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西漢那些事兒:草根皇帝劉邦

第一百三十五章 漢匈之戰(zhàn)第二個階段:晉陽之戰(zhàn)

  銅鞮之戰(zhàn),韓王信輸?shù)暮軕K,沒有戰(zhàn)勝劉邦的信心。所以,他做了一件事:帶著妻兒和忠實的部將逃亡匈奴。

  韓王信走了,趙王利被擁立。

  曼丘臣一邊收集韓王信殘兵,固守晉陽。另一邊派出使者前往草原,借助匈奴的力量反漢。

  據(jù)《匈奴列傳》記載,冒頓南下攻馬邑,韓王信以馬邑為投降禮物。匈奴在韓王信的帶路下,越過勾注山,高歌猛進,破太原,下晉陽,抵達銅鞮。

  整個晉陽郡,全部失陷。

  冒頓還沒有高興太久,被大漢反擊,韓王信戰(zhàn)敗,丟了銅鞮,也象征著整個晉陽郡丟了。

  晉陽郡地理特征很特殊,被稱為兩山夾一河。

  兩山:東部太行山脈,西部呂梁山脈。

  一河:黃河支流汾河谷地。

  它,由北向南排列依次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地形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

  曼丘臣前來求援,冒頓意識到兩個問題:

  1.漢軍很強大。

  2.要想占據(jù)晉陽郡這塊土地,他就要和漢軍交鋒。

  此時,冒頓面對一個難題:是否派軍增援?

  派,就等于與大漢宣戰(zhàn)。草原民族與農(nóng)耕民族將會戰(zhàn)火不斷。

  不派,他得到的領土將會失去。按照漢軍攻勢,曼丘臣等人是守不住晉陽。

  漢軍攻下晉陽,就與匈奴接壤。大漢皇帝會不會效仿大秦皇帝派兵進攻草原。畢竟,蒙恬是匈奴人的噩夢。

  因此,匈奴分為兩派。

  一派主戰(zhàn),增加援軍,助晉陽反劉的人,為匈奴爭取最大利益。最好,讓晉陽成為大漢和匈奴緩沖地。

  另一派主張坐視不管,不要插手漢朝的家務事。

  他們認為漢軍強大,不好打。一旦開戰(zhàn),戰(zhàn)火不斷,就是兩族禍端。哪怕拿下中原,也不能管理。

  然,冒頓有一票決定權。他決定要打。畢竟,他的威望是通過武力打出來的。

  冒頓力排眾議,做了一個決定:派左右賢王率領一萬多騎兵南下。

  曼丘臣是如何做通匈奴南下,攻打大漢,這個史料沒有記載。畢竟,你求別人辦事,總要給對方好處。

  雖然,史料沒有記載,曼丘臣向匈奴許諾了什么。我們可以借鑒后來的故事。比如石敬瑭向遼求援,又比如北漢求援遼。

  他們都有兩個條件:

  1.稱臣。

  2.割地、送錢。

  石敬瑭不僅割燕云十六州,還自稱兒皇帝。也讓大宋沒有良好的邊塞,防御北方草原民族,進而陷入被動挨打的地位。直到大明建立,才收回了燕云之地。

  曼丘臣向草原民族求援這件事,也被后來的人拿來用。

  也可以這樣說,匈奴來下,也有兩個目的:

  1.匈奴自身的戰(zhàn)略考略。

  2.曼丘臣開出的條件。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冒頓用武力統(tǒng)一了草原部落。

  匈奴左右賢問率領一萬多騎兵南下,前往廣武,與曼丘臣匯合。

  表面上看去,這一萬多騎兵,似乎太少了。但,別小看這一萬多騎兵。冒頓就是利用一萬多騎兵,一步一步做大做強,成為草原王者。

  一萬多匈奴騎兵南下,表明了兩個意思。

  1.冒頓支持新生的趙氏政權。

  2.左右賢王的地位,僅次于冒頓單于。這說明,冒頓不僅重視這件事情,還表明誠意,打算動真格。

  來看一下,匈奴統(tǒng)治內(nèi)部組織結構。

  匈奴最高首領:單于。

  隨后,官階依次排列。

  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

  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shù)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

  左右賢王率軍南下,這彰顯了冒頓的決心:與大漢一較高下。

  匈奴這一萬多騎兵南下,給了趙氏新生政權很大信心。有了匈奴這個強大后援,趙氏政權打算與劉邦一戰(zhàn)到底。

  曼丘臣匯合匈奴騎兵南下,抵達晉陽。進而,大漢與新生的趙氏政權,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晉陽之戰(zhàn)。

  先來介紹一下,晉陽的基本信息。

  晉陽的名字由來,是因為位于晉水北岸,懸甕山東側。它第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中,是趙氏孤兒的孫子趙簡子。

  趙氏在晉文公時,是六卿之一。經(jīng)過幾代人發(fā)展,趙氏做大做強,與晉宗室聯(lián)姻,還出現(xiàn)一個記載:趙盾弒君。

  趙氏在晉國的政壇上的地位,有著舉足輕重,且無人能夠撼動。下宮之難,趙氏一落千丈,只留下一個嬰兒。這就是流傳后世的千古復仇大戲: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與其孫趙簡子振興趙氏,繼續(xù)在晉國政壇上綻放異彩,掌握話語權近半個世紀。趙簡子愛總結經(jīng)驗,為了不讓子孫遭遇大難,在自己封地上,修了一座城。

  這座城就是晉陽。

  這座城留下了兩個人的名字:趙簡子(想修建)、董安于(負責修建)。

  趙襄子時代,憑借晉陽城與知氏、韓氏、魏氏展開攻守大戰(zhàn)。進而,留下了春秋時最有名的戰(zhàn)役:晉陽大戰(zhàn)。

  此戰(zhàn),也為戰(zhàn)國七雄奠定基礎。

  戰(zhàn)國七雄時代,晉陽曾是趙氏國都。隨著,趙氏領土東進發(fā)展,晉陽也是趙氏最重要的一座城市。

  晉陽、邯鄲、代郡,被稱為趙國三都。

  秦始皇滅趙,晉陽也是郡所。直到趙光義,這座城才退出歷史。

  劉邦改封韓王信去晉陽,韓王信主動去馬邑。韓王信逃亡匈奴,晉陽落在了以趙王利為首的手中。

  趙王利守住晉陽,就守住了新建立的趙氏政權。劉邦攻破晉陽,就收復失地。

  來看一下漢趙雙方陣營。

  漢:劉邦、周勃、夏侯嬰。

  新趙:曼丘臣、王黃。

  匈奴:左右賢王。

  史料沒有記載,這次戰(zhàn)役的詳細情況。但,告訴了我們一個結果:漢軍勝,匈奴和新趙政權慘敗。

  此戰(zhàn)的勝負極其重要,劉邦拿下晉陽,收復太原盆地,也象征著漢軍收復了晉陽郡一半的疆土。對于剛建立的新趙政權,也是沉重的打擊。畢竟,新趙政權立國之戰(zhàn)敗了,丟了晉陽,想要繼續(xù)發(fā)展,是很困難。

  劉邦在晉陽城下,擊敗新趙和匈奴聯(lián)軍,再一次助長了漢軍平叛的信心。

  晉陽大戰(zhàn),有三個人表現(xiàn)不錯,取得驕傲的成績。

  1.周勃。

  降服太原郡六座城。在晉陽城下,攻擊韓王信的胡人騎兵,擊敗了他們,攻下了晉陽。

  2.灌嬰。

  晉陽一帶襲擊隸屬于韓王信的匈奴騎兵,所統(tǒng)帥的士卒斬殺匈奴白題將一人。

  3.夏侯嬰。

  跟隨漢王到晉陽附近,把隸屬于韓信的匈奴騎兵打得大敗。

  晉陽之戰(zhàn),標志著漢匈第二個階段落下帷幕。同時,開啟了漢軍反擊匈奴的序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