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高能空間

第二十七章 書肆

高能空間 楊字母 2232 2021-03-12 20:19:00

  蔣忠和甄逸的書肆開張后,熱鬧了幾天生意就淡了下來。上黨畢竟人口基數(shù)低,書的用量有限。名聲傳開后一些商販找上門,要把書和紙販運到其它地方;這些商販的購買量比較大,有的一次采購量堪比上黨幾個月的銷量。

  紙的販賣量還不是很大。其實只有上黨官府正常使用紙,官學也才開始試用。所以外面的市場也是試用,這個推廣期恐怕極其漫長,商販一次不可能購買太多。不管怎么說,這個書肆是出了名,連帶為經(jīng)書注釋的幾個人也成了上黨名人。

  與書簡相比,書肆的紙質(zhì)書很便宜了,但還是有很多人舍不得買,到書肆翻書看。蔣忠見到這種情況就在書肆后面搞了一個大院子,搭了幾個茅草棚,給這些人讀書用。慢慢地來讀書的人多了,這里也成了一個研討學問的地方。有些寒門子弟實在是窮,蔣忠就給他們一些不失身份的活干,比如校對、抄寫等。來這里的學子都是不能上官學的,要么沒錢,要么沒勢,要么成績差還愿意讀書。

  書肆名氣大了,也有人從遠離長子城的地方前來讀書、買書,甚至有人在草棚過夜。蔣忠看到這種情況,就把院子擴大,建了一排房屋,讓這些人休息或者睡覺。

  這年代能讀書的家里都不是很窮,真正又想讀書又很窮的不多,所以靠著抄寫、校對,蔣忠也養(yǎng)得起幾個真窮的學子。這些學子中,一部分是舍不得買更多的書,還有一部分不缺錢,就是找些志同道合的切磋學問。

  馮鈺、鄭盈來了以后,蔣忠在院子里準備了兩間屋子,兩個夫子就在房間給這些學子解答問題。過了幾天,學子們覺得解答問題時只有幾個人聽,太浪費時間,就把兩位夫子請到草棚,一個夫子占一個大草棚,互相不影響。

  有好事的學生把學子提的問題和兩個夫子的回答整理成冊子,蔣忠看了覺得不錯就印刷成書,也不單獨賣,有買書的就送一套,送給那些販書商客的更多。

  學子的問題太多,兩個夫子一商量,開始定期講課。這下來的學子更多,有幾百號人,蔣忠看到這種情況,干脆給院子開了個后門,掛個牌子叫大同書院。

  經(jīng)歷戰(zhàn)亂,又到山里生活一段時間,兩位夫子對儒家經(jīng)典的理解提高一個檔次,在上黨底層讀書人里頗有名氣,也隨著書肆的書,名氣漸漸傳出上黨。

  謊話傳千遍都成了真實,何況學問?這個封閉的時代,除了幾百年一出的大儒,其他讀書人的名聲很難傳出??恐鴷?,這幾個夫子的名氣比任何讀書人都大。按販賣書籍的速度,這兩個夫子在并州、冀州、洛陽,已經(jīng)有了不小的名氣。同樣,王澤的名氣也傳播出去。

  最近王澤比較苦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F(xiàn)在有機會升遷到洛陽去做官,但是其哥哥王柔勸他不要去。王柔在平定黃巾軍中立了大功,畢竟豫州是第一個平定叛亂的州。但是王柔在豫州殺了當朝第一太監(jiān)張振的親眷,以前又殺了其子侄張瑾,所以差點被張振算計。王柔被漢靈帝保了一命后心灰意冷,外出洛陽做了京兆伊。

  最近書肆生意比較好,分紅也高,所以王柔對蔣忠另眼看待。這次蔣忠找到王柔是談生意,希望王柔出面到西域找?guī)讉€擅長毛紡的工匠。王柔突然問起了蔣忠對入洛陽做官的看法。

  蔣忠很誠實,告訴王柔洛陽是個是非之地,去了洛陽無非是有實權(quán)和無實權(quán),兩者都不會有好結(jié)果。最好還是到邊郡,有實權(quán)還可以和草原做生意,在亂世兵權(quán)最重要。

  跟王柔關(guān)系親近的幾方都認為洛陽不是善地,看來是不能去洛陽。于是王柔開始謀劃雁門郡。

  慢慢地,大同書院的學子分成幾個小圈子。悶著頭讀書做學問的成了一派,對局勢極度不滿的成了激進派,剩下的就是溫和派。這只是初步的苗頭,對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僅限于隨性而發(fā)。

  蔣忠在激進派里發(fā)現(xiàn)了幾個苗子,想要重點發(fā)展。一位名曹昺,家族旁系子弟;一為名魏緒,豪強子弟;一位名華素,寒家子弟。這三個在激進派里算是領(lǐng)袖級人物,人如其家;最有錢的是魏緒,有點土豪的做派;華素比較樸素,文章也素雅;曹昺端著大家子弟的架子,文章追求華美。這三個關(guān)系也很好,同吃、同住、同房睡,不過錢好像都是魏緒出。

  選來選去,蔣忠決定先接觸曹昺。接觸方式很簡單,蔣忠拿出一篇論述大同天下的文章讓曹昺校對,然后抄寫幾份。抄寫的過程中,曹昺果然對文章很感興趣。送回稿子時,蔣忠就問曹昺怎么看這篇文章?曹昺回答:

  “寫的很好,現(xiàn)在的世道民不聊生,所以才有太平道起義。那么多平民一夜之間成了反賊,那再來幾次豈不是…”曹昺尷尬地笑起來。蔣忠接過話題:

  “沒關(guān)系,其實你們該多寫一些文章,這樣思路會越來越清晰,文筆也會變的流暢?!?p>  “我寫文章你這里能印嗎?”

  “現(xiàn)在還不行,你們的文章太稚嫩。我看你們現(xiàn)在氣氛很好,尤其針砭時弊,這是個很好的方向;文章寫的多了,自然就會像御史臺的文章一樣老辣?,F(xiàn)在寫文章要專注一個方向,等有了自己的風格再寫其他文章也同樣優(yōu)秀,你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一起琢磨。”

  這曹昺覺得很有道理,回去就和華素、魏緒商量,三人一拍即合。三人找來經(jīng)常在一起聊時政的十幾個人,開始寫文章,把平時爭論的內(nèi)容都寫進去。蔣忠適時送來一大堆品質(zhì)稍差的紙給這些學子使用。

  寫了文章自然會在書院里傳閱,別的幾個小團體躍躍欲試,找到蔣忠,蔣忠自然全力支持。這些學生經(jīng)常挑一些寫的好的文章讓兩位夫子點評。夫子不談時政,只談文章好壞。

  沒多長時間自然成習慣,每個學子都寫一篇文章,大概十天左右交給夫子點評。蔣忠看差不多了,就找到曹昺、華素、魏緒幾人商量,建議他們幾人成立一個大同社,自己出錢幫他們刊印文章。不過,三個人太少,還要再找?guī)讉€文筆好,興趣、方向不太一樣的作為編輯,由編輯選擇、修改文章。

  華素有點遲疑:

  “你為什么要花錢做這些事?”

  “呵呵,你們不懂生意,你想啊,要是你們稚嫩的文章傳到京城,京城那些讀書人想要印書,會不會想起我們這個大同社?”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