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咸黨大戰(zhàn)甜黨
陳貞慧會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重點關注。
他身邊不知不覺,已經埋伏下了東廠和錦衣衛(wèi)的人。
現(xiàn)在他正在積極奔走在活動的第一線。
說起來,其實他打算重新走一遍錢謙益的路線。
那個時候正是因為奔走在活動的第一線,錢謙益的地位能夠迅速上升,成為東林黨人的內部骨干。
陳貞慧自己不能走出一條全新的路的話,復制別人的路線也是不錯的選擇。
跟皇帝的政策做對,風險很大,但是收益也很大。
只要操作得當?shù)脑?,絕對能成為一代當紅炸子雞。
揚州,陳府別院。
陳貞慧在招呼著一眾人進行討論。
“之前,晉商在京城組織人們罷工或者游行,搞的老百姓怨聲載道,最后都沒有人支持他們。所以,這次,我們不能重蹈覆轍?!?p> 侯方域說著自己的理解。
對此,方以智表示贊成。
“那樣做的效果有限,反正朝廷的目的是要建什么羊毛工坊,直接去那里阻止就是?!?p> “對,將事情集中在羊毛工坊,也就不會引起大的反應,進而不會招致朝廷或者是皇帝的大反彈?!?p> 陳貞慧眼睛巡視一圈,發(fā)現(xiàn)大家都點點頭,便下結論道,“既然各位都覺得如此,那咱們就從工坊之事入手!”
……
說起羊毛工坊,主要分為兩個地方。
一個是需要大量的空地,并且離原材料更近。
按照朝廷的計劃,設在宣府下的懷來,由袁崇煥統(tǒng)一調配。
比起打仗的能力,袁崇煥搞建設有一套。
讓他來干這個,問題不大。
至于另一個,則需要靠近京城。
一方面是利用各個方向過來的人力資源,另一個則是要利用京城商人的資金。
作為國朝帝都,不管是哪個地方的商人,都在京城有產業(yè)。
放著恁大的資源不利用,那是絕對的浪費。
而想要獲得他們的資金,自然要看見東西。
要讓他們看到生產規(guī)模和成品,自然是要靠近些。
京城西北,一大片空地之上,本來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
這里是羊毛紡織基地之一,主要的作用就是將紡絲后的絲線織成布,是羊毛工業(yè)的最后一步也是核心一步。
可以說它的建成早晚將直接影響到羊毛工業(yè)的規(guī)模,本來這個地方十分保密。
對外宣稱只是建設一個工坊,并沒有強調內容。
近一段時間,京城左近開間的工坊很多,人們習以為常,沒有說可以的去打探。
但是對于東林黨人來說,那就不一樣了。
他們時刻在盯著事情的發(fā)展,并且鎖定在工坊建設。
懷來那邊,他們派出去的探子無法進去。
那里更多的是軍屯,使用的地塊都是軍戶,并且遠離一般村鎮(zhèn)。
想要混進去難度很大,可是對于京西來說,相對容易很多。
伴隨著工坊的組件,需要大量的人手。
而在登萊和遼東,本身就有很多的流民,早已經超越當?shù)氐娜菁{極限。
聽聞京西需要人口,便開始大量安排過來。
再加上從全國各地招來的匠人,整個工地周圍,遍布著各地的鄉(xiāng)音,熱鬧極了。
工坊還沒建成,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商販和攤位出沒。
一個饸烙面攤,攤主是北直隸靈壽人。
本來是打算當個泥瓦匠,可是因為手上活計不精,未能入選。
準備回家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人手太多,到了飯點,人們吃飯的地方都坐不下。
于是,他便靈機一動,將家鄉(xiāng)最為常見又方便的饸烙面拿出來,開始出攤。
一碗平平無奇,過于普通的饸烙面。
卻因為方便快捷,又適合普羅大眾。
因此生意好的不得了,歪打正著,比他當初計劃的要掙錢要多的多。
正因為名聲在外,人來人往,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消息集散基地。
“老張頭兒聽說沒有?”
“我聽說什么呀?你倒是說個事兒啊。”
“一看你就不知道,說是打南邊來了不少絲綢工匠。聽說他們在那里干不下去,都來咱們這里求個差事。”
老張頭吸溜一口面。
“不能夠吧,那些絲綢匠掙的可是很多,比咱們這里開出來的工錢可高多了?!?p> 老張頭也不是空口白話。
絲綢紡織里邊涉及到很多人工操作的問題,因此那里對匠人的要求要高很多,對應的給的工錢也要高。
羊毛紡織過程中,多的是使用的設備,里邊根據(jù)朱由楥的要求做了很多標準化的設計。
匠人雖然也是需要,但是起到的作用并不如絲綢那么大。
給工匠開出來的工錢也沒有那么高。
如果絲綢匠人放棄他們原來的伙計來這里找的話,收入絕對不對等。
“能掙那么多,怎么可能舍得過來?”
“也不知道聽哪里說,都說以后絲綢沒得干,所以人們紛紛過來?!?p> “凈瞎說,一個個的道聽途說。你又不是沒見咱們那些樣品,那不都在那地方展覽著呢嗎?我看看羊毛布那個重量,那個厚度怎么可能代替絲綢??催@里邊啊,貓膩兒深著呢,絕對是有人在搗亂?!?p> “你說的也是,你要是不提醒我還真忘了。人們去看看就知道兩者不可能混在一起,用的地方還不一樣?!?p> 面攤上的對話,只是一個開始,在其他地方,類似的對話在不斷上演。
而實際上也確實有不少過去的絲綢工匠來到這里,一開始來的那些人都是老老實實的工作,后邊來的一些慢慢的就不對勁了。
因為地域上的巨大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上。
本來是一個可以克服的問題,在有些人的推波助瀾下,變成引發(fā)沖突的矛盾點。
三天之后,又是饸烙面攤。
老張頭等人日常來這里吃飯,卻發(fā)現(xiàn)已經打成了一片。
他們問問身旁的人,“怎么會事,昨天不是還好好的,怎么今天打成這樣?”
“別提了,還不是吃飯的問題。咱們這里吃的小菜不都是咸的,非說那個菜應該是甜的。雙方爭執(zhí)不下,開始只是互相謾罵,那就改成動手。一來二去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就跟現(xiàn)在一樣打成一片?!?p> 張頭兒感嘆一聲,“我滴個乖乖,這叫什么事?”
因為天甜咸發(fā)的斗毆,僅僅是一個開始,最后,類似的地域攻擊,開始擴散開來。
管理方迅速介入,事情可不能任由其發(fā)展下去。
否則的話,整個工程的進展都會被耽擱。
如果只是打架的話,相對來說還好解決。
可是隨后發(fā)生的事情,將局面推向更加嚴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