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六朝漢臣

第七十八章:年輕的王賀開始踏上自閉路

六朝漢臣 土豆劉 3090 2021-04-15 23:51:32

  王賀笑容滿面,也不掙扎,任憑孔安國拖著自己前進。

  來到墻邊。

  拱手,作揖而拜。

  “見過司公。剛剛為孩子們分完飯菜,招待不周,請多見諒?!?p>  司匡報之以微笑,拱手還禮,“王公客氣了,在下來的唐突,希望沒有打擾到墨家。”

  “司公來此,乃吾墨家之福分?!蓖踬R笑著揮揮手,“君允許墨家從流民孩童中挑選有天分之人,此傳承之恩,我墨家定銘記在心。”

  一旁激動的孔安國被這客氣勁兒整得,受不了。

  直接開口打斷。

  “好了,諸君就別在這里寒暄問暖了,正事要緊!”

  王賀眨眨眼,扭頭,看著孔安國,直呼,“子國,這么急著把我拉過來,所為何事?”

  (孔安國,字:子國。)

  “君可攜帶《算表》?”

  “這是自然。我墨家場面和數(shù)打交道,《算表》必須隨身攜帶?!?p>  “太好了!借吾一用!”

  “哦?!?p>  王賀應了一聲。

  隨即當著二人的面,提起左袖,右手伸進去,不斷摸索。

  不一會兒,一卷特殊的竹簡被他掏了出來。

  這份竹簡與平常的竹簡相比,構(gòu)成的竹片,長了許多,并且,還很纖細。

  他不由分說,遞給孔安國。

  “給。”

  “多謝!”

  孔安國笑嘻嘻地接了過來。

  也不嫌地面臟,直接一屁股坐下。

  把《算表》打開,平鋪在腿上。

  開始查閱數(shù)字。

  這玩意兒相當于一個計算器,作用的思想,類似于乘法分配律。

  孔安國心中默算。

  把47分成了40與7,把98分成了90與8。

  緊接著,按照查閱順序。

  在第一行分別找到7、40對應的竹片。

  隨后,

  又在第一列分別找到8、90對應的竹片。

  右手的握著的木炭在地面上劃著,把數(shù)字橫縱交叉的數(shù)字記錄下來。

  3600、320,630,56。

  隨后,按照常規(guī)的計算方法,把這四個數(shù)值相加。

  3600+320+630+56=4606。

  結(jié)果相同!

  王賀有些不明所以,在好奇心驅(qū)使下,輕聲詢問,“子國,你這是?”

  然而,孔安國沒有回應。

  這位孔氏次子的面孔,只有癲狂,興奮,喜悅,狂歡!

  僅僅一次體驗,他就陷進這種暢快的計算中。

  顧不上和他人對話,直接自己給自己出題,想要二次驗證!

  這種學習到新知識,并且用舊知識驗證成功之后產(chǎn)生的快感,太爽了。

  手腕抖動。

  在黃樸樸的地面上,寫下兩個數(shù)字:32×73。

  隨后。

  豎式、《算表》齊動。

  “子國,子國?”王賀皺著眉頭,呼喚著。

  他越發(fā)看不懂孔安國的行為。

  這是瘋了?

  司匡雙手環(huán)胸,注視著孔安國,“文明觀猴”。

  且笑嘻嘻地提醒王賀。

  “王公毋急,孔兄這是在感受豎式的魅力?!?p>  “豎式?這是什么?”

  “使掌握九九乘法表的稚子,在幾十個呼吸之內(nèi),算出一切乘法的計算方式?!?p>  王賀眉頭一沉,后退一步,與司匡拉開距離。

  瞇著眼睛,上下打量,又搖搖頭,假笑,沉聲。

  “司公真是喜歡開玩笑,世間怎么可能存在這種東西。先秦諸子可從未提及過這種方法?!?p>  “先秦當然不可能有,這是我參悟九九乘法表后,得到的內(nèi)容。”

  王賀眼神逐漸變得犀利,臉上的笑容,漸漸凝固了,眉頭上的皺紋橫著,化成了一個川字。

  “公莫不是在開玩笑?”

  “剛才孔兄也是這么認為的。”

  司匡笑瞇瞇地指了指坐在地面,興致勃勃的孔安國。

  王賀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孔安國身上,臉上的凝重,又加深一分。

  自從加入墨家后,他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待在稷下。

  因此,他和孔安國相識很久了。

  孔氏這一代人,孔臧年紀大了,怕是命不久矣。

  而孔武則是身體不好,唯一能挑起孔氏大梁的,只有子國。

  因此,孔家很多珍貴資源,都盡量向孔安國傾斜。

  在龐大資源地澆灌下,孔安國已經(jīng)是儒家大儒之下,首屈一指的人物。

  如今,這位儒道的天才,竟然沉浸在這種名叫“豎式”的方法中無法自拔。

  王賀那顆堅定的心,忽然,有些顫抖。

  自信心,不足了。

  雖未見識孔安國在數(shù)術(shù)上的造詣,但相信,絕不會比自己差。

  稷下有一句話:

  若想證明數(shù)術(shù)過人,就去與墨家王賀、農(nóng)家落下閎、儒家孔安國切磋一場吧。

  如今,稷下數(shù)學三霸之一的孔安國竟然對這種方法俯首稱臣……

  王賀上齒咬唇,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抬頭,注視司匡,目光炯炯,神態(tài)松弛,請求,

  “公可否指點一二?”

  “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隨后,司匡又摸出來一塊木炭,把給孔安國講述的內(nèi)容,又原原本本地向王賀講述一遍。

  ……

  一刻鐘后。

  地面上。

  孔安國旁邊,多了一個手握木炭、盤膝而坐、情緒激動,臉色深紅,猶如煮熟豬肝一般的男人。

  王賀拿著木炭,瞅著《算表》,一遍又一遍的驗算。

  在地面上,用新學的“符號”,向數(shù)學新高峰攀登。

  ……

  又過了一刻鐘,孔安國率先站了起來。

  用手拍了拍身上的土,激動的心情尚未退卻。

  在他的帶動下,王賀也站了起來。

  “孔兄,這種方法如何?”

  “妙不可言!”孔安國面色紅潤,“由此觀之,這種方法,利大于弊!”

  “司公大才!”王賀激動的語無倫次,“若這種方法通行天下,沉浸在數(shù)學之道的人,皆會對公稱師?!?p>  一種符號,蘊含的方法,竟能容納加減乘除。

  這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

  這可是比先秦諸子更進一步!

  如果不是礙于身份,他現(xiàn)在就磕頭拜師了。

  王賀低著頭,像看一個美人兒似的,盯著地面上剛剛親筆書寫的豎式。

  舔了舔嘴唇。

  他感慨萬千,直言不諱,“若用這種方法,球的體積運算,將會更加簡單了。將外接立方體體積求出,再分之十六分,取九分,就容易多了?!?p>  “唉,等等!”

  司匡忽然眉頭緊蹙,掏了掏耳朵,懷疑自己聽錯了,特意問了一句。

  “球的體積,為外界立方體的十六分之九?”

  “對啊?!蓖踬R用相當平常的語氣,說著,“難道司公不知道嗎?”

  司匡壓低眉頭,吧唧一下嘴,“這不對吧?!?p>  王賀聲音慷鏘有力,對著三河之地拱手,雙眸中充斥著崇拜的小星星,“此乃北平侯所得,不可能有錯!”

  “敢問,北平侯按π值為幾計算?”

  “π?這是什么?!?p>  司匡挑了挑眉,“圓周與直徑的比值!”

  “啊,周三徑一是自古以來的道理呀?!?p>  “怪不得!”

  “司公?”王賀與孔安國對視一眼,一時間搞不懂司匡的意思。

  司匡用左邊的牙齒輕輕咬著口腔內(nèi)壁,低聲罵了一句,“真是誤人子弟!”

  王賀有些不悅,“君這是作甚!為何辱罵我大漢已故數(shù)學宗師?為何瞧不起我大漢歷代數(shù)學家所得大道?”

  “大道?”

  司匡輕蔑一笑,搖了搖頭。

  蹲下,隨便撿起來一塊小石子。

  在地面上畫了一個圓。

  “若那是大道,吾這種名叫割圓術(shù)的方法,又算得上什么?”

  說完。

  不等二人呵斥,匡開始陳述要點。

  并且,用那塊鋒利的石子,刻畫地面,在塵土上留下一個纏繞著密密麻麻線條的圓形圖案。

  “吾曾將圓等分,發(fā)現(xiàn)一個名為‘極限’的道理: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p>  司匡大體地將圓分成了幾份,然后指著說道:

  “從圓內(nèi)接正六邊形開始割圓,依次得正十二邊形、正二十四邊形……,割得越細,正多邊形面積和圓面積之差越小。你看,割完之后,所得數(shù)值進行除法運算,最后得之!”

  “具體的計算過程太過麻煩,我給你一個更加簡單的方案?!?p>  司匡拿著石子,在圓的旁邊進行注釋:計算二十二除以七與三百五十五除以一百一十三。

  “只要你回去仔細研究,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組數(shù)值的特殊性?!?p>  “我也不賣關子了,真正的圓周率為:三點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三五……后面數(shù)值極多,算之無益,我未繼續(xù)算下去。”

  “所謂的周三徑一,不過是個笑話罷了!吾敢斷定,球的體積,絕不是外接立方體的十六分之九!”

  “你!”王賀眉頭緊蹙,駐足而立,雙眼直勾勾地盯著地面上的內(nèi)容。

  內(nèi)容在腦海中思索。

  腦海中開始構(gòu)建虛擬模型。

  圓!

  嵌套正六邊形。

  切割!

  嵌套正十二邊形。

  切割。

  …

  如此往復……循環(huán)下去。

  王賀一直思考到正四十八邊形。

  頓時。

  汗毛炸裂!

  強烈的窒息感襲來。

  他不知所措地看著地面上的那個圓。

  因為涉及的運算量太過龐大,他沒有直接計算,只是通過切割的方法,簡略探索。

  雖未動手驗證,但是,大腦中的直覺一直在反復強調(diào):方案可行。

  將一個圓反復切割……

  一般人做不到這種行為。

  這是有多無聊?

  他的身體好像被鬼怪控制了。

  渾身無力!

  雙腿發(fā)軟!

  整個人動彈不得。

  只能在原地呆呆地注視地面。

  而一旁的孔安國忽然舉手,支支吾吾的,“司公,這種方法似乎很巧妙,只是……吾……有一個問題……”

  

土豆劉

有個兄弟在評論區(qū)問,因為用戶等級不夠,我沒法直接回復。   在這里說一下好了:   根據(jù)我查的資料:   大寫數(shù)字——壹,貳,叁是武則天發(fā)明的,在明朝朱元璋時期通用的。   而:一、二、三,則很早就出現(xiàn)了。   感興趣的可以查一下《算表》,出土的資料上有“一、二”這種數(shù)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