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人與潮

45、佛

人與潮 樂土土土土. 2076 2021-03-25 17:43:35

  地底下有一個很大的空洞,一座平臺上放著一尊佛像,吉米跪倒在這尊佛像面前,他抬起頭望著那尊佛。

  忽然間,他發(fā)現(xiàn)這尊佛在對自己笑,那是一種十分平和的笑容。

  即便是這個地洞本不存在光芒,但它的笑容卻能煥發(fā)出不一樣的光,輕盈盈地照亮這個空曠的地底世界。

  吉米在光的籠罩之下,久久地凝視著佛的那張笑臉,他在其中看到了慈悲和寬恕,也看到了放下和從容。

  他似乎明悟了生命中即便注定了會存在有再多的不堪,但抱著一顆純粹的心在這片土地上行走下去,總有一天是會踏破凡塵的迷惘,去到某個比心還要遙遠(yuǎn)的地方。

  吉米很想問佛像,什么地方可以比心還要遙遠(yuǎn),心不就裝在我們的胸膛里么,為什么會說它遙遠(yuǎn)?

  佛陀不語,以無盡的沉默告訴他,人在路上,心也在路上,人一直試圖追隨自己的心行走,但卻往往無法如愿,故而與本心越發(fā)偏離,漸行漸遠(yuǎn),直到最后的背道而馳。

  吉米又想說,那為什么人不能一直按照自己本心去走?

  佛陀依舊是沉默地告訴他,因為世間的道路本有千萬條,但最為人們所知的,卻僅有其中的幾條。

  不論熱愛與否,人們便認(rèn)定了那幾條,以至于那條路上出現(xiàn)了很多人。

  一時間,人流擠擠,人滿為患,而反觀其他的路,卻寂寥無人。

  堵塞,埋怨,貪婪,妒忌...

  人一旦多起來,總是難以避免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大部分的人都是盲目的行者。

  他們時常找不到方向,或者是習(xí)慣于聽從他人的意見,總是可悲地以為別人的命令便是自我的方向。

  “那...我的方向是什么?”

  吉米開口問它。

  佛陀不再作答,當(dāng)他發(fā)出聲音的那一剎那,這尊佛像仿佛就已經(jīng)沉睡了過去,不再以沉默發(fā)聲。

  一切都變得安靜下來,那一抹懸掛在佛像臉上的笑容,在它那柔和的光中,顯得越發(fā)的安詳,男孩靜靜地跪在它的面前,無動于衷地仰望著它,視線仿佛能夠穿越大地,目睹到蒼穹之外的那一個浩大的宇宙。

  宇宙在無聲無息地膨脹,光線穿過億萬年的時間飛躍而來。

  他看到了大地形成之前,漂浮在虛無中的星云,他目睹到了一輪比平常還要大上很多倍的太陽,而且還不至于一個。

  直到這一刻,他才意識到原來這個世界不只有一個太陽,也不止只有一個月亮,有很多很多古老的星球在黑暗中轉(zhuǎn)動。

  時間在寂寂地加速著,他見證了一個星球的誕生與隕滅。

  他看到了物質(zhì)噴發(fā)與坍縮。

  他目睹了那些荒無人煙的圓球竟然越縮越小,越縮越小,最后變換成一顆夢幻般的白色寶石,溫軟的光芒就像平靜的潟湖。

  時間與空間在靈動的湖泊中徐徐展開,仿佛一陣吹走了粼粼波光的微風(fēng)。

  直到這一刻,他才恍然大悟地意識到原來是時間和空間是不一樣的,原來發(fā)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

  一個人往西走,一個人往東走,當(dāng)他們在同一個星球上發(fā)生相遇之時,他們各自經(jīng)歷過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只是其間的那種微妙差距太小,所以我們通過肉眼五官無法捕捉得到。

  每個人生來都有著獨一無二的不同。

  漫長的沉默過后,他不再停步,繼續(xù)孤獨地往前走,漫無目的地往前走。

  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

  說不清過去了多少年,也已分不清這是否還是一個夢,一場虛假的幻覺。

  他漸漸地已經(jīng)習(xí)慣了孤獨,他覺得生命的原色或許就應(yīng)該是孤獨的。

  就像眼睛里的沙漠,就像心臟里的大海,他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覺得事實本應(yīng)如此。

  在這些逝去的歲月里,他再沒看到了一個人,在那些擦肩而過的流星中,他沒有再次回到那座小鎮(zhèn),沒能再次踏足那片曾經(jīng)充溢著笑語的草場。

  漸漸地,他甚至忘記了該怎么說話,怎么表達(dá),忘記了曾經(jīng)與同類交流的語言,忘記了曾經(jīng)那個文明通用的文字,忘記了度量衡,忘記了性別,忘記了身世,忘記了什么是得體,什么是不得體。

  快樂的時候就大笑,悲傷的時候就痛哭,不會有人因為他過于夸張地表露感情而取笑他,也不會有人因為他那過度的孤獨和過度的悲傷而同情他,而抱抱他。

  他發(fā)現(xiàn)原來他是那么地渴望被別人擁抱,可從來沒有人會給過他擁抱。

  無論是他的生母,還是他的養(yǎng)父,還是他的哥兒們,還是那只蹦蹦跳跳的大花貓。

  他們都未曾擁抱過他,少有讓他體驗過那種坦誠的、不摻有雜質(zhì)的...愛。

  ...

  每個人生來都是殘缺的,這使得他們不盡完美。

  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缺陷,這是上帝對于我們這些放逐的靈魂的一種懲罰。

  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還有**。

  這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七宗罪過,也是這些罪過在折磨著我們。

  讓我們彼此之間充滿著怨恨、排擠與偏見,人是沒辦法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因為他們的心臟終究無法相連、無法共通。

  每一個大腦都只能依靠同一顆心臟泵血,每一個心臟里回流著同一樣的被記憶烙印過的血漿,再一次輸送回大腦。

  周而復(fù)始。

  因為記憶不同,所以大腦不同。

  因為不斷過濾的血漿不同,所以每個人的選擇不同。

  不同的不同造就了差異,不同的差異造就矛盾,有的人是矛,有的人是盾。

  矛總喜歡自以為是地戳入別人,意圖尋找展現(xiàn)自己鋒芒的機會,可總是會誤傷。

  而盾則總是固守,以拒絕的方式抵抗外界,生怕會有一根粗魯?shù)拿踢M來,惹來一身累累的傷痕。

  可即便如此,它們也都還是會嘗試著試探,樂此不疲地重復(fù)著傷害別人,或者被別人傷害的過程,渴望在這博弈與廝殺并行的其間尋找到可以撫平一切傷痛的...愛。

  每個人都渴望愛,因為愛是撫平傷痕的靈芝妙藥,但每個人都會抗拒愛,因為愛會讓人忘記了傷痛。

  變成一個逆來順受的傻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