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源心事重重走回洞府,來到門前,猶豫了一下,敲了兩下,才推門而入。
入內(nèi)后也不往內(nèi)室走,就在外室坐下,見桌上有一個紙條,他掃了兩眼,開口道:“是一位故人,來向我道別?!?p> 原來那紙條是白素貞寫的,問他出門何事。
這女人已經(jīng)扮了三天鴕鳥了,他見對方無論如何都不肯面對自己,就把屏風(fēng)放在內(nèi)外室隔斷處,他不進去,人家也不出來。
不過他時常跟白素貞說話,她雖不答話,但是等他出門取飯時,偶爾卻會寫個紙條,放在外面桌子上。
至于話的內(nèi)容,李清源也沒再提之前令她尷尬的詞匯。
這幾日下來,經(jīng)過他“敏銳”的觀察,終于意識到了一件事。
這女人怕是認(rèn)為咱趁人之危,把她給嘿咻了。
實際……
沒吃魚,但惹了一身腥。
李清源還不知如何辯駁,他那日又啃人家手指,又撫摸人家小手,裙子上還沾了一絲血跡,鐵一般的證據(jù),讓李清源只得默認(rèn)了。
她不出來,李清源不進去,兩人就這么不尷不尬的“同居”了三日。
其實李清源已經(jīng)刻意離開洞府,不求什么好處,只盼她離開,自己落個消停。
也省得她在室內(nèi)住著,自己整日心猿意馬,不能入靜。
可也不知道白素貞怎么想的,前兩日李清源出門幾個時辰,回來時她竟然還在榻上躺著,像極了他前世的咸魚模樣。
李清源以為她失去了修為,意志消沉,所以經(jīng)??此谱哉f自話時,語含安慰鼓勵,所以一來二去,兩人便這么另類的交流起來。
只是這效率,實在是太慢了些。
比如,他說話這句“故人辭別”,又推門出去了。
站在門口,等了能有盞茶功夫,他敲了兩下門才進來。
坐那一看,桌子上又多了個紙條……
“不用事事都說與妾身的。”
唉,分明是你問的好嗎?
他知道是孫悟空呼喚,所以出去得急,加上確實也不知孫悟空來意,這才沒跟她交代。
和白素貞相處的滋味,讓李清源頗有一種夢回前世,跟女朋友在談戀愛的滋味。
可她是位人妻,自己也不知現(xiàn)在出了這碼事,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和張澤成到底有幾分感情。
說她二人沒有,她又給張澤成出頭,說有,她自從醒來,提也不提一句對方,李清源忍了三天,今日決定攤牌了。
“我自幼父母雙亡,小時候得了機緣,被一位道家高人收作門下?!?p> 這個來歷和他跟張百川編的不一樣,不過卻跟他真實經(jīng)歷大差不差。
“后來那位高人離世,我也就開始下山四方游歷……”
內(nèi)室里,白素貞將被子疊的整整齊齊,她自己則偎在床頭,兩條修長的大腿搭在床沿,認(rèn)真聽那冤家講述身世。
當(dāng)聽到他說到自幼崇慕武侯,今歲中秋去拜謁時,遇到眾士子的經(jīng)歷,白素貞美眸泛起一絲漣漪。
她身后大能,便是令她在中秋后,與張澤成假作偶遇,然后倉促定下的名分。
“有一人是這青城山道門弟子,先是用言辭侮辱士子,然后又仗著修為傷人,我看不慣,這才與之對峙。”
接著,李清源原原本本將自己和張澤成的恩怨道來。
他也不添油加醋,只是陳述事實,只是說到自己作歌后遁走,改成了作歌后得武侯相召,所以才突然不見。
白素貞聽到這里頓生疑惑,“明月幾時有”這不是張澤成思念自己所作嗎?
怎地成了他的了?
不過她雖純善,卻并不傻,轉(zhuǎn)瞬便信了李清源的說辭。
一者是因為時值中秋,二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句分明是感傷至親,結(jié)合他言父母逝去這一點,更是和洽。
而張澤成家世,白素貞早就打聽過,父母健全,他又是個聲色犬馬之人,不說才華,他哪有那等真摯的情感。
可笑自己還以為張澤成對自己動了真情,所以才能做出這等詞賦。
這里白素貞倒是冤枉張澤成了,就算他如何動情,也寫不出來這等詞匯。
接下來,李清源又說他得武侯引薦,因為有關(guān)公的面子在,所以才得入山修道的機緣,而張澤成舉報他乃竊靈者,兩人便自此結(jié)下恩怨。
他沒提對方向他伏跪叩頭的事,不過李清源料張澤成也不會說這等顯眼的事兒,所以也不怕時候被拆穿。
其實按理講,這件事算一個巴掌拍不響,李清源想人前顯圣,在諸葛面前裝個文化人。
而張澤成目的更單純些,只是想出風(fēng)頭。
若是后來不遇到李清源就罷了,沒想到自己伏拜磕頭的仙家高人,竟他娘的是自己“師弟”,換作誰估計都受不了。
可白素貞不這樣想呀,她被強定姻緣,本來就極其不滿,只是不敢忤逆身后大能。
若張澤成細(xì)心待她,她性子又柔和的不像話,時日久了,自然不難討她歡心。
但張澤成先是強行求歡,被她揮手間屏退,然后就買了個小妾,又回山修道來了。
從始至終,她與其交流都沒有跟李清源多。
而另一邊,李清源說完了和張澤成的仇怨,見她依然不說話,又開始詳細(xì)講述。
這次他講的比之前真實,從小時候點滴講起。同時邊講,也邊回顧自己那些不能告人的事。
在地球的前世遙遠(yuǎn)了,這一世,他其實出身很悲苦,自小父母將他送進地主家中做奴婢,只為了他不至餓死。
不久生身父母死后,收養(yǎng)他的師祖便是唯一的親人,可師祖不告而別,他雖經(jīng)常避開去想,但卻總深深思念與師祖在山上悠閑的日子。
后來,他穿過那道光門,目的實際更單純,就是為了找尋師祖,但不想偶遇了霄兒和瑾瑜姑娘。
與她們相處時日雖不長,但卻給李清源孤寂的心照進了一絲曙光,可后面她們也不告而別,這讓他總有失落難言之感。
李清源本質(zhì)上是一個特別害怕孤獨的人,他極其重情,所以當(dāng)日去武侯祠,面對偶像時,也不敢敞開心扉與對方傾心結(jié)交。
他希望得到,但卻更恐懼失去,他看似堅強,實則童年的遭遇讓他極為敏感。
他甚至不敢想,師祖是不是在利用自己,瑾瑜姑娘和霄兒是不是在利用自己。
諸葛等人至少把事情挑明了,而師祖他們,卻一直隱在暗中,推著自己向前走。
今日猴哥前來道別,勾起他這番離愁,現(xiàn)在一起講來,讓他生起了無限的孤獨。
“唉,滿春桃花落池閣,山盟在,愁緒難相托!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何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