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商時期大事年表
三皇五氏時代(前97世紀——前27世紀)
良渚文化時期(前9684年-前4564年)
天皇氏,定都良渚古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文化遺址),約前9684----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為創(chuàng)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lǐng)。
地皇氏,定都于熊耳龍門之山岳(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熊耳山、龍門山一帶),前7884----前6084年在位。傳說地皇氏為盤古氏之孫、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
人皇氏,又號居方氏,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于今山東省日照市(即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兩城鎮(zhèn)遺址),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
提挺氏,又號黃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于今淮河流域,具體地點不詳。提挺氏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
通姓氏,又號皇覃氏、離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于中國南方(史載通姓氏定都于地名為“衡”的地方,參考湖南衡山為南岳的情況,以此推測可能為今南岳衡山所在地湖南省衡陽市)。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有巢氏,又號巢皇、大巢氏。前4664----前4464年在位,定都于今安徽省巢湖市(即今安徽省含山縣(現(xiàn)屬馬鞍山市)銅閘鎮(zhèn)凌家灘遺址)。后遷都于今山西省呂梁市石樓山。有巢氏為通姓氏之子,燧人氏之父。
前仰韶-大地灣文化時期(前4564年-前4354年)
燧人氏,(前4464年--------前4354年),為有巢氏之子、華胥氏之夫、伏羲氏與女媧氏之父。華胥氏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與女媧氏之母。燧人氏之后由伏羲氏繼位,華胥陵位于今山東新泰市華胥山。
仰韶文化時期(前4354年-前3579年)
伏羲氏,(前4354年--------前4239年),又號羲皇、太昊、青帝,女媧氏兄長兼夫君。定都汶上(山東汶上縣),后遷都宛丘(河南淮陽)。
朱襄氏,(前4239年--------前4169年),又稱飛龍氏,定都朱邑(今河南商丘),后為炎帝神農(nóng)氏所滅。
女媧氏,(前4239年--------前4109年),炎帝神農(nóng)氏外祖母,與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
少典,也稱有熊氏,其嫡子為炎帝神農(nóng)氏和黃帝軒轅氏。主要活動于今中原一帶。黃帝號有熊其部由6個部落組成。這6個部落分別以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是黃帝的嫡系親信部落和中堅力量。
神農(nóng)氏,(前4109年--------前3579年),有九代神農(nóng)氏擔(dān)任炎帝。定都于伏羲氏舊墟,后遷都于今山東曲阜和河南洛陽。炎帝神農(nóng)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外孫,女媧氏死后傳位于他。后打敗炎帝朱襄氏并占領(lǐng)其領(lǐng)地,首次實現(xiàn)統(tǒng)一。后被黃帝軒轅氏打敗遷都今湖南株洲市。陜西寶雞炎帝陵為炎帝神農(nóng)一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為炎帝神農(nóng)八世之墓。
炎帝時期(前3227年-前2700年)
炎帝世系圖
炎帝神農(nóng)氏姜石年(前3227-前3076),在位152年
第二世姜臨魁,(公元前3076年-公元前2997年),在位80年
第三世姜承,(公元前2996年-公元前2937年),在位60年
第四世姜明,(公元前2936年-公元前2888年),在位49年
第五世姜直,(公元前2887年-公元前2843年),在位45年
第六世姜來,(公元前2842年-公元前2795年),在位48年
第七世姜裹,(公元前2794年-公元前2753年),在位42年
第八世姜榆罔,(公元前2752年-公元前2698年),在位55年
五帝時代(前26世紀——前21世紀)
龍山文化時期(前2561年-前2070年)
黃帝軒轅氏(公元前2561年-公元前2462年)
黃帝(又姬軒轅、有熊氏、帝鴻氏),在位100年。
阪泉之戰(zhàn)擊敗炎帝
涿鹿之戰(zhàn)打敗九黎部落首領(lǐng)蚩尤,遷都涿鹿(今河北張家口市涿鹿縣)
黃帝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黃帝二十年,景云見,以云紀官。
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于洛水。
黃帝五十九年,貫胸氏來賓,長股氏來賓。
黃帝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產(chǎn)帝乾荒。
黃帝一百年,地裂。帝陟。
白帝少昊氏(公元前2459年-公元前2386年)
少昊,又名青陽、白帝、金天氏,黃帝長子,定都窮桑(今江蘇宿遷市桑墟鎮(zhèn)),后遷都山東曲阜。在位74年
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母曰女節(jié),見星如虹,下流華渚,既而夢接意感,生少昊。登帝位,有鳳凰之瑞。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帥鳥師,居西方,以鳥紀官。
帝顓頊高陽氏
顓頊(公元前2383年-公元前2306年),又號高陽、黑帝。
黃帝次子昌意之子,定都窮桑,后遷都商丘,打敗共工之后定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在位78年(20歲登帝位)
母曰女樞,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宮,生顓頊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生十年而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
顓頊元年,帝即位,居濮。
顓頊十三年,初作歷象。
顓頊二十一年,作承云之樂。
顓頊三十年,帝產(chǎn)伯鯀,居天穆之陽。
顓頊七十八年,帝陟。術(shù)器作亂,辛侯滅之。
帝嚳高辛氏(公元前2303年-公元前2241年),玄囂之孫,在位63年
帝嚳[kù],本名姬俊,出生于高辛(史稱高辛氏),定都于毫(河南商丘),據(jù)說是黃帝的曾孫
生而駢齒,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陽氏王天下。使瞽人拊鞞鼓,擊鐘磬,鳳皇鼓翼而舞。
帝嚳元年,帝即位,居亳。
帝嚳十六年,帝使重帥師滅有鄶。
帝嚳四十五年,帝錫唐侯命。
帝嚳六十三年,帝陟。
帝摯(公元前2238年-公元前2230年),定都沁陽,在位9年后被廢
前2241-前2238年,守喪三年。
帝摯九年,帝無德被廢。
帝堯陶唐氏
堯(公元前2230年-公元前2131年),定都于唐(今山西太原),在位100年
元年丙子,堯帝即位,居冀。命羲和歷象。
堯帝五年,初巡狩四岳。
堯帝七年,有麟。
堯帝十二年,初治兵。
堯帝十六年,渠搜氏來賓。
堯帝十九年(公元前2212年),命共工治河。
堯帝二十九年春,僬僥氏來朝,貢沒羽。
堯帝四十二年,景星見于翼。
堯帝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車玄駒。
堯帝五十三年,帝祭于洛。
堯帝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堯帝六十一年(公元前2170年),命崇伯鯀治河。
堯帝六十九年(公元前2162年),黜崇伯鯀。
堯帝七十年(公元前2161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錫虞舜命。
堯帝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嬪于舜。
堯帝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終于文祖。
堯帝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堯帝七十五年(公元前2156年),司空禹治河。
堯帝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堯帝八十六年(公元前2145年),司空入覲,贄用玄圭。
堯帝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堯帝八十九年,作游宮于陶。
堯帝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堯帝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堯帝一百年(公元前2131年),帝陟于陶。
丹朱(前2128年-前2125年),定都丹水(今河南南陽),舜為堯守孝三年,讓位丹朱
前2131-前2128年,守喪三年。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讓,不克。朱遂封于房,為虞賓。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帝舜有虞氏(公元前2122年-公元前2073年),定都蒲坂(今山西永濟),在位50年
前2125-前2122年,守喪三年。
舜帝元年己未(公元前2122年),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樂。即帝位,蓂莢生于階,鳳凰巢于庭,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黃之馬。
舜帝三年,命皋陶作刑。
舜帝九年,西王母來朝。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huán)、玉玦。
舜帝十四年(公元前2109年),卿云見,命禹代虞事。百工相和而歌《卿云》。至于下昃,榮光休氣至,黃龍負圖,長三十二尺,廣九尺,出于壇畔,赤文綠錯,其文言當(dāng)禪禹。
舜帝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
舜帝十七年春二月,入學(xué)初用萬。
舜帝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
舜帝二十九年,帝命子義鈞封于商。
舜帝三十年,葬后育于渭。
舜帝三十二年,帝命夏后總師,遂陟方岳。
舜帝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復(fù)九州。
舜帝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來朝。
舜帝四十二年,玄都氏來朝,貢寶玉。
舜帝四十七年冬,隕霜,不殺草木。
舜帝四十九年,帝居于鳴條。
舜帝五十年,帝陟。
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帝禹(前2070-前2026年)在位45年
守喪三年。
元年即位,居冀。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頒布夏時歷于邦國。
帝禹二年,皋陶薨。
帝禹五年,禹巡狩天下,在涂山會盟諸侯。南巡狩渡江,遇二龍負舟,舟人皆懼,禹笑談生死天命,二龍遁走。
帝禹八年,春,于會稽會盟諸侯,殺防風(fēng)氏。夏六月,夏邑雨金。
帝禹三十八年,禹薦伯益于天。
帝禹四十五年,禹崩。三年喪畢,天下歸啟。
帝啟(前2023-前2008)在位16年(夏在位稱后,去世稱帝,定都陽城)
守喪三年。
帝啟元年,即位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臺(河南禹州)。同年,諸侯從帝歸冀都,大饗諸侯于璇臺。
帝啟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帝帥夏師討伐有虞氏,大戰(zhàn)于甘。
帝啟六年,伯益薨,祠之。
帝啟八年,帝派孟涂至巴地蒞訟。
帝啟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帝啟十一年,帝流放季子武觀于西河。
帝啟十五年,武觀于西河亂,彭伯壽帥師征西河,武觀來歸。
帝啟十六年,帝陟。
帝太康(前2005-前2001)在位4年
守喪三年。
前2005年,太康即位,居斟鄩。畋于洛表。后羿入居斟鄩。史稱“太康失國”。
太康四年,帝陟。
帝仲康(前1998-前1992)在位7年
守喪三年。
前1998年,帝即位,改元仲康,居斟鄩。后羿攝政。
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天有日食。命胤侯帥師征羲和。
仲康六年,錫昆吾,命作伯。
仲康七年,帝陟。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一說同姓斟灌氏、斟尋氏)。
帝相(前1989-前1962)在位28年
守喪三年。
前1989年,帝相即位,居商。征淮夷。
帝相二年,征風(fēng)及黃夷。
帝相七年,于夷來賓,入朝覲見。
帝相八年(前1982年),寒浞殺后羿,后羿凡攝政22年,使其子寒澆居過地。
帝相九年,帝相居斟灌。
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于商丘。
帝相二十年,寒浞滅戈。
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帥師滅斟灌。
帝相二十七年,寒澆伐斟抃,大戰(zhàn)于濰河(今山東),覆其舟,滅之。
帝相二十八年(前1962年),寒浞使子寒澆弒帝相。后緡歸有仍氏,伯靡出奔鬲。
寒浞之亂(前1959-前1920)在位40年
前1960年,寒浞使子澆弒帝。寒浞即位,改國號為“寒”。
前1959年,少康出生,隨母居有仍氏。既長,為牧正。忿澆,能戒之。
前1939年,寒浞二十一年,少康20歲,寒澆使椒求之,將至有仍,少康自有仍氏逃至有虞氏。為庖正,以除其害。有虞氏首領(lǐng)虞思妻之二女,賜綸地于少康。
前1921年,寒浞四十年,少康39歲,夏遺臣伯靡自鬲地帥斟抃、斟灌之師伐寒浞。寒浞恃寒澆皆康娛,日忘其惡不為備。少康乃使汝艾諜寒澆。初,寒浞娶純狐氏女歧,有子早死,寡居。寒澆強圉,往至其戶,陽有所求。女歧為之縫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襲之,斷其首,視之,乃女歧也。寒澆多力善走,汝艾乃畋獵,放犬逐獸,因嗾寒澆,寒澆乘馬受驚顛隕,乃斬寒澆以歸于少康。
前1920年,寒浞四十一年,少康40歲,少康子杼率軍滅戈,伯靡殺寒浞,凌遲其尸。少康自綸地歸夏邑,復(fù)夏國名。諸侯聞之,立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少康(前1920-前1900)在位21年
前1920年,少康即位,改元。諸侯來朝,賓虞公。
少康二年,方夷來賓。
少康三年,帝復(fù)田稷。后稷之后不窋(同“窟”)失官,至是而復(fù)。
少康十一年,帝使商侯冥治河。
少康十八年,帝遷于原。
少康二十一年,帝陟。
帝杼(zhu)(前1897-前1881)在位17年
守喪三年。
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帝杼五年,自原遷于老丘。
帝杼八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
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帝杼十七年,陟。
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后氏報焉。
帝槐(芬)(前1878-前1835)在位44年
守喪三年。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來御。
十六年,洛伯用與河伯馮夷斗。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蘇。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帝芒(前1832-前1775)在位58年
守喪三年。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賓于河。
十三年,東狩于海,獲大魚。
三十三年,商侯遷于殷。
五十八年,陟。
芒或曰帝荒。
帝泄(前1772-前1748)在位25年
守喪三年。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殷侯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中葉衰而上甲微復(fù)興,故商人報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風(fēng)夷、赤夷、黃夷。
二十五年,陟。
帝不降(前1745-前1687)在位59年
守喪三年。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滅皮氏。
五十九年,遜位于弟扃。
三代之世內(nèi)禪,惟不降實有圣德。
帝扃(jiong)(前1686-前1670)在位18年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十八年,帝扃陟。
帝廑(jin)一名胤甲。(前1667-前1660)在位8年
守喪三年。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昆吾氏遷于許(己姓,名樊,封于衛(wèi),夏衰為伯,遷于舊許)。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
帝孔甲(前1657-前1649)在位9年
守喪三年。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
三年,王畋于掞山。
五年,作東音。
七年,劉累遷于魯陽。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亂,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東陽掞山,天大風(fēng)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來見良日也,之子必大吉?!被蛴衷唬骸安粍僖?,之子必有殃。”孔甲聞之曰:“以為余一人子,夫誰殃之。”乃取其子以歸。既長,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為東音。劉累所畜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陽,其后為范氏。
三十一年,陟。殷侯復(fù)歸于商丘。
帝皋(gao)(前1646-前1643)在位3年
守喪三年。
元年庚辰,帝即位。使豕韋氏復(fù)國(夏衰,昆吾、豕韋相繼為伯)。三年,陟。
帝發(fā)(前1640-前1634)在位7年
守喪三年。
元年乙酉,帝即位。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墉會于上池,諸夷入舞。
七年,陟。泰山震。
帝桀(履癸)(前)(前1631-前1600年)在位31年
守喪三年。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抃。
三年,筑傾宮。毀容臺。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來賓。
十年,五星錯行,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十一年,會諸侯于仍,有緡氏逃歸,遂滅有緡。
十三年,遷于河南初作輦。
十四年,扁帥師伐岷山(一作“山民”)。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愛二人,女無子焉,斫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于傾宮飾瑤臺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遷于亳(成湯元年)。
十七年,商使伊尹來朝。
二十年,伊尹歸于商,及汝鳩、汝方會于北門。
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于夏臺。
二十三年,釋商侯履。諸侯遂賓于商。
二十六年,商滅溫。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會諸侯于景亳,遂征韋。商師取韋,遂征顧。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師取顧。三日并出。費伯昌出奔商。冬十月,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殺其大夫關(guān)龍逢。商師征昆吾。冬,聆隧災(zāi)。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戰(zhàn)于鳴條。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商師征三朡,戰(zhàn)于郕,獲桀于焦門,放之于南巢。
五十年,帝陟。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注:參考《竹書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