官府隨時與金銀銅鐵錢按值兌換,這寶鈔便不會成為廢紙,每年印制皆有依據(jù),不會濫印,自不會引發(fā)物價飛漲。當十錢其實本身無錯,只是盜鑄太盛,寶鈔與交子、錢引、鹽引相類,且盜印困難,自不會有當十之弊。”還有一點,每年能省下大量銅鐵另有大用,趙佶卻沒有說。
“這些話,眾卿回去自己再斟酌斟酌,是不是這個理。寶鈔盜印困難,自然百姓分辨真假亦難,朕已著造幣局教授專門人員負責于各個城鄉(xiāng)免費幫百姓鑒定。”
朝堂之上,眼見陛下連這個事情都考慮到了,二府重臣又都保持沉默,心知已成定論,便明智的不出列反對。
其實北宋于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的交子,為后世公認的紙幣源起,而后相繼出現(xiàn)錢引、鹽引等類似之物。趙佶只不過將交子、錢引等區(qū)域使用的類鈔物換成統(tǒng)一的崇寧寶鈔,通行全國,稍微借鑒了明清時期大行其道的錢莊銀票做法。古代類鈔物防偽技術相當高超,防止盜印并不難。
趙佶頓了頓,繼續(xù)說道:“朕擬在朝廷設立廉訪司,以殿中侍御史沈畸為司正,各路走馬承受皆歸入廉訪司,改稱廉訪使者,監(jiān)察各地官員貪贓枉法、朝廷政令不行之事,每年朕會指派大臣,率廉訪司屬員與國子監(jiān)太學生,巡視一路或數(shù)路地方。朝廷各職司亦在巡視之列?!?p> 眼見殿上眾臣面面相覷,不少人蠢蠢欲動。
趙佶哼一聲,說道:“青苗免役等法實為良政,與民讓利,為民之便,然各地官員不體圣意,不恤民力,要么陽奉陰為,要么借機掠民,反違新政初衷。朝廷之政再好,地方官員辦事不力,反而殃及根本。廉訪司之設,朕意已決,眾卿都是讀圣賢書出身,自然修身齊家,上體圣意,下恤百姓,斷不會為朝廷地方那些自私自利、貪贓枉法的官員張目吧?”
朝堂之上,百官抿了抿嘴,大伙還沒開口,陛下這偌大的帽子先扣了下來,你除了說“陛下圣明”還能說什么。
王安石以及其后的變法,引發(fā)百姓反感,事與愿違,原因眾多,其中一條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地方官員執(zhí)行不力的問題。
自太祖太宗定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根本國策,不殺士大夫便成了雙方默認的規(guī)則,當然謀逆等大罪除外。朝廷黨爭雖烈,但大多也只是趕出朝廷,貶至地方為官,這就造成一個尷尬的事實,地方上執(zhí)行新政的官員卻是本身反對新政的人,效果可想而知。加至吏治日漸敗壞,遂致民怨更烈。
一下子全換人自然不現(xiàn)實,再說趙佶也無人可用,那么給這些人先套上一道緊箍咒,讓他們有所顧忌,然后再嚴厲懲處幾個,自然會有效果出來。
說了這么多,趙佶覺得口渴,便拿眼看向新進中書侍郎鄭居中。
鄭居中持笏出列,大聲說道:“陛下英明。對于新政,臣亦有事奏?!?p> “哦,鄭卿說來聽聽?!壁w佶精神一振,饒有興趣的說道。
“是。陛下,如今河湟用兵,相信叛亂不日可息,以青唐之便,便能與西域各國往來互易。東南數(shù)處市舶司,每年獲利豐厚。與其盯著自家這點利益,不如利用河湟通道與海上航道,陸海并進,與各國通商,我大宋物產豐饒,利益自然滾滾而來。臣請陛下設通商局,專備與外國通商事宜,可在其下于江南設造船作司、絲綢布匹陶瓷官辦工坊,專于通商。也可獎勵民間與外國通商者。如此一來,我大宋便可聚四海之財?!?p> 殿上眾臣目中異彩連連,這般提議,不只朝廷,眾人亦能從中圖利。
蔡京等人早已知曉其事,并不驚訝。驚訝的人也知道這話不過陛下借鄭居中之口說出罷了。但此事與國與己都有利,倒沒人反對,反而附議者甚眾。
宗澤出列道:“鄭侍郎之言,臣亦附議。然,若通商海外,則需有水師相護,才得周全。河湟重地,西夏斷不會坐之不理,只怕戰(zhàn)事不休。如今我大宋百萬兵士,僅有西軍二三十萬有可戰(zhàn)之力。若要興商,則需強兵?!?p> 趙佶擺了擺手,說道:“強兵之事,事關祖制,還需從長計議。眾卿回去之后,也可于閑暇之余思忖一二,此事日后再議。”
說完,看著殿上不復往日精氣神的趙挺之,嘆了口氣,說道:“趙相以身體為由,兩次請辭。朕思之再三,便準卿所請,今日便免你左相之位,仍保留開府儀同三司,封嘉國公,加太傅銜?!?p> 繼蔡京加太師銜,鄭挺之再加太傅銜,恩遇榮寵,趙挺之跪拜謝恩。
“至于左相之位,待朕再三斟酌之后再議。今日所議除以寶鈔換當十錢,其余諸事由二府廷再仔細斟酌,朕閱后即可成詔,布于天下。唯寶鈔之事,刻不容緩,朕即下詔,門下明日必須成詔,告于各地。退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