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隱瞞
關于這件事情,朱棣想了想,還是不準備報告上去。為了防止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朱棣也就只有嚴格控制煉鐵廠的相關人員了,在能保密的時候盡量保密。
其實在這個信息極度不發(fā)達的時代,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厲害的情報組織,這個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自己村子的范圍,人口極度不流通。也沒有什么高科技的東西。
一般來說,村子里只要出現(xiàn)一個陌生人,那么大家都像看稀有動物一樣。哪來那么多的滲透、反滲透操作。
朱棣也知道自己這是在冒險,但是也沒有辦法。
如果朱元璋知道了朱棣這個廠一年的產量是整個國家的兩三倍,而且有必要的話,生產出來的還可以全部都是鋼材。
用屁股想都知道,不管朱元璋是要限制這項技術的發(fā)展,還是趁著這項技術的東風,更新一次軍隊的裝備。
不管怎么樣,朱元璋肯定是會把這座鋼鐵廠拿到自己手里的,這里面都沒有朱棣的份,或許看他表現(xiàn)好,免費送他三千人的裝備?
但是這有什么用?朱棣要靠那拿著冷兵器的兩三千人去造反,怕不是活膩了。
拿著冷兵器造反,或許讓原身來更加合適,可能原身在花里胡哨的一頓操作,在起起落落、驚心動魄等一系列經過后,還可以成功。
但是穿越者朱棣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那個水平,朱棣也不會在背地里陰戳戳的謀劃,勾心斗角那些,實在是玩不來。朱棣也就只能靠種田,靠裝備碾壓了。
簡單來說,就是朱棣不會玩什么逆風翻盤,戰(zhàn)術布局。朱棣擅長的是前期種田,后期裝備碾壓,直接中推。
至于后面被發(fā)現(xiàn)了,也沒什么問題,畢竟朱棣的大部分鋼鐵也確實是拿來民用發(fā)展的,沒有來拿干什么大規(guī)模鑄造兵器,畢竟朱棣的兵器是高性能的槍支,貴精不貴多。而不是目前的這些火統(tǒng)。
當然,朱棣也不會傻到把自己用來做槍支材料的煉鋼廠放到這里。
雖然這里的煉鋼廠管理已經很嚴格了。畢竟轉爐煉鋼這一項技術,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是妥妥的黑科技,是必須要保密的。
如果朱元璋知道了,那他用鋼材去給自己的火器化部隊換裝,那這不就是相當于給自己找麻煩嗎?
雖然朱元璋的火器結構設計原始,加工工藝落后,但是如果材料性能大幅度提升,火器的性能還是有一定提升的。
這就是給自己以后的造反,哦,不對,應該是清君側,給清君側平添變數(shù)。
比如在旁邊的煉鐵工人,他們都不知道為什么要把鐵水運到一墻之隔的地方。
而就算在轉爐煉鋼工作的工人,也不知道自己煉的就是鋼材,他們只知道自己要按照上面的指揮干活兒就完了。
這些在加工中的鐵水,是不可能有人看出來和鋼材有什么關聯(lián)的。如果有,那朱棣一定不惜一切代價的把他挖過來,這都不是科學,是玄學了。
最后的成型則是在另一個車間。得益于這個時代還沒有真正的鋼,所以也沒有人會看出來自己生產的產品會是鋼材,大家最多只是覺得這個鐵塊的顏色有點不對勁,至于什么抗拉、抗壓、抗剪切性能,也是不可能有人看出來的。
轉爐煉鋼的整個流程,也就只有負責整個轉爐的生產,同時負責技術改進的張有才,知道自己煉的是鋼。其他的知情人,由于張有才的煉鋼可能還需要原材料的改進,這需要高爐煉鋼負責人余阿大的配合,還有兩方的協(xié)調,所以也就只有余阿大和副廠長張昌忠知道了。
知情人少,這就最大程度的提高了保密能力。
其實被發(fā)現(xiàn)的幾率不大,首先,就是之前的消息傳遞速度了。
其次就是朱棣沒有打算把這些鐵大規(guī)模投入市場,朱棣這些生產出來的鋼鐵,都是用于發(fā)展工業(yè)的,也就不會造成市場鐵器價格的大幅度下滑。
最后就是,目前來說,老朱對于朱棣還是信任的,他還指望朱棣去抵御外面的殘金勢力呢,
他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想造他的反,在他自己看來,自己文成武德,一統(tǒng)千秋。不管自己死后,大明朝能延續(xù)多少年,但起碼自己在位的時候,自己是穩(wěn)的,而且歷史上,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能造開國皇帝的反,還能成功的。
所以就算是被發(fā)現(xiàn),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那時候,朱棣的翅膀大概率已經硬了,那就看朱元璋識趣不識趣了。畢竟朱棣造的可不是火繩槍那種玩具,而是真正的能大規(guī)模裝備的近現(xiàn)代化步槍。
想完這些,朱棣看向一塊已經冷卻下來的試驗材料,對旁邊的魏忠說道:“去把東西拿著,我們檢查一下,看看這個材料怎么樣。”
“是,王爺?!?p> 看著魏忠過去安排,朱棣有思考起了鋼鐵性能測試問題。
鋼材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
其中力學性能是鋼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包括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伸長率)、沖擊性能、疲勞性能等。
工藝性能表示鋼材在各種加工過程中的行為,包括彎曲性能和焊接性能等。
……
當然最常用的鋼材的力學性能,也就是標準條件下鋼材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冷彎性能和沖擊韌性等。
對于這些數(shù)據(jù)指標,除了衡量鋼材的生產質量外,還有很重要的應用。
比如,如果我們要設計一個機床,那么機床的主體、基座應該選什么材料?傳動軸又應該選什么材料?主軸又應該選什么材料?齒輪又應該選什么材料?
這些都是看設計要求,再根據(jù)各自的受力,選擇相應材料性能的材料。
當然,像機床這種發(fā)展悠久的機器,在不斷地發(fā)展中,結合性能和成本,大家也有一個基本的套路。
像一般的機床底座、床身、工作臺,滑座及其它復雜零件的鑄造設計,都是使用的牌號為HT150的灰鑄鐵,抗拉強度在175-120MPa之間。
……
目前這些什么抗拉強度、屈服強度等等,這些指標想要定量測試,那是不可能的。
最簡單的一點,沒有一個機床,試驗的試樣都做不出來。
什么是試樣?簡單來說,就是要把一塊鋼,切削成一定直徑的圓柱體,再去進行測量的試驗材料。在切取樣坯時,還必須防止因受熱、加工硬化及變形而影響其力學性能。
總不可能讓人拿著錘子敲成圓柱形,這是不合規(guī)的,最多就是鑄造成接近的形狀,最后在磨成標準形狀罷了。但是工作量太大。
其次就是測量儀器了??梢韵胂笠幌?,要把手指粗的鋼材,拉到變形,還要在這個過程中記錄數(shù)據(jù),這怎么看都是不是朱棣目前可以解決的。
但是朱棣還是建立了一個檢測間。目前來說,精確定量測量不行,那定性測量總是可以的。最直觀的硬度。我雖然測不出來具體的硬度是多少。但是也還是可以比較這一爐鋼的硬度,比之上一爐鋼,誰硬誰軟。
以此來進行改進煉鋼的工藝。
朱棣把張有才教了過來,主要給他科普了一下相關的鋼鐵性能要素后,就告訴他以后該怎么測量。又該怎么優(yōu)化。
拿著手里的試樣,朱棣開始了第一次演示。
一邊指揮著旁邊的張有才,一邊說道:“首先,在現(xiàn)在我們沒有更加精確的測量方法前,都是大概測量的。
比如我們測量他的硬度??催@個機器,上面是一個鐵塊,鐵塊這下面連接的是一個尖頭?!?p> “你要做的就是把鐵塊和下面的尖頭一起升起來,然后上試驗樣品?!?p> “再把尖頭慢慢放下,讓它在試驗品上扎一個小孔。你最后把這小孔的深度測量出來在記錄下來。”
“之后你再結合數(shù)據(jù),與其他試驗品進行對比,根據(jù)情況總結經驗,改進工藝?!?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