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開局一個碗,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大明朝,到朱棣起兵靖難,伐漠北、征安南、下西洋、著大典,接二連三的壯舉足以顯示大明進入盛世。
朱瞻基作為大明王朝接班人,從小受到的教育使他看待問題的眼光和格局遠高于普通人,他一直很清楚,雖然大明看起來四海升平,但是,暗潮之下仍有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并非北元殘部,也非靖難遺孤,而是一個字——錢!
這個錢并非說朱瞻基喜愛金銀,畢竟是要當皇帝的人,全天下的財富都是老朱家的,區(qū)區(qū)金銀算的了什么?
錢的問題,就是民生問題,因為老百姓衣食住行都需要錢,以前沒有人從事經(jīng)濟金融方向的研究,認為錢幣的流通很簡單,朝廷制錢就可以了,但是朱瞻基敏銳地發(fā)現(xiàn),小小的銅錢遠沒有那么簡單。
所以,當林墨說起自己的話本可以比別的話本多賣錢,朱瞻基一下子聯(lián)想到,為何同樣的東西,有的卻可以多賣錢?
如此說來,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多賣錢?
大明總共就這么些錢,多出來的錢是哪的?
林墨并不知道面前這位黃公子心中所想,但是人家問起來,說說也無妨。
“一件商品的價值是恒定的,但是價格卻可以上下浮動,白蛇傳可以賣一百錢,也可以賣兩百錢,就看有沒有人買?!?p> 朱瞻基感覺到距離自己的問題越來越接近了,便繼續(xù)問道:“明明值一百錢,如何能讓人愿意掏兩百錢去買呢?”
“這就是市場的需求,比如說黃兄你喜歡看話本,看到一半,是什么感覺?”
“當然是想看到后面的部分?!?p> “這時候如果告訴你,后半部分需要花錢買,你愿意嗎?”
朱瞻基思索一會,說道:“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買?!?p> “這就是了,原本一百錢的話本,被我賣了兩百錢。價格在價值的基礎(chǔ)上翻了一番?!?p> 朱瞻基點了點頭,問出自己心中的問題:“若是話本可以這般操作,其他商品是不是也可以?”
“當然了,就看你能不能賣出去,營銷也是一門學問。”
“大明朝的錢就這么多,若是所有的東西都能賣出高價,錢從哪來?豈不是悖論?”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經(jīng)濟金融了,林墨并沒有意識到問題開始跑偏,繼續(xù)說道:“大明朝的錢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莫非,林兄的意思是,加印大明寶鈔?”
朱瞻基略感失望,本以為能收獲些有用的東西,卻沒想到,此人也沒什么真本事。
如果加印寶鈔能解決問題,放開印就好了,紙鈔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想印多少印多少。
朱元璋開國之初,由于銅的產(chǎn)量低下,相對應(yīng)的銅錢鑄造也非常困難,面對這種情況,朱元璋的解決辦法是設(shè)立寶鈔提舉司,大量發(fā)行紙幣,即大明通行寶鈔。
為了全力推行寶鈔,朱元璋下旨禁止民間金銀交易,禁止實物交易,只要大于一百文錢的交易必須用寶鈔,否則就會被治罪。
很明顯,老朱同志并沒有金銀本位的概念,寶鈔想印就印,朝廷賑災(zāi)印寶鈔,賞賜大臣用寶鈔,外國使節(jié)前來納貢也給人家寶鈔。
當初朱棣首次出征漠北,大勝而歸,朱元璋一高興,賞錢一百萬貫,當然了,還是寶鈔,而且是現(xiàn)印的!
也不知道朱棣拿著一張面額一百萬貫寶鈔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在沒有相應(yīng)數(shù)量金銀作為支撐的前提下,無限制地發(fā)行大明寶鈔,立刻引起通貨膨脹,最開始一貫寶鈔等同于白銀一兩、銅錢一貫,可以折換米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至洪武三十年,一石米則需要十貫寶鈔。時至今日,一石米居然要五十貫寶鈔。
寶鈔迅速貶值,失去了它應(yīng)有的作用,眼看局面就要失控,朱棣只好恢復(fù)了金銀和銅錢交易,特別是鄭和下西洋之后,海外的白銀逐漸流入,使得銀子開始成為主要貨幣之一。
朱棣只管騎馬打仗,開疆拓土,但是朱瞻基性格縝密,而且因為他本就出生于戰(zhàn)亂年代,對民間疾苦多有了解,他很不理解,為何寶鈔上明明印的五十貫,卻只能當做一貫來使用,這個問題曾經(jīng)請教過很多人,但是,即便是當朝首輔楊士奇都無法給出答案。
想想也對,連楊師傅都回答不出,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書生,怎么可能會知道?
“單單加印寶鈔,只會讓寶鈔貶值,我說的大明的錢并非一成不變,指的可不是寶鈔?!?p> 猛然間,朱瞻基眼前一亮,趕忙問道:“林兄能否詳細說說?”
“可以是可以,只是……”
看到林墨的反應(yīng),朱瞻基當即說道:“林兄有什么條件,但說無妨!”
“不是那個意思,”林墨為難地說道,“就怕一時半會說不明白?!?p> “林兄盡管說來,在下洗耳恭聽!”
林墨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涉及到很多專業(yè)名詞,跟你講了你聽的懂嗎?
“朝廷大肆印刷紙幣,必須有金銀本位做基礎(chǔ),否則會造成通貨膨脹,我剛才所說的大明的錢并非一成不變,指的不是貨幣,而是國民生產(chǎn)總值?!?p> 朱瞻基:……
“我這么說你能聽懂嗎?”
朱瞻基如實地搖搖頭,說道:“聽不懂!”
“算了算了,”林墨擺擺手,說道,“不討論這些了,國民生計問題是皇帝老子該操心的事,我們還是聊聊話本吧,黃兄若是喜歡,我把結(jié)局篇送你一冊?!?p> 朱瞻基哪里還有心思聊話本,他現(xiàn)在滿腦子里想的都是林墨的話,什么通貨膨脹,什么銀本位,國民生產(chǎn)總值,這些詞匯雖然聽起來都很陌生,但是有一種感覺,這就是自己苦苦尋找的答案!
想到這里,朱瞻基哪里肯罷休,正待發(fā)問,突然身后傳來啪嘰一聲,好像是什么東西打碎了。
紀綱裝作一副驚慌的樣子說道:“是小的不好,打碎了林公子的茶碗,真是抱歉?!?p> 林墨看著地上的茶碗,心說這兩天夠倒霉的,連著摔了兩個碗,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這下更是雪上加霜……
朱瞻基此時正在興頭上,怎會擔心一個碗,正待繼續(xù)發(fā)問,突然感覺后背上有人輕輕拍了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