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大公重掌兵權(quán),他的老部下們都十分高興。尤其是身為戰(zhàn)爭大臣的圖拉爾伯爵,已經(jīng)開始準備慶功宴了。還趁機濫用職權(quán),讓幾個重要將領(lǐng)回維也納述職。目的當然是讓老哥兒幾個好好聚聚。
阿爾布雷希特其實十分想做這次的指揮官,因為卡爾之子的名頭在他頭上陰魂不散。不過既然是皇室和陸軍部決定的,他也無話可說。他雖然討厭他父親的說教,但是對于他父親的指揮能力還是十分認可的。
基層的將士們聽說是卡爾大公親自掛帥,精神也都為之一振。尤其對手是小小的塞爾維亞,大家一個個都信心滿滿,摩拳擦掌準備給這些入侵者一個教訓(xùn)。只不過這塞爾維亞,哪里來的這么多軍隊。
市民們更是對這場戰(zhàn)爭充滿信心,堂堂奧地利帝國沒有理由輸給一個奧斯曼的屬國。在軍隊出征時,站在河道兩岸歡送去諾德薩維的士兵。鮮花,禮炮就像是節(jié)日慶典一般。
在一片舉國歡騰的情況下,可愁壞了卡爾大公。老實說他不喜歡打這種沒把握的仗。他率領(lǐng)的8000援軍,再加上諾德薩維里的7000多守軍和即將返回3000特遣隊,總共只有18000名士兵。而且野戰(zhàn)炮嚴重不足,因為要運送士兵和給養(yǎng)沒有多余的地方裝載火炮。
而塞爾維亞軍的數(shù)量居然有5.5萬人,以1.8萬人對抗5.5萬人是極其不合理的。風險太高,最合理的辦法是讓諾德薩維的守軍繼續(xù)消耗塞爾維亞軍的有生力量。等野戰(zhàn)炮和更多士兵運到,再開始進攻。
只是要賭卡雷米能守住諾德薩維,這種把命運交到他人手上的感覺讓卡爾大公又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憶。
但是奉行合理主義的他,是不會因為個人好惡而改變決定的。
于是乎詭異的一幕出現(xiàn)了,一船一船的士兵被運來。但是他們沒有立刻開始整軍備戰(zhàn)去援救諾德薩維,而是在挖壕溝建設(shè)營地。
塞爾維亞軍也不是沒動過,在卡爾大公立足未穩(wěn)就開始進攻的打算。但是進攻的塞爾維亞軍隊,遭遇了比諾德薩維要塞更猛烈的炮火。
18磅艦載炮的威力可不是開玩笑的,做試探性進攻的兩個團陣型直接被打散。再加上正面的步兵和側(cè)翼的騎兵協(xié)同進攻,塞爾維亞的兩個團幾乎被打殘,而奧地利方面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耶拉季奇在接到求援信和皇室的命令之后,第一時間選擇了出兵。他先率領(lǐng)本部兵馬5000啟程,其余各部自行追趕。
他麾下有2萬部隊,但是分散在各處(克羅地亞多山,就算用鴿子能把信息傳到,部隊也沒法第一時間集合)。他的打算是,一齊出兵到戰(zhàn)區(qū)再匯合。
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的節(jié)省時間,但是相對風險也大。如果敵人提前發(fā)現(xiàn)耶拉季奇的意圖,在部隊匯合之前搶先發(fā)起進攻。耶拉季奇很難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甚至有可能會因此崩潰。
耶拉季奇之所以會這樣不惜一切代價的進軍,是因為給他寫信的是弗蘭茨,奧地利帝國的皇儲。耶拉季奇希望可以獲得皇儲的信任和好感,藉此來提升未來克羅地亞在帝國中的地位。
奧地利帝國內(nèi)的各個民族,幾乎都有效忠派和獨立派之分。只不過克羅地亞的效忠派實力更強一些,耶拉季奇顯然屬于效忠派。
但克羅地亞的效忠派里也分奧地利派和匈牙利派,奧地利派覺得統(tǒng)治國家的是皇帝,效忠的對象理所當然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本人。而匈牙利派則認為克羅地亞應(yīng)從屬于匈牙利王國,效忠的對象應(yīng)該是匈牙利議會。
奧地利派認為克羅地亞應(yīng)該通過皇室以立法的形式,來獲得和匈牙利人一樣的平等權(quán)利。而匈牙利派則覺得天高皇帝遠,應(yīng)該緊跟匈牙利的步伐,獲得匈牙利人的認可才是當務(wù)之急。
耶拉季奇單獨出兵支援諾德薩維,只是派人通知薩格勒布議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出兵與否。因為他知道一來薩格勒布距離太遠,二來派系之間扯皮會耽誤時間。
而一旦諾德薩維失守,克羅地亞肯定會失去皇室的信任。而缺少了皇室的制衡,匈牙利人會更加肆無忌憚。奧地利人只是出錢出人普及德語,而在匈牙利是禁止其他民族的語言和文字的(德語除外,奧地利帝國官方語言。)。
用克羅地亞語寫的商業(yè)契約,到了匈牙利就不被承認。所以克羅地亞人和匈牙利人做生意時,必須要用匈牙利語或是德語。
耶拉季奇的夢想是,讓克羅地亞成為皇室領(lǐng)地和匈牙利享有同等的地位。匈牙利為了拉攏他這種地方實力派,許諾了很多好處,甚至是總督之位。
但是他見過匈牙利人的所作所為,看到他們將歷史中的克羅地亞族英雄從書中刪除丟進廢紙堆里。
看到他們將一個個劣跡斑斑的匈牙利貴族,捧為圣人。一個殘害生靈為樂的殺人魔,也被冠以真會玩的名號(伊麗莎白·巴托里,馬爾扎人想把她塑造成反哈布斯堡的英雄,但是深挖歷史之后被打臉。)。
耶拉季奇讀過科蘇特的文章,他對于那個馬爾扎人的帝國毫無興趣。馬爾扎人不認為自己是奧地利帝國的臣民,甚至不是歐洲人。
他們是一群來自中亞大草原的狼,而周圍受他們統(tǒng)治的不過是一群羊。奧地利帝國也是一只羊,狼又怎么能受羊的統(tǒng)治,所以匈牙利必然崛起。
馬爾扎的專家們不遺余力的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去蕪存菁,將這片土地中有其他民族血統(tǒng)的英雄人物刪除。只留下血統(tǒng)最純正,最純粹的馬爾扎人。
即使耶拉季奇作為克羅地亞軍的司令官,也經(jīng)常被禁止說克羅地亞語。因為這是對馬爾扎人的不尊重,但他們又何曾尊重過其他民族。
馬爾扎人經(jīng)常以受奧地利帝國統(tǒng)治的受害者自居,但作為高層的耶拉季奇清楚整個奧地利帝國最反對民族平等的就是馬爾扎人。
在耶拉季奇眼中奧地利帝國不是羊,而是牧羊人。如果羊相信狼脫離了牧羊人的保護,狼還會遵守承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