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周瑜的病勢一來就牽延很久。
吐血的痼疾還沒好,又感染了風寒。孫瑜謹遵周瑜的督令,按兵不動,讓士兵進駐到麻保二屯的山上屯田。又四處尋找麻保二屯的水源。一晃一個月過去了。孫權還沒有得到丹陽郡的任何消息。
孫權心里嘀咕,這次的飛白書事件,對周瑜和自己的關系是個巨大打擊。
周瑜自己提出去丹陽協(xié)助平滅山越人,孫權細細想來卻并不欣喜。
他固然對周瑜的能力是放心的,只是覺得這整個過程完全不是周公瑾的風格。
雖然他們彼此沒有明說,但自建安八年以后,周瑜曾不只一次地說過,以后再出征,都由主公掛帥,他自己做前部大督。
這表明了是要把戰(zhàn)功和威名都留給孫權。誰不知道,公瑾做前部大督,作為主帥的人兵不血刃只要坐等捷報就行了。
那時的周瑜真正是把自己當成了哥哥伯符,因為以前打江東時,周瑜就時常是孫策的前部先鋒。或者兩人各領一支兵馬,左右攻擊。
而這次,周瑜問也沒問他這個主公,就請命去了丹陽。
公瑾在丹陽是有人脈和根基的。當年他任春谷長時,頗得當地的士族鄉(xiāng)紳擁戴,普通百姓也對周郎喜愛有加。而且現(xiàn)任丹陽太守孫瑜,雖然是自己的堂弟,卻視周瑜如恩師一般。對周瑜言聽計從,唯他馬首是瞻。
他們在一起,會不會。。。孫權煩惱地搖搖頭。心里另一個聲音說:你太多疑了,周瑜是你的仲兄,在兄長的陵前曾經立過誓言,生死無悔,永固江東。你這樣的猜忌,只會讓公瑾哥哥寒心。
正在書房里來回踱步,神色呆滯的孫權,早已經被吳太夫人仔仔細細地觀察了很久。
“權兒,你是不是在擔心公瑾?”
母親的突然到來嚇了孫權一跳。
“見過母親,已經一個月了,既無捷報,也無例報。。。這不是公瑾的風格。。。我是有點擔心”孫權低聲說。
“是啊,你既然擔心公瑾,派人到丹陽看看不就全清楚了?”
“母親說得是,聽說西面黃祖又不老實了,蠢蠢欲動。派武將去,怕公瑾多心,我們這里也離不開。還要防著黃祖。文官么,母親看我廷上的文官,自張子布以下,誰有那個膽量到前線去?還是這么危險的前線?!睂O權嘆了口氣。
“明日廷議之時,詢問一下百官么。說不定有個人愿意去呢?”
孫權心里暗暗佩服母親的洞察力,果然文官中有人自告奮勇去丹陽郡犒軍,其實是去探聽周瑜的消息。
“諸葛先生,這丹陽郡處于和山越糾纏之地,兵戈交錯,先生不懼么?”
“主公,諸葛瑾食君祿,就當為主分憂,我微服前往,不帶很多人馬,只要不引起山越人注意,應該無妨。”諸葛瑾躬身道。
“好,有勞子瑜了。我即日挑選三五個能干的護衛(wèi)陪同子瑜前往?!睂O權點頭。
---------------
諸葛瑾回到自己的府里,再次來游歷東吳的二弟諸葛亮迎了上來?!按蟾?,吳侯準了?”
“你還說得真對,吳侯果然想讓人去巡視丹陽?!敝T葛瑾一邊脫外衣,一邊說。
“大哥,這不是明擺著么?周瑜一月前就去了丹陽郡,到現(xiàn)在還沒任何消息,哪個做主公的不心里嘀咕?”諸葛亮笑笑。
“是,主公派我微服前去勞軍,只帶幾個扈從,要不是為了你去丹陽游歷,我何必去出這個風頭?”諸葛瑾道。
“是,是,全是小弟之過,多謝大哥幫助”諸葛亮一揖到地。
“我發(fā)現(xiàn)你是哪里有亂世,就去哪里?!敝T葛瑾諷刺地說。
“非也,所謂龍鳳之才,必對世事了然于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風土人情,不實地游歷,如何能知之確鑿。若不知之確鑿,豈非如趙括紙上談兵?”諸葛亮笑著說。
“好,我們一起去吧,正好可以看看周瑜如何用兵。他在我們江東可是未嘗一敗的常勝將軍。“
諸葛亮一撇嘴:“哦,兄長,你把周瑜說得過于神奇了,日后我定要和他決一雌雄?!?p> “孔明啊,有大志固然好。然打仗不是兒戲。你雖然熟讀兵書,智計無雙,畢竟沒有上過戰(zhàn)場。有很多時候,戰(zhàn)場之上,不是計謀和策劃周全就定能取勝。還有很多因素,主帥的個人魅力,毅力乃至他平時對待部下的態(tài)度都有可能成為勝利的關鍵。”
諸葛亮不說話,只哼了一聲。
諸葛兄弟帶著幾個侍衛(wèi)輕車簡從地奔向丹陽。一路上觀光旖旎的江左風光,品嘗可口的南地美食。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