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乾坤骨董集古玉鑒賞玉雅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禮記聘義》
天地之菁華,至后世而發(fā)泄殆盡。三代時白玉不可多得,故天子佩白玉而諸侯以下皆不得佩也。余所藏大璧大琮大圭,青玉多而元玉黃玉亦間有之,白玉則絕無磊者,此可以覘世變矣。
--吳大瀲
關于古玉的書,歷史上出版的并不多。雖然玉文化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但我們對玉石的研究卻非常弱。從宋代到清代,配有圖的關于玉的書,大概只有幾部。----《考古圖》、《古玉圖》、《玉雅》、《古玉圖譜》及《古玉圖考》。
第一部是北宋年間出版的呂大臨的《考古圖》?!犊脊艌D》我講過多次,它共有十卷,其中有一卷專門談玉器。這一卷里的玉器是誰的收藏呢?宋代畫家李公麟。
第二部是元代至正元年的《古玉圖》,原來是個手卷,到了明代以后被刊印成書。手卷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極特殊的裝裱方式,也是一種欣賞字畫的方式。它是一個長軸,打開一點一點看。過去文人將它鋪在黃花梨案子上,坐在圈椅上欣賞,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出版過這樣一部書,特別有意思。這部書叫《古玉圖譜》。
第四部書非常重要,叫《古玉圖考》,分上下卷,作者是著名學者吳大,在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刊行?!豆庞駡D考》在玉器研究界影響最大,書里有大量考證。我們講過,乾隆皇帝不知道玉琮是什么,管它叫“頭”。結果吳大考證出來了,這種玉器不叫頭,叫玉琮。還有玉斧,斧狀的玉器,在吳大以前沒有人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過去很多書上都叫“藥鏟子”。中藥鋪里也有很多工具嘛,人們就認為它是藥鏟子。那么,吳大考證出來了,這叫玉斧,是古代的一種禮玉。
我重點要介紹的是《玉雅》清末民初古玉研究著作之一,民國嶺南玉社編輯的《玉雅》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玉石的出產、色澤、名目及古玉鑒賞的準則,并進行考證定名、用途及與之相關的三代禮玉制度。是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發(fā)展的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對近現(xiàn)代的玉器研究有探討性作用。
《玉雅》每頁上半是作者藏見的古玉圖片,下半?yún)R輯了他平日所見論玉的文字,分成出產、釋名、雕琢、釋器和奇異等五部分。由于《玉雅》中的圖都是作者數(shù)十年所見的真正占玉,并略記這些古玉浸色、尺寸及收藏者的姓名,故可供古玉研究者參考。
“琚“,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器物?據(jù)《詩經·女曰雞鳴》鄭玄注云:“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耙类嵭恼f法,琚是雜佩中的一個部件。而傳為宋人龍大淵所著的《古玉圖譜》還想像了一種古玉組佩的樣子,“琚“是古代組佩中的兩個部件。近人李鳳公在《玉雅》中也說:“琚,佩玉名。佩為琚,琚所以納間。“同時《玉雅》中還收錄了一塊琚,其形狀正和我收藏到的那塊大體一樣。又因為它頗像漢字中的“工“字,故后人又習慣稱它為“工字佩“。
所謂做舊,就是用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將新玉器或舊玉器材料處理成古舊玉器的外貌,讓人感覺成出土或傳世玉器,以牟取暴利。玉器做舊的重要問題是仿“沁色“,沁色是指玉器上的次生色澤,它因古玉長久埋藏在地下,受溫度、濕度、酸堿度及周圍其他物質的影響而緩慢發(fā)生的一種蝕變現(xiàn)象。玉器做舊就是通過用各種物理、化學手段,人工模擬玉器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各種“沁色“,以達到“象古玉“的效果。宋代以來,特別明清以來仿沁色的手法有老提油、新提油、火燒玉、羊玉、狗玉、風玉、梅玉、鹵提、叩銹等等,其產生的沁色則稱為:土沁、血沁、水銀沁、朱砂沁、黑漆古、雞骨白等等。
清代陳性《玉紀》、劉心謠《玉紀補》、民國時期李鳳公《玉紀正誤》、《玉雅》、劉大同《古玉辯》、蔡可權《辯玉小識》、趙汝珍《古玩指南》等等著作,都對做舊仿古的沁色方法作過研究和介紹。
李鳳廷(1883-1967)字鳳公,廣東東莞人,肇榜(又名桂墀)子。少承家學,工山水、仕女、花卉,并能篆刻。數(shù)十年來,繪畫授徒,成就頗多。畫余,好收藏古玉、漢印,著有《玉雅》、《玉紀正誤》、《鳳公畫范》等書。晚年寄寓香港,仍以繪畫授徒為業(yè)。善畫花鳥,工詩詞,兼精篆刻并善鑒賞。曾與趙浩公等人組建國畫研究會。
李鳳公酷愛古玉,他編錄了《玉雅》一書,容庚先生為其題字。李鳳公的畫不但重視法古,而且更重視對當代人及其生活的觀察體驗,故他筆下所畫的《鐘進士軸》能突破傳統(tǒng)程序,表現(xiàn)新的氣息。1938年,李鳳公避兵于香港,賣畫度日??箲?zhàn)勝利后,來往于粵港兩地,晚年定居香港,以鬻畫授徒終老。
中國玉文化是歷史最悠久、最能代表東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在古代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與尊貴。
XJ的玉石是我國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XJ和田玉最負盛名。《千字文》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說。昆岡玉就是指的和田玉?!禭J圖志》載,和田玉有紺(紅青)、黃、青、碧、玄(黑)、白數(shù)色。和田白玉名聞中外,西漢文學家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曾譽其為白玉之精。歷代進貢皇帝的XJ玉石,多取自這種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于這種白玉質地細膩,純潔渾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八千年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標志
玉,在我國歷來被視為富貴、吉祥和權力的象征??鬃泳蛯⒂袑W問有道德的人視作美玉?!对娊洝分幸操澰挥蟹司?,如切如嗟,如琢如磨。在古時,玉更是權力、權貴等皇家貴族的身份象征。
玉文化的歷史能夠追溯到8000年前。泰山玉根據(jù)我國歷史學家的研究,如果僅以文字的出現(xiàn)作為文明發(fā)生的起始標準,甲骨文當屬我國最早的文字,距今3000多年。而如果以玉文化這一中華文明的特殊標志作為中華文明的起始標志,則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興隆洼文化。在紅山文化遺址的一座墓葬里,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墓中部落首領全身都佩戴著玉做的首飾,這就證明了在遠古時代,華夏先民就憑著精雕細琢的玉器來實現(xiàn)通神、通天的神話夢想,一套有關玉的信仰和禮儀傳統(tǒng)也呈現(xiàn)在當代人的面前。
中國人使用玉石的歷史超過5000年,現(xiàn)在依然有很多人都有佩戴玉石的習慣,玉石可以避邪驅祟,帶來吉祥平安,玉石不僅是一種裝飾品,然而玉石在剛開始的時候并不是現(xiàn)在的文化意義,它是經歷了多個階段以后,才演變成現(xiàn)在這樣的內涵。
第一階段:神玉階段
在神權社會,宗教首領借助神來統(tǒng)治社會,玉石的外觀具有很高的觀賞性,而且數(shù)量極少,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礦石,因此各宗教在做法時也會使用玉石,這時就是神玉階段。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文人墨客已經正面描述過玉石的裝飾價值與使用價值,如屈原在《九歌》中寫道: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瓝P云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離騷》中的“瓊”是玉的細屑,“雜瑤象以為車”就是指車里的玉石和象牙等裝飾。
文人墨客在詩詞中不經意地描寫了玉石飾品,這反倒說明國人對玉石的重視,對達官貴人來說,玉石雖然仍是一種奢華的裝飾,但是它已經滲入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第二階段:王玉階段
在夏商周到清未時期,玉石的開采和加工、使用都由統(tǒng)治者管理,玉石的使用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每個階層能使用的玉石都不一樣,因此這時的玉也被稱為王玉。儒教甚至把玉當成德的載體,玉石逐漸成為裝飾品的同時,也開始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濃郁明亮的顏色、細膩溫潤的質地,不同的玉石有不同的特征。
在當時,玉石的數(shù)量比今天還少得多,只有達官貴人才能買得起,玉石不僅是一種裝飾品,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人們將玉石稱為昆山之玉、豁達珍寶、月明之珠和發(fā)亮之墻等等。在很多史學作品中我們已經可以發(fā)現(xiàn),在秦漢魏晉南北朝等時期,玉石既是一種裝飾品,也有實際用途,玉石的設計逐漸多樣化,玉石文化也得到比較大的發(fā)展?!段髦耷罚簷跅U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其實,玉石文化的發(fā)展是和人們的生活水平緊密聯(lián)系的,到南北朝時期,玉石的款式更加多樣,工藝更為精細,人們開始把玉石當成美好事物的象征。唐朝是一個開放且繁榮的朝代,玉石文化在這時得到很大的發(fā)展,玉石文化和藝術逐漸健全,玉石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詩詞歌賦中,這些詩詞歌賦也讓玉石文化的內涵得到了提升。
第三階段:民玉階段
大約在400年前,來自異域的翡翠傳入中國,國內的玉石市場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慈禧太后和宋美齡等歷史名人都對翡翠喜愛有加,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玉石開始廣泛的在民間流通。隨著生產力越來越發(fā)達,物質越來越豐富,從事玉石雕刻創(chuàng)作的人也越來越多,明清開始到現(xiàn)在,玉石的種類、文化、雕刻工藝都呈現(xiàn)出非常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