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吳滅越,越王勾踐降吳為奴。三年后,勾踐得吳王赦免,回到越國,接納范蠡文種滅吳九法,誓要一雪會稽被圍之恥。
美人計,九法之一。范蠡游遍越國只為尋得一個擁有傾國之貌的女子,苦尋數(shù)月未能如愿。一日,見一少女溪邊浣沙,這少女身穿一身青衣,面帶薄紗,睫長眼大,身材苗條,弱質(zhì)纖纖。范蠡大喜,便上前詢問。表明來意,得知此女來自楚國,面目丑陋,仰慕范大夫才華,特來越國,助越滅吳,以報吳滅楚之仇。
此女習得一法,可造皮囊改變一個人的容貌,只是此法需受挖骨灼膚之痛,此后常伴有心痛,只有不足三月壽命。范蠡一驚,越國不缺舞,樂,禮法之人,只是容貌天生,不可強求。如若真能改其樣貌,此事可成。
范蠡差人帶來一女死囚,命青衣少女改之。
不日,青衣少女帶著改后的女死囚來到范蠡府上。女死囚赤身立于范蠡面前,范蠡不敢信其所見,道:“如果真有此美貌女子,愿與其歸隱于江湖”。
范蠡立刻差人叫上文種,帶上女死囚一同趕往宮中求見越王勾踐。
越王見得此女,貪圖此女容貌意圖將其留于宮中。范蠡勸阻道:“此女乃一死囚,名西施,越諸暨苧蘿村人士。為人刁蠻專橫,依其父兄橫行鄉(xiāng)里,百姓怨聲載道,必懲之以正民風。其容貌為一楚國奇人造皮囊改之,只有不足三月壽命?!?p> 越王大驚,范蠡諫言從越國選取數(shù)十體態(tài)相近的少女,教授他們舞蹈,音樂和禮法,使其談吐行為一致。再改其貌,贈予吳王,三月之內(nèi)一換,以前仆后繼之勢必亂夫差。
翌日,越王昭告全國,尋得愿為國盡忠且智,舞,樂擅長者十余人,由范蠡傳授舞蹈及亂吳之法。
一年后,赴吳日期將至。越王召見這數(shù)十少女,行為體態(tài)一致,對答整齊劃一無出入者。只是容貌差異較大。其中最美者名鄭旦,且沉穩(wěn)智慧。越王命不改其貌,與西子(皮囊之人)同往吳國,協(xié)調(diào)大小事宜。
數(shù)日后,范蠡帶上西子,鄭旦及數(shù)十護衛(wèi)前往吳國。同時,青衣少女同余下越國少女秘密潛入?yún)菄厣碛趨菍m外事先購買的一處宅院內(nèi)。文種則在越國選拔培訓(xùn)舞者,源源不斷的送往吳國。
范蠡向吳王獻上金銀細軟,吳王不為所動。當范蠡差人將西子,鄭旦二人帶上大殿,吳王大為驚喜,世間怎有如此美人?立刻重賞范蠡,并命人好生款待。
連續(xù)3月,吳王流連于西子,鄭旦二人的宮殿內(nèi),少理朝政。伍子胥大為惱怒,多次硬闖后宮諫言:勿戀美色,滅越除患再圖稱霸偉業(yè),常引吳王大怒,忌其以公謀私。
西子在吳王面前常言家鄉(xiāng)疾苦,父老都愿安居樂業(yè)永無戰(zhàn)事,動情之處無不落淚,吳王深感同情。
吳王王后多日未能見到吳王一面,甚是孤獨,對西子更是嫉恨,一日與其內(nèi)侍衣衫不整,廝混席間,內(nèi)侍道:大王多日未能寵幸王后,長此以往恐對王后不利。何不找來伍子胥將吳王引出西子宮殿,命一死士潛入殺之。吳王對伍子胥多次諫言以生怨氣,定會懷疑伍子胥,而非王后?;屎簏c頭稱是。
翌日,王后招來伍子胥,大談伍子胥輔佐吳王盡職之功,可吳王最近流連女色荒廢朝政,如若縱欲過度身體有恙,誤了吳國稱霸中原的千古偉業(yè)。并行叩禮道:“望伍相國多多諫言?!蔽樽玉愦篌@回禮:“自當拼死力諫?!?p> 不日,伍子胥求見吳王,大談興國誤國之道。吳王頻頻點頭稱是,可早已不耐其煩。伍子胥見吳王不為所動,欲行禮告退:“臣告退,只是不知大王多久沒有見王后了?!?p> 吳王大怒:“寡人家事不用伍相國操心?!?p> 伍子胥離開后,吳王欲前往西子宮殿。臨行前,吳王問內(nèi)侍:“寡人有多久沒有見王后了?”內(nèi)侍道:“已兩月有余?!眳峭跹鎏扉L嘆:“去見見王后。”
吳王見到王后,聊起了往事。先王闔閭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使國勢日益強盛。征戰(zhàn)四方,成就吳國霸業(yè),直至戰(zhàn)死。夫君為父報酬,勵精圖治,立一衛(wèi)士于門前,衛(wèi)士所言夫君尚且記得?
夫差道:“夫差,你可記得殺父之仇?”動情之處,夫妻二人抱頭而泣。
西子宮殿內(nèi),一黑衣人慢慢潛入。走到床榻前,黑衣人拉開紗簾欲拔劍刺之,可西子之美艷讓黑衣人不忍下手。遲疑片刻,西子醒來,見黑衣人大呼:“救命,有刺客。”話音未落,黑衣人立刻扯下紗幔系于西子脖頸,西子掙扎了一會慢慢沒有了動靜。西子的掙扎驚動了門外的侍從,黑衣人立刻用紗幔纏裹西子之身,一躍而出。宮外接應(yīng)之人連夜將尸首運出城外,系石其上,沉于江中。
鄭旦見西子被掠,立刻命貼身侍女出宮。侍女乘車到青衣女子宅院跪于廳堂,一眾女子立于兩側(cè),穿白沙。體態(tài)一致,樣貌清秀。只是從后屋傳來陣陣女子哀嚎之聲,甚是凄慘。片刻,青衣女子帶一女子從后屋出,著白衣,白沙遮面,白衣女子隨侍女出。哀嚎之聲不絕。
很快,有人將西子遇刺稟報給了熟睡中的吳王。吳王立刻穿衣趕往,不見西子,吳王大怒:“西子何在?”
鄭旦立刻跪地叩首哭泣道:“妾身有罪,沒有守護好姐姐,請大王治罪。”
吳王怒道:“所有人都給寡人去找,活要見人,死要見尸?!?p> 吳王走到床榻旁,撿起落在席上西子系于腰間的鈴鐺,仰天長嘆。
突然,一侍衛(wèi)來報:“西子已在花園找到?!?p> 吳王大驚:“是生是死,快帶寡人前往。”
西子捧心在眾侍女攙扶下,慢慢走動。見吳王,立刻支開眾人向吳王跑去,將昨晚之事向吳王哭訴。并稱有賊人企圖加害,已不敢住此宮殿,且思念家鄉(xiāng),望吳王仿其家鄉(xiāng)為其另建宮殿,吳王諾之。
吳王命人徹查行兇之人,無果??蓞峭鯀s暗暗懷疑是伍子胥與王后共謀。
不日,吳王命人在姑蘇建造春宵宮,效仿越地筑大池,池中設(shè)青龍舟,又為西子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越王勾踐得知,命范蠡精選越國能工巧匠及獨有稀奇之物一并獻給吳王,助其大興土木。
吳王大喜,重賞范蠡,命其暫留吳國營造春宵宮,委以大夫之職。
同時,王后宮內(nèi)。王后招來內(nèi)侍男寵詢問刺殺西子之事,內(nèi)侍道:“回宮之人來報,確已殺之陳于江中,絕無生還可能。西子再生,不知何故?!眳峭醪榇虤⑽髯又?,風聲已過。王后命內(nèi)侍男寵出宮賞死士金銀,問清原委,殺之。
內(nèi)侍男寵已公之名,離開王宮出城。進一農(nóng)舍,一滿臉胡渣,伸手矯捷,著素衣男子上前道:“我已在此等候多日,為何此時才來?!眱?nèi)侍問其是否事成。死士笑道:確已殺之,此等絕美之人如不在此等情景,定會強行占有,而后赴死又有何憾。內(nèi)侍聽罷,將一包金銀擲于地上,死士大喜立刻俯身撿地上金銀。內(nèi)侍在其身后,拔出腰間寶劍向死士后心刺去。死士避之不急,被刺穿胸腔倒在血泊之中。內(nèi)侍命人包裹其尸,系石沉于江中。
范蠡住進吳王安排的府院,安頓妥當。命人帶上金銀之物,來到伯嚭府上。
太宰伯嚭喜奉承,好財色。因深諳吳王心意,深的吳王喜愛。范蠡見伯嚭大謝其對越之恩德,大贊其輔佐吳王之賢能。伯嚭大喜,并許諾為吳越之間的和平盡一份力。
當日深夜,范蠡回到府上。鄭旦避人耳目,與貼身侍女喬裝出宮來到范蠡府上。見范蠡行禮,范蠡立刻向前道:“你已貴為王妃,萬萬不可。”鄭旦道:“民女王妃之名為虛,實為一越女。今來見范大夫有一要事相告?!?p> 鄭旦將西子被掠之事一一向范蠡訴說,時至今日被掠西子早已斃命,只是不知何人所掠,尸首藏于何處。如不打探清楚恐西子之事敗漏。
范蠡送別鄭旦,立刻差人備車馬,假意出城而去,范蠡與一護衛(wèi)喬裝來到青衣女子的院子。
范蠡隨一女子走進廳堂,哀嚎之聲漸起,青衣女子上前行禮。范蠡問:為何有如此凄慘之聲。青衣女子道:如改其貌必先灼其膚,削其骨,而后皮囊覆之,十日方可成。
范蠡隨青衣女子進入后屋秘室,見數(shù)具皮囊掛于墻壁之上,一女子裸體躺在案板之上,各型道具置于其側(cè)。其后隔間內(nèi),數(shù)女全身裹滿白布,平躺于草席之上,發(fā)出呻吟之聲。
范蠡離開密室,命青衣女子匿其聲,隨時做好吳人來差的準備。
范蠡與護衛(wèi)行走在街道上,對身邊護衛(wèi)道:今日之所見,實為不忍。早知是此情景,絕不該以此為策。護衛(wèi)道:大夫多慮了,大夫之功在我越國復(fù)仇大業(yè),此種痛楚越人自當承受。
此時,不遠處見一素衣之人蹣跚而來,倒在街道之上。范蠡立刻上前,見此人全身濕透,滿臉胡渣,頭發(fā)散亂遮住面頰,胸腔劍傷貫穿其身。又見其骨骼精壯,應(yīng)為一劍士。見其還有一絲氣息,范蠡命人將其帶回府中。
范蠡帶領(lǐng)吳越兩國能工巧匠營造宮殿,進展順利,吳王大悅。
王后深知宮殿完成之日,恐再難見吳王一面。別說王后之位,就連性命都不知何時被何人所取,除非西子死。
為保萬無一失,王后命內(nèi)侍男寵親自操辦。內(nèi)侍男寵有一心腹,為家中玩物。此人身軟如繩,可縮骨于方寸之中,行無聲,靜無影,毒針殺人于無形。得知吳王命人造大缸數(shù)百,內(nèi)侍男寵命其藏身缸中,潛入西子宮內(nèi),隱藏房梁夾縫之中。趁吳王上朝之時,暗箭殺之,西子立斃,而后全身而退。
王后得報,已做好面對吳王的說辭。可等候多時,并沒有人來報西子遇刺的消息。王后越等越不安,遂命人前去打探,得知西子正為吳王跳舞。王后不解,欲親身前往,一探究竟。
內(nèi)侍男寵勸阻道:王后數(shù)次命可靠之人殺之,來報皆成,西子復(fù)活其中必有蹊蹺。何不命人再次潛入殺之,取其貼身之物已正其實。王后點頭稱是。
鄭旦身邊侍女來到范蠡府上,將西子暴斃之事告知范蠡,稱定為高手所害,望范蠡差一高手藏身宮中護之。越國來者皆不可用,何來可靠之人讓范蠡甚是為難。
負傷死士醒來。死士跪地大謝范蠡救命之恩,并諾之定會以命相報。范蠡將其扶起,問其被何人所傷。死士將事情緣由一一道來:那妖人趁我不備,從身后殺我。我稍作躲閃,避傷要害,才得以保全性命。本想帶傷殺入宮中宰殺那妖人,以報一劍之仇。范蠡道:劍士身法絕非等閑之人,可是只身前往宮中絕非易事,不僅報不了仇,還白白丟了性命。如若追隨于我,我可助劍士報仇。
死士道:我的性命是恩公所救,多活一日便是恩公所賜,小民定當以命相報別無所求。
范蠡對死士道:其所殺宮中之人為其舊愛,被吳王所占。
死士大驚,叩首謝罪。范蠡將其扶起道:那日殺錯了人,并未鑄成打錯。我對西子已無非分之想,只求西子在宮中保全性命??山沼钟写跞?,欲害其身。
死士道:小民愿入宮中,保全西子。以求將功補過。
范蠡點頭。
次日,范蠡招來鄭旦身邊侍女,命其帶上死士,藏身宮中。囑咐道:如若真心,留作護衛(wèi),若有可疑,告吳王其為刺客,殺之。
吳王整天與西子歌舞淫亂,少理朝政。惟太宰伯嚭常侍左右,投吳王所好。伍子胥多次求見未果。
一日,伍子胥再次求見。吳王大怒,伯嚭道:伍子胥常言聯(lián)齊滅越,何不令其出使齊國。
吳王點頭稱是,遂更衣面見伍子胥。伍子胥稱范蠡之人,隱忍狡詐,必是日后大患,必殺之。吳王大怒,怒斥其重傷愛妾信臣。命其出使齊國,即日出發(fā)。吳王離去,伍子胥仰天道:吳國危已。并命身邊之人,尋范蠡出城之時,殺之。
同時,后宮內(nèi)。軟骨刺客再入西子宮內(nèi),藏身梁柱夾縫之中,見吳王離開,深知良機已到。刺客潛到西子身后,暗箭刺之,西子及隨行侍女皆斃命。藏于宮殿之中的死士見狀,深感不妙。但刺殺之人行蹤詭秘,未見其蹤,死士暗藏不動。
片刻,一人影欲取西子系于腰間鈴鐺。死士見狀,跳下房梁一劍刺之,刺客取下鈴鐺,閃身避開。死士驚呼:好身手。轉(zhuǎn)身再刺,已不見其蹤影。死士立于原地,身后響起鈴鐺之聲,死士轉(zhuǎn)身重劍劈之。刺客短劍擋之,但死士之力非刺客所能承受,刺客短劍落地,重劍深深斬入刺客肩膀。刺客呻吟一聲,縮身從身后門縫逃出。死士追之不急。
此時,鄭旦與其貼身侍從聞聲而來。命死士把守房門,鄭旦與侍從將西子之尸拖入內(nèi)室。
片刻,鄭旦從內(nèi)室出。死士上前問道:西子可有大礙?
鄭旦道:已無大礙,只是受了驚嚇,需休息片刻。并命隨行侍從,此事定要守口如瓶。
事后,范蠡見死士,問其要什么獎賞。死士道:小民浪跡江湖,以殺人為業(yè),本無太多需求。只是藏身宮中多日,暗藏西子左右,西子之貌令其欲火難平,加之多時未近女色。望大夫賜女以瀉其欲。
范蠡大悅,命越女數(shù)人,隨死士共寢。
內(nèi)侍男寵府上,軟骨刺客從窗縫進入內(nèi)侍男寵房內(nèi),單手抱肩,單膝跪在地上。男寵正蒙面與數(shù)女屋內(nèi)玩耍,無人察覺軟骨刺客。
軟骨刺客道:主人,小人有事稟報。
數(shù)女大驚,男寵摘下蒙眼紅布,命數(shù)女退下。
男寵見軟骨刺客臉色蒼白,肩上劍傷甚深,鮮血已浸濕半身。問道:事已成?
答曰:已成。
說罷,將手中鈴鐺遞給男寵,男寵接過鈴鐺。軟骨刺客倒地斃命。
男寵命人將軟骨刺客拖出,拎起手中鈴鐺搖了搖。
翌日,男寵見王后。將手中鈴鐺交給王后,告訴王后:事已成。
王后遂命人前去打探,得知西子正為吳王跳舞。王后大驚,癱于席上,難不成西子是上天派來的上古妖狐不成?
不日,宮殿建成。越王又派人來獻上賀禮及近百禮樂之人與舞女,吳王大悅。
范蠡上言道:越王所獻之物,皆為稀奇之寶。只是所選之物未必是吳王真心所愛。臣來吳國多時,對吳王喜好略知一二。今事已初成,望吳王準其回越國,為吳王甄選珍寶,美人。
吳王甚喜,準其回越國。
朝上有人諫言,不可讓范蠡回越國,范蠡歸越,吳危已。
吳王大怒,命人推出杖責。無人敢言。
范蠡乘車而去。
吳王在新建宮殿內(nèi),飲酒觀舞。
伯嚭慌慌張張跑入殿內(nèi),向吳王報:一隊人馬,乘快馬,隨范蠡而去??址扼挥行悦畱n。
鄭旦,西子等人大驚。可吳王已是酩酊大醉,支支吾吾不知所言何物。
眾人焦急之時,死士使人叫來鄭旦:小民愿單騎前往,保范大夫安危。
鄭旦點頭。
范蠡所乘被一隊人馬追趕,追趕眾人身披皮夾,騎馬執(zhí)弓弩射之。車身之上布滿箭矢,隨行侍衛(wèi)死傷殆盡。范蠡深感,性命不保。
此時,只見追趕眾人中殺入一猛士,執(zhí)長劍將執(zhí)弩之人一一斬落馬下。
范蠡定眼一看,正是所救的那位死士。
追趕眾人丟下弓弩,拔出長劍將死士圍住與其砍殺。
混戰(zhàn)中,只見披甲之人一一被斬下戰(zhàn)馬。
依稀能聽到死士大呼:啊呀呀,范大夫,快走便是。阿,哈哈哈??熳弑闶?。
范蠡屈膝坐于車上,看著遠處揚起的塵土,淚流不止:壯士如能保全性命,定會千金以報。若不保,地下相見,再報。
吳王酒醒之后,聞此事大怒。
伯嚭道:追殺之人皆為伍子胥所部,擅自出兵無異于叛亂謀反。
吳王命人將伍子胥從齊國召回,賜劍令其自刎家中。
范蠡歸越,越王勾踐及王后與越民同食同宿,重用賢能之人,鼓勵生育,發(fā)展農(nóng)商,勵精圖治,國力日勝。
吳王夫差逼殺伍子胥,再無賢臣諫言,阿諛奉承之人依附左右。整日沉迷于歌舞聲色之中。越滅吳之勢日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