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道詔書
秦始皇去世,趙高發(fā)動沙丘密謀。先騙胡亥,再誘李斯。按理說,胡亥年少,被老狐貍趙高玩弄掌中,這也能理解。為什么歷經(jīng)三十年宦海沉浮,屹立不倒,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精于算計的李斯,會被比他小二十多歲的趙高玩弄鼓掌之中。
這很難讓人理解!
當(dāng)看到太史公留下,沙丘密謀的資料時,這個問題,總讓人想不明白。
丞相李斯斗不過中車府令趙高?
向來對秦始皇忠心耿耿的李斯,不但沒有幫秦始皇完成最后一件事,反而變節(jié)。難道是李斯年老昏聵,不中用?
此時的李斯七十多歲,年老不假,但,頭腦清晰,對時局把控也很明確。否則,當(dāng)他聽見秦始皇去世,為了避免引發(fā)國內(nèi)動亂,他豈能第一時間做出的反應(yīng):秘不發(fā)喪,封鎖消息。
李斯選擇和趙高合作,并不是因為他年老昏聵。只能說,人到了一定年紀(jì),考慮的事情也不一樣。
趙高選擇胡亥,有自己的考慮。李斯選擇胡亥,也有自己的考慮。李斯要的就是守住富貴,在秦朝政壇屹立不倒。
對于李斯變節(jié)的原因,有以下觀點(diǎn):
1.趙高從李斯弱點(diǎn)入手,進(jìn)行有說。
李斯怕兩個人,一個是扶蘇,另一個是蒙恬。
扶蘇尚儒,李斯崇法,這兩個人治國理念和政見不同。蒙恬這個人物很厲害,不僅有軍功,還掌握三十萬兵力。
2.李斯對自身、子孫未來的考慮。他想守住權(quán)力,得以善終。
3.胡亥和秦始皇之間的關(guān)系。
秦始皇將最優(yōu)秀的長子,擠出權(quán)力中樞。悉心教導(dǎo)胡亥學(xué)業(yè),巡游也帶上他。善于琢磨人心的李斯,從這些事看到了什么?
當(dāng)然,李斯和秦始皇常年打交道,對于扶蘇之能,卻沒有被立為太子。其中,暗藏的原因,他是知曉。或許,是因為扶蘇的身份:楚人。
還有一個熱議的話題,扶蘇是李斯的女婿。李斯沒選擇女婿,反而選擇胡亥?對于這個熱題,其實很好理解。
用現(xiàn)在流行的一句話說,清明節(jié)給你上墳除草的人,一定是子孫,而不會是姑姑、女婿、外孫。
李斯把女兒嫁給扶蘇,是出于政治聯(lián)姻。李斯是政治家,他要做的事,是符合自身利益,符合家族利益。成熟的政治家,是不會參雜個人感情在里面。
當(dāng)然,沙丘密謀,這么大的事情,胡亥年少是不錯。但,他也是這場宮變的主角。沒有他,趙高之謀,李斯之量,都會落空。
趙高是中車府令,有皇帝玉璽;胡亥是皇子,又一同出巡;李斯是重臣、近臣,百官中有威望。這三人缺一不可,他們合作,才有了沙丘密謀。
這個密謀,直接改變了大秦王朝的命運(yùn)走向。同時,一場對內(nèi)的腥風(fēng)血雨正在上演。
李斯、趙高、胡亥,達(dá)成同盟,他們做的第一件事:秘不發(fā)喪,封鎖消息。
李斯、趙高是聰明人,辦事能力強(qiáng),成功封鎖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他們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尸體發(fā)出的臭味。
這個問題,難不住,兩位聰明的人。他們想了一個辦法,用咸魚臭味掩蓋住尸體的臭味。
誰能想到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死后與咸魚為伍。凄涼?。≌嫫鄾?。真是印證了那句話,生前偉大又如何,死后還不是很凄涼。
接下來,李斯和趙高要考慮的一件事:繼續(xù)巡游,還是結(jié)束巡游。
秦始皇制定了第五次巡游的路線:從咸陽-云夢-丹陽-錢塘-會稽上-瑯琊-平原津-沙丘-井陘-九原-咸陽。
路沒走完,秦始皇去世了。再走下去,沒有意義。按照常人的邏輯,應(yīng)該迅速結(jié)束巡游,返回咸陽,擁立胡亥繼位。
然,李斯和趙高,不是普通人,是這個時代,最頂尖聰明人。
他們沒有按照平常人的邏輯出牌。二人合計,做了一個決定:繼續(xù)巡游,抵達(dá)九原。
這樣做,既可以營造一個假象,證明始皇帝還活著。同時,還能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剪除反對者。
路,繼續(xù)走!
飯,繼續(xù)吃!
奏章,繼續(xù)看!
一切都如秦始皇還活著,有條無序的進(jìn)行著。同時,一場看不見的風(fēng)暴,開始席卷。一場,隨著秦始皇去世后的權(quán)力爭奪,正在上演。
沙丘,只是一個開始。
接下來,李斯和趙高要為胡亥繼位,清除障礙。第一批要清除人的名單:扶蘇、蒙恬。
扶蘇是嫡長子身份,有賢明,又受百姓愛戴。蒙恬,有軍功,掌控長城軍團(tuán)三十萬軍力。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泄露出去。扶蘇對胡亥繼位提出反對,蒙恬也會支持長公子。當(dāng)今之世,蒙恬是有名的戰(zhàn)將,沒人與之抗衡。
只要扶蘇、蒙恬反對,憑借他們的聲望,定能率軍,打回咸陽。所以,扶蘇必須死,蒙恬不能留。
李斯對這個女婿十分了解,有仁善之名,但性格寡斷,不能干大事,且沒有反心。
趙高和李斯想了一個辦法,用一道詔書:逼扶蘇自殺,解除蒙恬的兵權(quán)。
趙高起草,李斯組織語言,蓋上秦始皇的玉璽。為了表現(xiàn)出這道詔書是秦始皇發(fā)送,詔書按照流程執(zhí)行。
扶蘇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拿到詔書,會有什么反應(yīng)。
第一個反應(yīng):悲憤交加,父皇容不下我。
第二個反應(yīng):痛苦、心寒,子知父,父不懂子,滿是凄涼。
那么,這道詔書寫了什么?
據(jù)太史公記載,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
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shù)十萬以屯邊,十有馀年矣,不能進(jìn)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shù)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
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這段話,先表明秦始皇巡天下目的:增加壽命,震懾天下。
接著,這道詔書,真實目的:定罪。
給扶蘇定罪:不知悔改,上書誹謗,日夜怨望,為子不孝。
結(jié)論:賜劍自刎。
給蒙恬定罪:戍邊無功,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為人臣不忠。
結(jié)論:賜死。
為了避免,扶蘇和蒙恬起疑,起兵反抗,又想了一個辦法:剝奪蒙恬的軍權(quán),讓王離接管長城軍團(tuán)。
蒙恬長了心眼,懷疑詔書的真實性。他不相信,秦始皇會做出這樣的事?蒙恬建議扶蘇面見秦始皇,不要急著自刎。扶蘇哪里聽得進(jìn)去,面向咸陽,悲憤交加,含淚自刎而死。
這里有個問題?
一道詔書,扶蘇不辨真假,就舉劍自刎,這是他傻嗎?
這也不怪扶蘇做出這樣的舉動。秦始皇去世,扶蘇不知道。扶蘇也不會質(zhì)疑,詔書是其他人發(fā)的。
詔書上的內(nèi)容說的是真的,玉璽印記也是真的。扶蘇因儒被貶,不被秦始皇喜歡,這也是真的。使者,是秦始皇的近臣,也是真的。
扶蘇尚儒,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胡亥被立為太子,他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威脅。按照秦始皇的個性和手段,為了鞏固胡亥的地位,要?dú)⒘怂?,也說的通。就這樣,扶蘇悲憤交加,舉著長劍,自刎而死。
蒙恬不想死的不明不白,但,也沒有發(fā)言權(quán),連解釋的機(jī)會,都不給,就被剝奪軍權(quán),遭到囚禁。
趙高和李斯用一份詔書,就輕易逼殺扶蘇,囚禁蒙恬,解除了最大的威脅。
這里有個問題,遭到了很多人的熱議:扶蘇有蒙恬支持,手握三十萬大軍,為什么不反,反而接受詔書,選擇自盡?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答。
扶蘇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也不知道詔書的真實性。扶蘇看到詔書的內(nèi)容那一刻,他心已經(jīng)死了。舉劍自刎,是他最后報答秦始皇的方式。
哪怕扶蘇質(zhì)疑詔書的真實性,想反,也不會有人支持。畢竟,沒人敢與秦始皇作對。秦始皇的詔書,就是法律。他要誰死,誰就得死。沒有人,敢挑戰(zhàn)秦始皇的權(quán)威。
縱使有人支持他反叛,扶蘇也不想落得不忠不孝的罵名。再加上,詔書的內(nèi)容,扶蘇、蒙恬、王離等很多人都知道。這些人都是忠于秦始皇,也畏懼秦始皇之威,不會反,也不敢反。
這也是為什么,蒙恬對詔書有質(zhì)疑,不想自裁,也沒有下一步行動。蒙恬軍權(quán),已經(jīng)被王離取代。
扶蘇為什么會死?
蒙恬為什么會被囚?
問題關(guān)鍵在于:沒人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
李斯和趙高,不愧是聰明人,正是借著外界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發(fā)布一道不容人質(zhì)疑的詔書,逼殺扶蘇,囚禁蒙恬。
扶蘇自刎,蒙恬被囚,這只是大秦動亂的開始。這場暴風(fēng)雨,將會來得更加猛烈,大秦王朝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