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扶一把大漢

第二十四章 皇帝無奈

扶一把大漢 知言伯 2115 2021-05-07 00:53:41

  不敢細(xì)想,不敢細(xì)想!

  皇帝抿了一口杯中的清茶,心中的心思卻轉(zhuǎn)動到了極致!

  要說這茶,可是皇帝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讓人炒出來的。

  不是說這時候沒有茶樹,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jīng)開始栽培和利用茶葉樹。

  華夏西南地區(qū),包括云南、貴州、四川等山區(qū)是茶葉樹原產(chǎn)地的中心。

  由于地質(zhì)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并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今川北及漢中一帶)就已經(jīng)以茶與其它珍貴產(chǎn)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既然茶葉早已有之,漢朝的人亦作為高端奢侈品飲用,為何要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方能喝到呢?

  這就要提到秦漢的飲食習(xí)慣了。

  一切帶水的,都叫湯!

  茶不叫茶,叫荼湯,肉湯不叫肉湯,叫羹湯!

  “茶”字出于《爾雅?釋木》:“槚,苦荼(即原來的“茶”字)也?!?。

  直到唐朝,陸羽在《茶經(jīng)》一書中將“苦荼”的“荼”字去掉一橫,方成為現(xiàn)在的“茶”字。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shù)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葉如丁香,根如胡桃?!边@便是《茶經(jīng)》中對茶樹的描述。

  你讓一個現(xiàn)代人去喝那種加鹽,加花椒,加茱萸,加胡椒的茶,還不如直接讓廣東人喝火鍋湯底!

  比喻雖然粗糙,但是卻深刻表現(xiàn)出古今飲食習(xí)慣的差異。

  咳,偏題了!

  皇帝咳了一聲,總結(jié)如今的情況就是,民富國弱!

  當(dāng)然,這個民字,其中也大有講究了!

  誰是民,什么是民?

  是士紳名士?還是鄉(xiāng)賢耆老?

  亦或者是地主豪強?

  反正不會是那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而可愛的人們!

  老百姓們可不會寫什么與民爭利,民怨沸騰的,更不會口誅筆伐,苛政虐民,為官欺民,他們永遠(yuǎn)只有一個行為!

  起義!

  陳勝、吳廣、張角......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天上的仙神都換了一批批,地上的人民永遠(yuǎn)還是這群人!

  民富,國弱!

  在大漢,三十稅一的田稅永恒不變,以人丁口收的口算。

  按照《田律》規(guī)定,土地稅又分為田稅、芻賦、稿賦。

  自卿以下,每年十月,按照土地數(shù)量進行征收。

  而芻稾的征繳,則按照土地面積計算。

  一般來說,每頃土地(無論山陵還是水澆地),都要繳納芻稾各一石。

  但這只是給國家的。

  而此時,漢代基層政府的開銷和用度,是要攤?cè)氚傩盏呢?fù)擔(dān)之中的。

  類似于統(tǒng)籌款。

  依照法律規(guī)定,頃出芻兩石,稿三石。

  律法上稱為芻賦與稿賦。

  在扣掉每年十月那次繳納的芻稾后,每頃土地還得負(fù)擔(dān)芻一石、稿兩石。

  所謂芻稾,指的其實是干草與秸稈。

  這在封建時代,是騎兵作戰(zhàn)的必須物資,類似于石油,屬于國家的戰(zhàn)略資源,是軍隊進行軍事活動的必需品。

  只是,在實際上來說,真正需要繳納芻稾的,也就是每年十月那一次。

  剩下的,百姓可以選擇交錢或者用其他物資替代。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這個,而是律法規(guī)定,地方縣一級政府,可以選擇在每年的任意時候征收這部分芻稾,作為自己的辦公費用或者用來修葺衙門、城市、道路。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地方官肯定會與鄉(xiāng)紳豪強們勾結(jié)起來,利用這個規(guī)定來魚肉百姓。

  于是,大明的某個名場面就出現(xiàn)了,叫:寅吃卯糧!

  每年秋收之后,地方官肯定不會征收芻稾。

  從而逼迫農(nóng)民不得不賤賣自己辛辛苦苦收割的芻稾,而等到冬季或者春耕之時,芻稾價格高企,要命的稅吏就來了!

  不止如此,地方官和鄉(xiāng)紳豪強們,還有一套與之配合的組合拳。

  為的就是盡最大可能的逼迫農(nóng)民去借高利貸。

  高利貸這種東西,只要沾上,基本上一個家庭就徹底毀了,而大漢,行這種勾當(dāng)?shù)木谷徊辉谏贁?shù)!

  能深刻體現(xiàn)寅吃卯糧的情況的是:大漢基層的芻稾稅,是能橫收到三年后的!

  就這,還是良心的好官了!

  見過直接收到中平十五年的情況嗎?

  由此可見,著錦的太平之下,早已經(jīng)是烈火烹油一般了!

  讓皇帝心寒的是,盛名之下的汝南袁氏,楊氏,王氏甚至是京兆尹治下的左扶風(fēng),右馮翊,放子錢的都不在少數(shù)!

  這就是名滿大漢,名滿整個史書的望族?

  更況論是在皇帝看不見的地方?

  安平里,位于城北玄武門附近,西南不遠(yuǎn)處就是步廣里,順著步廣里一路走去能直接出上東門,在那里可以直接看到城西的山野風(fēng)景。

  這里一直以來都是平民聚居之處,閭墻不高,修建的破敗不堪,一間緊挨著另一間的臨時居所。

  這是三輔,河?xùn)|,河內(nèi)的流民移動而來的,使這里更為擁擠不堪,大量流民聚集在城外,由于缺少賑濟,幾乎每天都有上百人因饑餓死去。

  巷弄里人聲嘈雜,窄窄的巷子里還到處丟棄著生活垃圾,人與牲畜的糞便淤塞在水溝里無人清理。

  無憂無慮的孩子們?nèi)宄扇旱脑诳障独镒汾s打鬧,對這里的臟亂臭早就習(xí)以為常。

  這是安平里的常態(tài),上面的人對此視而不見,身為皇帝的劉辯,明明看見了卻沒辦法去伸出援手。

  什么是無奈,這才是無奈。

  荀爽看了看黃冊的年齡,笑道:“陛下,這是建寧元年的黃冊了,昔年黃巾賊號稱百萬之眾,不知道卷走了多少青壯,后來,黃巾賊又為并州牧,左將軍等人所破,誅賊不知凡幾,如此黃冊,實在是不可作為稅收的依據(jù)?!?p>  “哦?”

  皇帝眼前一亮,興奮道:“先生的意思是,朕應(yīng)該重造黃冊?!”

  荀爽無奈點頭。

  這已經(jīng)是常態(tài)了,歷代天子都要這個習(xí)慣,登基就要干點什么,結(jié)果回回入手都是戶口!

  美其名曰,案比!

  不過,管他的呢,反正荀氏不做人口生意,先將這位的目光吸引過去,再想辦法把自家的黑點給洗干凈就好了!

  過了風(fēng)頭再出來!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