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林是個有點個性的人,從來都是寸頭,常年穿工裝,倒也能把工裝穿出點氣質來。他他屬虎,在右臂膀紋了一個錢幣大小的卡通老虎頭,是他上大專時候心血來潮紋的,并不好看,已經(jīng)有點糊掉了。他大專學的是機械與自動化。他待人平和,很有幽默感,很得人緣。他瘦長個子,沒有中年發(fā)福,毫不油膩,略有駝背,堅持低強度鍛煉,形象保持的還不錯。他瘦金國字臉,是門牙已經(jīng)換成了假牙,顴骨高聳,抬頭紋略重,嘴唇很薄。這些是老張的表象。內(nèi)心的張樹林是個浪漫主義者,是個表現(xiàn)不出來的浪漫主義者。
年輕時候,張樹林有過很多夢想。他在每個呆過的公司都跟同事吹牛,說他人生有三大愿望,一是彩票中五百萬,二是得諾貝爾文學獎,三是得奧斯卡影帝。這三個愿望最靠譜的還是第一個。他工作后,他堅持自學過很多東西,各種軟件,好幾樣樂器,練過毛筆字,寫過詩,甚至考過潛水證,學得很雜,全憑興趣和沖動。他屬于城市化進程中的新市民,樂觀,有想法,有新鮮感,但沒耐心。在他的腦海中,他甚至為自己想好了文學獎頒獎詞,只不過沒機會用,因為他寫得文章從未超過一萬字。他也沒有一樣興趣是深度成型的,毛筆字還是寫得不好,吉他會掃弦唱幾首老歌,掌握了起碼五個軟件的皮毛偶爾可以用用。他忙碌的一生,沉浸在以工作為主線的各種事物的初級學習中,總有輕佻的進步感,總也深入不下去。他也很苦惱,但是無法克服。
張樹林成長在農(nóng)村,直到上高中才脫離了耕作,真正脫產(chǎn)學習。耕作時,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討厭大熱天收割水稻的感覺,滿是蟲子,滿身大漢,熱的難以忍受。等他工作了,那些耕作經(jīng)歷成了他的談資之一,跟那些城里長大的人偶爾吹噓著描述那些原始的泡種、插秧、割稻子、脫粒作業(yè)是多么辛苦,吹噓著在水田里開二沖程拖拉機。當工作的苦悶時,那些耕作記憶成了他情緒解脫之道。他的網(wǎng)名都叫俺是耕田機,或者魔法耕田機。他常常覺得,自己本質上就是個農(nóng)民。
張樹林不覺得他已經(jīng)快退休了,自我感覺心理還很年輕,還有些脫出平常軌道是想法、激情。和年輕人去談論新鮮事物,有時會顯得失了體統(tǒng),不過年輕人們沒有那么多有色眼鏡,也很能打成一片。他工作之余的思想里,50%是家庭生活,30%是興趣娛樂,20%是浪漫幻想帶來的雜亂的自由。他事業(yè)心不強,他家庭里從來都是李敏敏做主,他做家務高效但從不主動,他最希望的時間是每天關燈正式睡覺時黑暗中安靜的半小時,那是雜亂的自由,真實的自由。
張樹林會在工作之外給自己設置一些目標,他學的那些軟件、樂器、毛筆字、潛水等,都是目標,但是他追求這些目標沒有持續(xù)超過兩年的,掌握了皮毛,每當要真的付出點磨礪時,就開始內(nèi)心的游移,和尋找新目標了。還好,和眾多普通人一樣,他有上班工作這個東西在穩(wěn)住主心,飄不了太遠。他時常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又安慰自己說人生就是這樣平平淡淡。除了年輕時候的電腦游戲外,他沒有沉迷與某項事物,當對電腦游戲也莫名其妙的失去沉迷感時直至失去興趣后,他惶恐的覺得自己要出問題,于是開始尋找興趣愛好,妄圖精心培養(yǎng),種子不少,草叢不少,沒有長成大樹的,內(nèi)心免不了有些荒蕪,就好像老家里沒人打理的院子一樣。
現(xiàn)在,他不想工作了,他要干點什么。他要打理打理自己心里的院子。沒準還要活幾十年,要好好計劃計劃。生命也許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近半年里,張樹林干了這些事情。
張夫人李敏敏到了退休年齡但是公司返聘,還在上班,女兒李玉在外地讀大學。白天是無聊的。張樹林過了一個星期晨跑、午睡、閑逛、買彩票、玩老游戲、買菜做晚飯的日子,覺得無趣,決定出門旅游幾天。跟李敏敏報備好,報旅游團去幾個地方,還潛了三次水,折騰過了兩個月。
第三個月,張樹林回鄉(xiāng)下呆了兩周。張樹林的母親快80了,身體還硬朗,一個人在舊院子里住著,養(yǎng)養(yǎng)雞鴨,種些菜,幾畝地租出去,每年都有稻米送來,吃不完,寄給老張很多。
老張幫母親做做家務,打理打理菜地。沒事時就在村里逛逛。
老張在鎮(zhèn)上的茶館喝茶打牌,給院子的菜地除草,給母親做飯,修理著各處的損壞。平房已經(jīng)很舊了,小樓也舊了。母親開玩笑說要不你回來住,把院子重新修一下。老張笑笑,覺得可行。
半個月后,老張覺得無聊,回了城里,想拾起了毛筆字和吉他,白天練練字,晚上在小區(qū)對面的公園角落里練練吉他。公園里很多跳廣場舞的、唱歌的、練樂器的。老張認識了幾個老頭,一起活動。
第四個月,老張去了趟女兒讀大學的城市,李玉暑假沒回家,陪著他逛了幾天,很快都嫌他煩,讓他自己逛。他樂呵呵的罵她沒良心,自己買了一大堆東西寄回家。
第五個月,他突然認真思考著想把院子修一修。
老張長大的院子,正南正北的長方形,東西面短,30米,南北面長些,40米。老張小時候,院子沒有門的大門在東南角。院墻是廢舊磚頭、破空心水泥磚和砌起來的,長滿了青苔和各種爬墻植物。院子里白墻黑瓦房四大間,用木壁板隔成了各種功用的房間。東邊第一間是隔開的臥室,第二間一半廚房,一半是餐廳加客廳。廚房有燒稻草、黃豆桿和木柴的土灶臺,小時候還有個裝水大缸,每兩天就要挑滿,水泥地一下雨就會泛潮;客廳一張刻著八仙過海的八仙桌,兩把雕花椅子,兩條紅漆長凳,桌后掛著長幅帶對聯(lián)的年畫,每年會換一副差不多的。第三間是大堂屋,沒有隔斷,沒有吊頂,南北通風,放著農(nóng)具、稻倉、木質梯子和父親砍下的沒有刮皮的圓木。稻倉可以存五旦稻谷,梯子是用來上房頂?shù)?,不是瓦上,是瓦下和樓板的夾層,存各種不怎么用的物件。堂屋是每年過年祭祖的地方。第三間有電視機,一半是臥室。第四間隔成了三個臥室。這四間大瓦房,曾常住著老張、老張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平房東邊跟院墻間隔成了養(yǎng)雞場和豬圈。平房前面是一塊扁長水泥灘,用來晾曬稻谷、黃豆、腌肉、被子、衣服和一切家里需要晾曬的東西,從來沒空過。平房后面是菜地,一長排,種的滿滿當當。旱廁有兩個,也是白墻黑瓦小屋,東北角的高端一點,水泥砌的糞坑,在豬圈隔壁;西北角的就是一口壓進土里的大缸,架著兩條寬木。院子西邊有個小門,通過去是一片很小的起伏的樹林。老張數(shù)過,總共12棵樹,不記得品種了,就記得有一棵板栗樹。這里以前是村里小孩活動主要根據(jù)地。
爺爺奶奶在張樹林高中時候就過世了。后來張樹林的父親給院子安上了紅漆大鐵門,拆掉了東邊兩間,建起了一棟三層小樓。全家人都搬進了小樓,剩下的兩間平房成了堂屋和儲物間,沒人住。張樹林結婚的洞房就是在小樓一樓的房間。李玉快上初中時,父親過世,院子空了很多,菜地荒了一大半,連屋前水泥地都不怎么曬東西了。
張樹林開始用之前學的軟件畫建筑模型,要設計個自己中意的模型。
第六個月,他把模型的初稿,在網(wǎng)上花錢找了人做了深化設計,算是基本成了型。他想著哪天家人齊了,把他的計劃宣布宣布。
張樹林設計的長方形的院子,正南正北,斜跨著一弧設計成如張開之弓的房子,弓身是錯落月型白墻黑瓦房,中間三層,兩邊雙層,露臺很大,帶著懸挑尖屋檐;弦和箭是磚紅的路,箭頭是個小花壇。房子外側有一園菜地,一座被水杉樹圍繞著的小亭子、內(nèi)側有個籃球架。箭尾正好是院大門,東南方向。
院子西邊,有片樹林,樹身上都隱約寫著品種。有松樹、柏樹、榕樹,香椿、板栗、桃樹、李子樹、栗子樹、棗樹,雜亂的長著。
這半年的“退休”生活,讓張樹林有些無聊。
工作時候,總是幻想著能退休,能自在,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20多歲時候,他想著退休能天天玩游戲,30多歲他退休能周游世界,40多歲時候他想著退休能好好練練他這些技藝,沒準寫寫書。想法時多變的,沒有確定性。50歲生日那天,他還在吹蠟燭時候大聲許愿,退休能在家養(yǎng)孫子孫女?,F(xiàn)在真過了半年退休生活,張樹林覺得沒什么意思。
有沒有白活?是現(xiàn)在縈繞在張樹林心頭的問題。
這是個大問題,是個不斷變化、深化的問題。從張樹林懂事時起,這個問題就以最初的形態(tài)生長在他心里。在他享受每天關燈睡覺時黑暗中安靜半小時雜亂的自由時,這個問題就會出現(xiàn)。正因為它的出現(xiàn),這點雜亂自由顯得很珍貴。最初,這個問題時以未來式出現(xiàn)的,準確的表達是:怎么活得有意義?跟真實的表達是:怎么活得更開心,更有個性,更有彰顯的價值。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成果,就是張樹林的三大愿望、浪漫主義和各種膚淺的學習。然后,這個問題變成了現(xiàn)在時,更準確表達為:怎么活得更健康?到現(xiàn)在,變成了過去式:這么長時間過去了,大半生過去了,有沒有白活!
張樹林認真認真梳理他的人生,從大概掙了多少錢,認識多少人,有多少朋友,有多少來往的親人,有哪些稍微拿得出手的技能,有什么興趣,有幾個后代(這個倒不難計算),有什么難以彌補的遺憾,有什么沒有嘗試的事物,有什么思想上的桎梏和禁區(qū),有那些討厭的和喜愛的人、事、物,有什么丟臉的、光彩的、奇妙的經(jīng)歷,有什么想要做的、可以做的事情,有什么目標沒有完成,養(yǎng)過幾只寵物,練過幾種樂器,會唱幾首歌,寫了多少首詩,有過幾個喜歡的女人,等等等等。他沒有記錄下來這些梳理的信息,只是在腦海中回蕩著,也沒有得出什么結論,因為他迷失在了梳理中,沉迷在了梳理中,無法逃脫。時間就是這么過去的,如果能及時記錄,早點記錄,也許能更有意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