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人間真實啊,打工人狠狠共情了!!!#燦爛的風和海央視一套黃金檔、芒果TV正在熱播,湖南衛(wèi)視即將播出!
狠狠共情又扎心了……快節(jié)奏的工作扼殺感情和敏感,讓我們更職業(yè)和麻木……每個螺絲釘都經歷過的才懂。有了孩子慢下來,重新感受生命、情緒、生活、價值排序,才感受到選擇比努力重要,生活品質比工作成績重要,擁有兩三個愛好多么幸福,重新鏈接舊人舊事舊書,重新鏈接少年夢和青春志趣,真是非常美好的一段旅程,給自己的靈魂與身心放了一個長假,半退休狀態(tài)開公司或工作、生活,慢慢找回童真與其他,更加純粹和敏銳,有鈍感力,有屏蔽力,也有更大的行走江湖底氣……讓過去過去,讓未來到來,一切都剛剛好。
昨天芹菊聊小群我和鄒博探討翻譯和比較文學等。聊起《包法利夫人》,21年前我大二時候濟南買的書,那時候的十二塊錢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劃線句子現(xiàn)在依然很喜歡。我高中大學時代最奢侈就是買書,大街小巷聊城和濟南淘書,英雄山文化市場每學期去五六次,每次攢下的零花錢都花在哪里了,還有時候買點奢侈品的簡筆畫和小物件送朋友[捂臉]。我2005年連續(xù)校報發(fā)表了五篇散文詩歌稿費才四五十吧,反正很少,我們那時候飯費補貼三十多每月……后來的很多年我買的最貴的不是衣服和包,是書……他感慨說那時候他們北師大補貼是本科60,研究生260,博士不知道。聊城大學和山財、山師大都比我們山經多,我記得,因為去過同學學校做過一些比較和學習搭子。
因為我一直覺得寫文章賺錢太辛苦了,所以后來做外貿,我也面試過齊魯晚報戰(zhàn)地記者和山東電視臺編輯工作……就像宋芹說的我高中大學甚至現(xiàn)在都屬于高產的寫手,寫作文在我就是信手拈來,所以很多年我一直想找到突破口,希望超越自我和時代局限性,然后強迫自己打破了重建文藝批評理論等,甚至好多年去學理工科一些課程,倒推和破局文科思維局限。鄒博:挺好!我感覺我除了賺錢就沒追求。我說他成為教授和專家難道都是虛的嗎?過度謙虛就是虛偽,哈哈哈。
昨天塵寶奶奶家吃完飯回來七點多了,小主半小時搞完學校作業(yè),二十分鐘看英文動畫片,和爸爸玩槍戰(zhàn)一個多小時,九點睡覺,完美收工。我聽完他時間規(guī)劃蠻好的,就先睡了。
有些人可能不了解翻譯,我不知道計算機專業(yè)的書哈,管理學和一些文學作品的書翻譯的亂七八糟,粗制濫造很多,尤其一些經典作品,語句不通,邏輯混亂,和英文日語原版差太多,十萬八千里……很多常識錯誤……所以很多年我都買多個版本對照看,很多讀原版。讀書就像吃飯,細糧吃多了就看不上粗糧了[捂臉]。像《了不起的蓋茨比》和《紅樓夢》續(xù)寫等,我都看了十多本不同版本……我甚至想過自己翻譯和續(xù)寫……人生就是這么不肯將就……我本科畢業(yè)論文就寫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像《傲慢與偏見》和《源氏物語》等我也是多個版本對照,我家里淘了一些絕版書,有些是大學老師的舊書……所有的痛點都是機會,也是這么多年世界文學一直沒有大家再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很難不受資本影響,踏踏實實翻譯一本書的太少了,懂多門外語尤其中文外文文學底蘊都扎實的太少了……文學素養(yǎng)一直都是空談。大家都知道英語和日語德語很好學,語言學和語系就那么幾個最難的是中文,尤其古文和古漢語,好的文學作品文史哲不分家,三科都一起有成就的不多,都想掙快錢,文學基礎需要下真功夫,這也是我語文老師們一直都很期待我做點成績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古文和文學作品閱讀扎實,我是真的一本本書全文閱讀寫讀后感。
上午婆婆陪我吃早飯買短靴,下午她午睡我在這兒待三四小時[捂臉],一會兒一起搞晚飯我接娃兒,爺爺海陽一日游,爸爸圣誕節(jié)前忙成狗……做頭發(fā)絕對是每年最大挑戰(zhàn),每次三四小時坐著不動,又餓又煩躁……鄒總邊上課邊給我錄視頻摸魚……逮到一個人間小可愛……董卿:接納在黑夜的日子,拼盡全力的你早已是最好的自己#董卿#拼搏#努力少年的夢啊,實現(xiàn)了多少呢?剩下的打算用幾年來實現(xiàn)呢……這是一直堅持的意義所在吧。
這兩年巴蜀中學與杭州學軍中學不斷閃現(xiàn)在我的朋友圈,真正感受到了南北差異……我是時刻準備著繼續(xù)“孟母三遷”的,像一只候鳥,自從2002年選擇濟南2006年選擇青島,就沒有想過要長久駐足一個地方,就像我昨天和好友阿木林說的這兩年發(fā)現(xiàn)我已經回不去聊城了,他說我安逸和自由慣了,也沒必要一直這么高標準要求自己,他已經孩子讀高一,我家都五年級,“到處走走”的理想指日可待,包括我高中歷史老師們相約南開大學相聚和養(yǎng)老模式……人生的下半場,該往哪里走,怎么規(guī)劃我們的未來與身心安頓,都是重要課題。
塵塵曾經和我討論北大、清華和海大數(shù)學系信息學專業(yè)等,我一直都在摸索階段,我和他說北大不是他的終極目標是我的,我的終極目標一直是北大和劍橋大學,他作為標準的理工男,可以考慮一下其他,比如麻省理工和中科大等。從很小我就跟他說,他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個體,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我們只是建議不幫忙做決定,從一歲多到十一歲,他真是長得很好,無論是散養(yǎng)還是野生,無論是教導還是規(guī)劃,他都在我的“出乎意料”,給我很多驚喜,當然也有失落與遺憾,但是總比我小時候少一些,很多年我是可以壓制他成長速度的,我總覺得扎根比拔高學習更好,我希望他的文學功底扎實,希望他數(shù)理化文史哲和法律天文地理商學院課程都懂一些,通識教育大于特長培養(yǎng),好在他足夠堅持,我也足夠放縱,我們一路走走停停,螺旋式上升,有收獲,有失敗,有成績,也有無疾而終……比起參天大樹高不可攀我更希望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比起鮮花綻放我更希望他“春日蓓蕾”和“和光同塵”,就像我給他起的小名,希望他踏踏實實、坦坦蕩蕩做事做人,遇事不決有定力,遭遇挫折有勇氣,低到塵埃里也能擁有彈跳力……或許這就是為人父母最卑微的愿望,希望他先成人后成才,希望他可以小家幸福有社會擔當。寫于2024年12月20日,塵寶十一歲前夕。
《自渡》中說:“人在低谷,不要逢人就訴苦,也不要輕易做任何決定。成年人的煩惱,和誰說好像都不合適,要學會自我消化,想開、看開、放開。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重生。”
愿我們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每一個夢想都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