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西漢那些事兒:草根皇帝劉邦

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初禮儀的制定者

  長樂宮建成,劉邦借著這個機會,宣揚漢家威嚴(yán),召開了第一次歲首大典。各地諸侯王,都要前來參加歲首大典。

  負(fù)責(zé)這次歲首大典的人,他叫叔孫通。

  那么,叔孫通憑什么能夠主持這場隆重的歲首大典。

  先來看一下,叔孫通個人簡歷。

  叔孫通,薛縣人。一提起這個人,總是惡語,多過好評。

  有的人說他是反復(fù)無常的小人,沒有儒家的氣節(jié),也沒有忠君意識。他投靠誰,誰倒霉。很多儒者,羞與之為伍。

  有的人認(rèn)為,他是圣人,將識時務(wù)者為俊杰,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在亂世,制定禮儀,影響大漢王朝,以及后來的王朝。是個在亂世懂得保存自我的大圣人。

  來看看,叔孫通的那些事。他是如何從差評不斷,變成好評連連。

  他有個出色的老師:孔鮒(孔子八世孫)。

  他的老師還做了三件事:

  1.藏儒家經(jīng)典典籍:尚書、論語。

  2.反對暴秦,被稱為戰(zhàn)斗之中的儒家。

  3.不貪圖名利,歸隱山林。

  叔孫通拜在孔鮒門下學(xué)習(xí),因為精通儒術(shù)被召進了朝廷,秦始皇的時候,當(dāng)了一個待詔博士。

  秦二世時,叔孫通轉(zhuǎn)正,成為秦朝博士。

  儒家思想奉承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叔孫通懂得靈活機變,睜著眼睛說瞎話。比如,山東六國起義反秦,秦二世問這些人是什么人。

  答案有兩個:造反和盜賊。

  叔孫通察言觀色,根據(jù)秦二世內(nèi)心獨白,說了一個昧著良心的答案:盜賊。

  那些說是造反的人,鋃鐺入獄。

  叔孫通說假話的這種行為,被很多儒家學(xué)者感到羞恥。其中,他的學(xué)生說了這樣一句話:先生連這樣諂媚的話,都說得出口,還要臉不。儒家的氣節(jié),都被你丟盡。(先生何言之諛也)。

  叔孫通沒生氣,而是很無奈做出這樣的回答:你們只知道,我昧著良心說假話。但,你們知道我差點落入虎口,沒命回來。(公不知也,我?guī)撞幻撚诨⒖冢。?p>  進而,叔孫通表達了一個觀點:我說假話,是為了自保。

  同時,叔孫通也是告訴學(xué)生:讀書,是要學(xué)會變通。而不是,變得更呆板。

  隨后,叔孫通做了一個決定:離開咸陽,回到薛地。

  接著,他充分發(fā)揚了一種寶貴精神: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項梁薛地會盟,他前往投靠。

  項梁定陶戰(zhàn)死,他投靠楚懷王。

  楚懷王被發(fā)配邊疆,他投靠項羽。

  劉邦號召諸侯,攻破彭城,他離項投劉。

  可以說,叔孫通跟過以下人混過:秦始皇、秦二世、項梁、楚懷王、項羽、劉邦。

  故而,叔孫通落下不好的名聲:六易其主,反復(fù)無常,阿諛奉承,沒有氣節(jié)。

  只要他跟著誰混,誰都會倒霉。所以,他有個綽號:克君。

  投靠劉邦是他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他也正等待時機。

  叔孫通是儒家,卻懂得學(xué)會變通。

  劉邦討厭他穿儒裝。

  他學(xué)會變通,穿楚裝。

  劉邦不喜歡儒生,他舉薦盜賊壯士。

  他的學(xué)生看不下去了,問了一句抨擊靈魂深處的問題:我們跟他好幾年,跟他投降漢王。如今,漢王需要人才。他不推薦我們,卻舉薦盜賊出生的人。

  這是什么道理?

  叔孫通聽到這個問題,也一針見血的反擊。他先說了,為什么舉薦盜賊壯士:漢王正冒著利箭堅石爭奪天下,各位能搏斗嗎?

  簡單說,你們能夠幫劉邦打天下?

  回答:不能。

  你們不能,我就要舉薦能打天下的人。

  叔孫通為了表示沒有忘記這些人跟隨他的苦勞,說了安慰的話:你們不要慌,我不會忘記你們。

  劉邦得到叔孫通也沒有怠慢他,任命他為博士,稱他為稷嗣君。

  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叔孫通等來了一個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

  劉邦反秦滅楚,去掉繁文縟節(jié),搞了一個約法三章。劉邦稱帝,就要搞一套帝王儀式。但,劉邦身邊正缺乏這樣的人才。

  剛好,叔孫通精通這方面的事。尤其是他在大秦呆過,不僅有理論知識,還親眼目睹帝王儀式。

  當(dāng)劉邦在洛陽舉行南宮酒宴,跟隨他打天下的人,喝醉了酒,出現(xiàn)了不好現(xiàn)象。

  有的人,狂呼亂叫。

  有的人,拔劍坎柱。

  劉邦當(dāng)了皇帝,卻感受不到帝王的威嚴(yán)??匆姴繉⑦@些僭越的行為,他除了頭疼,還是頭疼。

  這時,叔孫通抓住這個機會,站了出來,說了一句話:儒生很難為陛下奪取天下,但,他們能夠助陛下守住成果。

  隨后,叔孫通又給出了一個建議:我希望征召魯?shù)氐囊恍┤迳?,跟我弟子一起制定朝廷上的儀禮。

  制定朝儀,這就是劉邦要解決的難題。但,劉邦是聰明人。他知道制定規(guī)矩,也會被規(guī)矩束縛。所以,劉邦說了這樣一句話:會像過去那樣的煩瑣難行吧?(背后的意思是說,我不想被束縛住。)

  叔孫通是聰明人,聽懂了話中的意思,列舉了幾個人:三皇五帝。

  又說了夏、商、周,三個朝代制定禮儀的方式:按照當(dāng)時的情況,給人們制定出節(jié)制或修飾的法則。不同朝代的禮節(jié)不同。

  最后,叔孫通表明態(tài)度:我愿意略用古代禮節(jié)與秦朝的禮儀糅合起來制定新禮節(jié)。

  劉邦聽了,對他說:可以試著辦一下,但要讓它容易通曉,考慮我能夠做得到的。

  同時,這句話也是告訴叔孫通,你制定禮儀,我是贊同,但,有個前提,不能難為我。

  魯,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匯集之地。

  于是,叔孫通奉命前往魯,征召三十多名儒生。

  按道理說,征召儒生會很順利。畢竟,是大漢皇帝劉邦允許,還有活動經(jīng)費。成功了,就能一舉成名,謀個一官半職,吃喝不愁。

  但,有兩個儒生,很有氣節(jié)。

  他們拒絕應(yīng)召,還罵了叔孫通一頓。

  他們先表達了一個觀點:你侍奉近十位君主,靠阿諛奉承,取得親近、顯貴。(這句話,說叔孫通人品不好,跟他一起,很丟臉。)

  再加大攻擊力度,說了這樣的話: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這句話充滿嘲諷:天下動蕩不安,百姓食不果腹,你搞禮儀,簡直是癡人說夢。)

  最后,他們直接表明態(tài)度,這個時候搞禮儀行不通,說了這樣的話: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你搞禮儀,不合古法,就是一個笑話。

  我們就不陪你瞎折騰,你走吧!別玷污我們的名聲。

  叔孫通笑了笑,說了一句話: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叔孫通征召三十多名儒家學(xué)者和百名學(xué)生開始演練,小有成果,便讓劉邦觀看。

  劉邦看后,說了兩個字:能行。

  叔孫通得到劉邦支持,更加用心制定禮儀。及至,新都建成,劉邦在長樂宮舉行歲首大典。叔孫通負(fù)責(zé),大典儀式。

  史料記載了,這一次歲首大典。

  這套禮儀,包括幾個階段。

  開始:

  時間選擇在天剛亮,執(zhí)禮者開始主持禮儀。

  過程:

  先是在廷中展現(xiàn)大漢軍威:戰(zhàn)車、騎兵、步兵、宮廷侍衛(wèi)、兵器、各種旗幟。

  其次,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進入殿門。

  跟著,帶路人走在前面,為前來的人帶路。其中,文武大臣,按照尊卑,官位高低,站成兩列。

  武將,依次排列在西邊,面向東。

  文臣,依次排列在東邊,面向西。

  大行令安排九個禮賓官,從上到下傳呼。然后,劉邦乘坐龍輦隆重且盛大登場。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級官員,依次畢恭畢敬向皇帝行禮。

  儀式完畢,再擺設(shè)酒宴大禮。

  諸侯百官坐在大殿,都斂聲屏氣低著頭。

  劉邦不發(fā)言,他們也不能說話。

  劉邦說話,他們不能講話。

  然后,按照尊卑次序站起來向劉邦敬酒。

  監(jiān)察官員執(zhí)行禮儀法規(guī),找出那些不符合禮儀規(guī)定的人把他們帶走。

  結(jié)束:

  斟酒九巡,謁者宣布宴會結(jié)束。

  這次歲首大典,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效果:從朝見到宴會的全部過程,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和行動失當(dāng)?shù)娜恕?p>  劉邦也相當(dāng)滿意,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今天才知道當(dāng)皇帝的尊貴啊!

  劉邦一高興,就厚賞叔孫通黃金五百斤。

  叔孫通沒有獨攬大功,趁機為弟子邀功,播種美名,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的弟子和儒生跟我一起制定朝廷儀禮,他們也很辛苦,希望陛下授給他們官職。

  劉邦很高興,把這些儒生提拔為郎官。

  叔孫通為弟子邀官,出宮后,又把五百斤黃金,分贈給儒生。

  這些儒生,得到大漢皇帝表彰,還得官,賞賜錢財,都說:叔孫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曉當(dāng)代的緊要事務(wù)。

  叔孫通因為制定禮儀,一舉成名,不僅被劉邦記住,被儒生記住,還被歷史記住。從此,那個反復(fù)無常,沒有氣節(jié),不知忠孝仁義的小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是個大圣人。

  他,也成為漢初朝禮的制定者。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