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半百故事

半百故事

斌山來客 著

  • 短篇

    類型
  • 2021-03-10上架
  • 69453

    已完結(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第一章模糊年代

半百故事 斌山來客 3690 2021-03-10 08:48:55

  不經(jīng)意間,今天就是2021年元宵節(jié)了。半百又三的我成為啃企一族(就是未到退休年齡,企業(yè)發(fā)一部分薪酬就可以回家休息)已經(jīng)17個月啦。今年的春節(jié)比去年略顯輕松,戴上口罩,至少可以看看電影,逛逛都江堰、看看青城山。初八跟著好評看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以及近期的電視劇《山海情》、《愛的厘米》讓我的淚腺發(fā)達了不少。里面的許多故事讓我產生共鳴。于是乎,我就有了把我的半生故事寫出來的想法,故事很零碎,但全部都真實。我想把他留給我們的那個時代的同齡人,把他留給孩子們。

  據(jù)媽媽說我出生于1968年冬月20日太陽快落坡的時候,名字就叫二娃子。出生地富河省XX縣金尤公社七大隊第二生產隊余家高屋基,那里依山畔水,樹木成林。家門口就是河,在家里都能聽到嘩啦啦的河水流向10多米落差的小溪。

  小溪穿過良田把全隊200多人分成兩邊,一邊是譚家灣,一邊是余家高屋基。隊里的娃就4個姓,譚家灣以譚姓為主加一戶龍姓,高屋基以余姓為主加一戶梨姓。

  1975年前,自己的記憶比較模糊。那個年代,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子,我一般都跟同齡的或者比我小一點的伙伴玩耍。梨二娃、梨建娃、余三娃子、余紅娃子、余冬娃子是我的死黨。

  春天,萬物復蘇,我們成天在竹林中,在山坡上到處去找鳥窩,掏鳥蛋。鳥蛋一窩有3-6個,蛋特小。殼很薄煮出來很不好剝。很多時候,蛋還沒有拿回家就已經(jīng)玩壞了。

  4、5月育秧苗時,是最好的捕黃鱔和泥鰍的季節(jié),晚上拿個燈籠,拿著自己用竹片加工成鋸齒狀的木夾子,到秧田、水田里夾黃鱔。看著別人收獲滿滿,我和哥哥也躍躍欲試,于是哥哥自己做了夾子,晚上帶著我去大干了一回。這時的水還是有點涼的。晚上的黃鱔比起白天要懶散的多,容易夾住。水田里的魚很多,在燈光下輕輕的擺動,可是如果能抓住夜間的魚那才真的是高手。忙乎了一晚上,收獲滿滿的哥倆回到家,取來家里的自制大木腳盆,倒立笆簍,見證成果。倒、倒、倒,怎么不出來呢?“只有一條黃鱔?”“不可能呀!”“真的就只有一條,并且是被夾死了的。再仔細一看,哎!原來裝黃鱔的笆簍底部有一個洞,黃鱔早就逃生了。

  夏天,是我們最快樂的季節(jié)。家旁邊的河是我們的最愛。盡管我們開始還不會游泳,但我們成天泡在水里洗澡,如魚得水。中午,我總是閉著眼睛等爸爸媽媽睡著了,等著小伙伴發(fā)出的聲音信號,輕輕的從床上爬起來,一溜煙的奔向小河里。安全是父母們最擔心的事情,我們幾個小伙伴都有過差一點被淹死的經(jīng)歷??筛改杆麄兂商烀Φ幕杼旌诘?,精疲力盡,的確也沒有多少時間來管我們。我自己因為洗澡差一點被淹死,幸好被堂叔發(fā)現(xiàn),救生命于危難中,為這事,我哥被父親打的遍體鱗傷,因為這次洗澡哥哥在場,父親責怪哥哥沒有把弟弟照顧好,事后沒有給爸媽匯報,從這后我就只好跟我的小伙伴一起洗澡玩耍了。梨超貴叔叔為了防止梨二娃、梨建娃兩兄弟去河里洗澡,就在孩子的肚皮上用鋼筆胡亂的畫上印記,可是河的吸引力遠遠超過挨打受罰。洗完了,怎么辦呢?紅娃子家爸爸是鐵路工人,他家里經(jīng)常寫信,有筆和墨水,拿來胡亂的畫上,回家他父母早已忘了印記的符號,過關??墒切疫\不是天天都有,有一天我們在河里玩的正歡,梨叔叔去大隊辦事路過橋上,一下發(fā)現(xiàn)他的兩個孩子都在河里洗澡,氣的咆哮如雷,揪回去一陣暴打。不過三天后,照洗不誤。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先后在7歲前無師自通的條件下都學會了狗刨,所以現(xiàn)在的孩子說游泳學不會,我會很驚訝。

  夏天也是我們最忙碌的季節(jié)。一場大雨,田里的水滿出來了,我們就拿著家里擔土的撮箕,到河溝里去攔水捕魚,那時候的魚真多,每次漲水都能撈到好幾斤。到了枯水期,我們就光著身子下到小溪里,沿著小溪的兩邊伸手去洞里摸螃蟹,生產隊里的社員最煩我們,說我們把溪邊的土都扣松了,會引起兩岸垮塌。每次把手伸進洞里,都會被螃蟹的大鉗子鉗住,痛的哇哇大叫,但我們卻和螃蟹一樣都抓住對方不放手。抓住后用桑樹皮把大鉗子栓起一串提回家。那時我們不知道螃蟹這么營養(yǎng)也不知道這個怎么吃,很多時候就丟給豬吃,當我們看到豬被螃蟹鉗住鼻子使勁擺動它的長嘴巴時,我們開心的笑到短氣。稻子成長期,我們拿著自己用曲別針做的魚鉤,砍一根細長的竹子,綁上媽媽縫衣服的黑線,在潮濕地挖幾條蚯蚓,沿著田坎查看,有洞有水泡的地方釣黃鱔,很好釣。稻子快成熟時,我們就去釣青蛙。當然我們也要幫家里干一些農活,5歲就開始燒火做飯是最基本的。夏天從苞米杠上把苞米掰下來是最我最不喜歡的工作。苞米桿的葉子異常鋒利扎人,一場農活下來,手臂、背上畫滿一道道血刀痕,遇上汗水,痛的不得了。

  夏天是我們脫皮換色的季節(jié)。天天光著身子,太陽直射,皮膚曬得又黑又亮,在水里一泡,幾天就掉皮。小伙伴常常坐一圈,互相撕掉背上飄著的肉皮,每撕下一塊,下面的嫩肉就顯露出來。用嘴一吹,任快樂在空中飄曳。

  冬天,天氣好時我們就爬上山坡到處游蕩,到柏樹上去尋找走尿殼(據(jù)老人們說這個可以治療孩子尿床,估計就是現(xiàn)在說的螵蛸),黑黃的,長滿紋路。每找到一個,興奮不已,從樹上掰下來,快速丟進嘴里,一嚼里面的汁噴的滿口都是,覺得非常享受,吃完充滿信心,今晚不會再尿床了。到了隆冬,家家戶戶都貓在家里,一人一個烘籠(竹子編制、泥巴燒成的瓦片碗狀物組成的籠子,里面裝滿熱的炭火用于取暖),大人們做著縫補衣服、趕制過年手工布鞋的活兒。我們幾個小伙伴聚在一邊,拿著用完的雪花膏的小盒子,在里面放上伙伴們從家里偷來的過年的臘肉,那個烤出的肉發(fā)出吱吱的響聲,香氣飄滿整個屋子,我們一人一小點的分而食之,那美味永遠在我的記憶力無法忘記。有時我們也在籠子里放幾粒豌豆,啪啪啪爆破飛濺,找老半天也找不到,所以吃進嘴里的大多烤的焦糊。

  那個年代是缺衣縮食的,每天都覺得饑腸轆轆。食物是寶貴的,肉食、水果更是奢侈品。為了自己的肚子,發(fā)生了許多可說可笑不可揚的故事。

  一天下午,小伙伴們再次來到小溪里逮螃蟹,途中一小伙伴說,“嘿,這河邊上的絲瓜長得不錯,我們摘回去煮來吃哇!”幾乎沒有討論和質疑,大家都爬上了邊岸,摘下三根快速溜到小溪里(走岸上目標太大,容易被發(fā)現(xiàn)),躲躲藏藏就跑回了我的家里。加水、點火、拉風箱、絲瓜去皮、絲瓜切片、下鍋,不用細分工,第一次就如此密切的配合真令人難以置信。在我工作后,做了作業(yè)長,看到有的員工群體作業(yè)時,總是配合出錯,心理老是不舒服。終于煮熟了,放一點鹽,大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的津津有味。吃完,小伙伴們躺在椅子上,斜坐在凳子上,互相打鬧著,都沉靜在今天的幸福杰作中。這時傳來冬娃子的媽媽的責罵聲:”那個背萬年時的把我的絲瓜摘了,........”.這時大家一下懵了,尤其是切絲瓜切得飛溜的冬娃子更是傻傻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可能許多讀者不理解,怎么會摘到自己家里的會不知道?在小溪里看上面密密麻麻的一家一家的一小塊自留地,是分不清楚的。那時還是集體所有制,大部分土地歸生產隊,每家有一小塊可以自己栽種的土地即自留地。

  馬三娃是我一個堂祖父的外孫。家里四兄妹,排行老三。因家里人多,口糧就成了問題,就被送到其外公家。他是外來人員,當然就沒有小伙伴玩。為了入伙,也是絞盡腦汁。一個夏日的下午,馬三娃大喊我們去他外公家玩。我們幾個小伙伴的確也閑的無事,就東竄西晃的到了他家。馬三娃把我們帶到灶屋(相當于城里的廚房),站在灰沿(隔斷柴火灰和柴火的石板)上,揭開鍋蓋,拿起大勺就給我們舀肉湯。哈哈,我們也不含糊,自覺的排成一排,非常有序的享受著這美味。就這樣你一勺我一勺,半鍋肉湯很快就被我們給喝光了。喝完后,我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從明天開始,馬三娃可以和我們一起耍了??斓酵盹垥r一點都不餓。正尋思怎么找個不想吃飯的理由時,遠處傳來了堂祖父的叫罵聲、馬三娃的哭喊聲、急促的腳步聲。跑出門一看,堂祖父手里拿著菜刀正在追趕田坎上狂奔的馬三娃,我自己站在那里不停的哆嗦,魂魄早已飛出。

  那時的水果品種不多,種的也較少。一天小伙伴提議晚上去隔壁隊里偷李子,好吧,說干就干。乘著家人忙著洗刷碗筷,一溜煙的與早已等在河邊的小朋友直奔三生產隊。農村的夜很靜,光線也不是很好。偷偷摸摸的到了李子樹下,在這里可以聽到鄉(xiāng)親們說話的聲音。開摘吧,可一碰樹枝,李子就咚咚的掉落在稻田里,嚇得腿只打哆嗦。好不容易,小伙伴說可以收工了。自己轉身就往家里逃去,嚇出的汗水早已裹滿全身,整個人就像剛從水里撈出來的一樣。跨進大門,父親正荷槍實彈的等著呢,“跪下,自己說自己錯沒有?以后怎么改?”然后一陣小打。最后二十來個李子一個也沒有吃。

  農村如來一個遠方的客人,那可是小伙伴們的最愛。我們會飛快的跑到鄰居的大門口,擠靠在堂屋(相當于城里的客廳)兩邊的門框邊上,等著收獲一兩顆水果糖。得到一顆,就放在包里,留著給母親。得到兩顆,就留一顆給媽媽,然后一顆給自己,用牙齒咬斷給妹妹一半,自己的那一半時不時的拿出來舔一舔,然后在用糖紙包好放在褲兜里。那時的奶糖可是很稀罕的,我三祖父的女婿是工人,他來看望三祖父一家,頗為大方,第一次讓我們認識了奶糖。我的一個堂叔拿著得到的奶糖剝開糖紙就往嘴里塞,上下牙齒使勁一咬,然后在張開,準備下一次咀嚼。哦豁!牙齒掉了一顆。從這以后,我們明白了,奶糖是不能像水果糖那樣使勁的嚼碎吃的。

  那個年代,農村孩子幾乎就沒有見過什么玩具。自己做,大家玩,快樂一點也不少。

  好不容易找到的8號鐵絲簡直就是寶貝。我們根據(jù)其長度把它繞成圓環(huán),預留下一小節(jié)在頭部彎一個U型鉤,鉤與余下的鐵絲成90度,然后綁在木棍上,就這樣一套鐵環(huán)就做好了。誰要是有一個大鐵環(huán),準會引來小伙伴們羨慕的目光。

  田坎上叮叮當當?shù)蔫F環(huán)聲,奔跑的腳步聲,兩人快要相撞的尖叫聲,鐵環(huán)掉入水田里的“叮咚”聲。給忙碌的村莊增添了不少活力,也給我們帶來不少樂趣。

  現(xiàn)在的陀螺,原來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地牯?!?。我們見哥哥們玩,自己也是手癢癢。尤其是在曬壩里,我們看余三娃把那個地牯牛纏繞在系在棍子上的繩子上,然后放在地上,手持棍子的右手用力一揮,那地牯牛就在地上快速的旋轉了起來。緊接著他就一鞭子一鞭子的噼啪噼啪的抽打,那地牯牛就旋轉的更快。小伙伴們簡直是驚呆了,眼珠子都快掉落地面。好不容易讓我們玩一把,可還沒有旋轉起來就被收回去了。小伙伴們很不樂意的散去,“哼,不就是上面一個圓坨坨,下面一個錐尖尖嗎?我自己做一個”?;氐郊宜奶幩褜A木棒,拿起劈柴刀自己咔嚓咔嚓的劈削,盡管削的不是很圓,但與地牯牛的形狀也差不多。幾天后,大家又聚到曬壩,開始曬自己的杰作。噼噼啪啪的響成一片。“怎么我們的沒有三娃子的轉的久呢?”“咦!我的是我爸做的。”“難怪,你爸是石匠,當然厲害。”隨著我們不斷摸索,我們對地牯牛和鞭子都進行了改進,把地牯牛的尺寸盡可能做到1:1,鞭子最好用浸水的雞腸帶或者桑樹皮?!暗仃襞#炜燹D。敢偷懶,挨一鞭?!背⑴苤?,多少快樂在其中。

  “余紅娃子有一兩天沒有來玩了,在做什么呢?”“我們跑他家去看看哇?!薄凹t娃子,紅娃子?!薄鞍ィ 敝灰姖M臉泥巴的紅娃子從堂屋門口處探出頭來。“哈哈哈,大花貓?!毙』锇閭兏呛闷?,跑進一看,好家伙,家里擺了一堆泥巴,正在做泥巴汽車?!斑?!跟電影里的汽車還真有些像?!薄澳钱斎唬以谖野帜抢镆娺^真的汽車?!睅滋旌?,紅娃子每天用麻繩拖著他的泥巴汽車,行走在鄉(xiāng)間田坎上,可神氣了。沒有想到的是兒時的汽車夢在幾十年后變成了現(xiàn)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