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行令
李智云答應(yīng)收下司竹山寨,何潘仁大喜。
于是把李智云正式請到了山寨的白虎議事廳,坐到中間的首領(lǐng)大椅上,令山寨的大小頭目都來拜過云將軍。
一時間,李智云就有了這支魚龍混雜,不到一千人的山賊隊(duì)伍。
但對外,則號稱威武之師“烏云鐵騎”的義軍,擎“李”字旗號。
李智云自封“云將軍”。另封何潘仁為總管兼左統(tǒng)領(lǐng),李秀林為右統(tǒng)領(lǐng),而馬三寶則為長史。
其余大小頭目則都不變。
李智云命人取了兩廂金銀出來,大秤分金,散給眾人。并將兩當(dāng)甲和橫刀等兵器悉數(shù)發(fā)給眾人操練。
而明光鎧則沒有發(fā)放,李智云留有他用。一般步戰(zhàn)穿明光鎧,反倒是一種累贅。
李智云又坐鎮(zhèn)白虎議事廳與何潘仁、李秀林、馬三寶等人商議義軍的未來出路。
按歷史線索看,李智云預(yù)估李淵現(xiàn)在已經(jīng)率軍從晉陽南下,揮師到達(dá)了河?xùn)|郡的鼠雀谷。而代王楊侑所遣的宋老生和屈突通兩部已經(jīng)阻擊住了晉陽之兵。
兩軍將在鼠雀谷僵持,到八月初,李淵才可能破霍邑,斬殺宋老生,沖出大隋第一道對義軍的防線。
而在此時,瓦崗軍的翟讓也自甘讓賢,推舉李密為瓦崗軍的首領(lǐng)魏公。李密上臺后會遣使送信給李淵,要與李淵的晉陽之兵聯(lián)合反隋。
李淵得信后,為了麻痹李密的瓦崗軍,回函讓其專意中原地區(qū),牽制東都王世充的隋軍。而使晉陽之兵專意西征,以便自己獨(dú)占關(guān)中。又使瓦崗軍與隋軍鷸蚌相爭,晉陽之兵最后再來獲漁利。
其他各地起事的仍在起事,沒起事的也都蠢蠢欲動中。
以現(xiàn)在司竹山寨的烏合之眾,還遠(yuǎn)不能到可以出擊之時。此時,倒是向隅茍安,養(yǎng)精蓄銳,厲兵秣馬的時候。
這支自號的“烏云鐵騎”,兵員良莠不齊,缺乏系統(tǒng)的訓(xùn)練,李智云需要更多的人馬來遴選出精銳,也需要大量的物資來重新打造這支軍隊(duì)。
尤其需要軍馬和工匠、兵員。
他不期望短時間之內(nèi)就打造出一支精銳。甚至前期,他希望自己的動靜越小越好,自己可以不動聲色訓(xùn)練好“烏云鐵騎”。只是,動靜小并不是一點(diǎn)都沒有動作,人馬物資必須早做準(zhǔn)備。
在議事時,他并未把心里所思所想全都合盤端出。
只是說,關(guān)中義軍和盜匪流民眾多,晉陽之兵還未入關(guān),此時正是招募兵士和求購軍馬、鐵石和工匠的時候。等人馬齊整了,好與晉陽之兵匯合。
何潘仁和李秀林他們都未有異議。
“既然大家沒有異議,那本將軍就要行令了……”
于是,他令馬三寶帶十名親隨,并攜金銀若干,前往周邊,聯(lián)絡(luò)義軍或是盜匪。另在鄉(xiāng)里招募勇士,但務(wù)必要健壯者,寧缺毋濫,不得把一般餓殍流民招入。
馬三寶看著抬出來的一箱箱的金銀,都供自己招募使用,當(dāng)即拍胸脯給李智云保證,半個月之內(nèi),即給云將軍招來上仟的勇士。
李智云笑指馬三寶,對何潘仁道:“馬長史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他若是能十日之內(nèi)給我招來上仟勇士。我敢說在當(dāng)世,他這張嘴將無人能敵。他日,他就是拜相封王的大材?!?p> 馬三寶忙謙虛道:“云將軍一直告誡我要夾起尾巴做人,我很清楚自己個不是什么大材,但是要說動人心,也還有點(diǎn)嘴上功夫。不然,我就對不起云將軍如此看重我,也對不起我這個長史之職?!?p> “馬長史能如此自謙,我看這一趟的差事你一定能辦成。改日,你把人馬帶回時,我就在寨門給你敬酒?!?p> 馬三寶連連稱一定盡力把這事辦好。
提到軍馬,何潘仁則自告奮勇道,他在隴西和河套等地都有朋友專門販賣西域的康居馬、大宛馬等良馬。弄個幾百匹馬,應(yīng)該也不是問題。
李智云知道軍馬寶貴。而且,西域的名馬更是千金難求,李智云剩下的這些金銀,要是去買,根本買不了多少匹。
但有人愿意賣這些良馬,已是難得的機(jī)會,錯過了可能就沒有了。
“幾百匹軍馬,何總管大約要多少金銀呢?”
“云將軍放心,我只要五十人跟我去一趟隴西即可把馬帶回來?!?p> “那還是不可。就算是何總管有人情在,錢財(cái)這種身外之物,還是要跟朋友一起分享的。我剩下還有兩百箱左右的金銀,你自己隨便取走就是了?!?p> 何潘仁沉吟了一下,心里盤算了一陣,說道“那好,我就帶五十箱走。”
“好,爽快!兩位得令就請即刻動身,事不宜遲!”
馬三寶和何潘仁即領(lǐng)命,各自挑好人馬,帶上錢財(cái)與李智云作別。
李智云將兩人送出寨門,直到看著兩人遠(yuǎn)去。
“你就不怕他們兩人各自拿著這些金銀營生去了?”
李秀林在一邊問道。
“這有什么好怕的。有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些身外之物,若是能早一點(diǎn)幫我看透人心,其實(shí)也是一個大用處。總比某一天,這些人突然把我出賣了好。”
李秀林看著李智云沉靜的臉龐,覺得自己真該對這個只有十四歲的弟弟刮目相看。
“人馬都出去了,若是叔父要我們與他匯合怎么辦?”
李智云看了李秀林一眼,他是嫌李秀林有點(diǎn)啰嗦。
“秀林姐,你就放心讓我來定奪這些事情,叔父也不是我們唯一的依靠,只要人站住腳,在那里都一樣?!?p> 說罷,李智云語氣生硬,扭過身子就走,讓李秀林佇立在原地凌亂。
李智云不希望李秀林一再的質(zhì)疑他。
雖然李秀林沒有當(dāng)作其他人的面質(zhì)疑他,或是提出相左的異議,但李秀林的心思不在司竹山寨和自己這支烏合之眾上的話,這是李智云不能容忍的。
他有預(yù)感,李秀林不是因?yàn)槭桥?,才顯得婆婆媽媽。而是,她本就是李淵和柴紹的人。
她與自己也許有一天會分道揚(yáng)鑣。
如果哪一天真的要來,李智云希望來得越早越好,以免自己心痛。
李秀林站在寨們前想了一陣,她還是到白虎議事廳來找李智云。
李智云翻看著何潘仁留下的兵書,抬眼道:“姐有事嗎?”
“五弟,剛才姐有些多慮了,言語有沖撞,你是不是生我氣了?”
“沒有?!?p> 李智云掩飾著自己的情緒。
人心的間隙可以彌補(bǔ),但是人各自的宿命是無法改變的。
“真沒生氣?我看你就是在生我氣。你還對姐變得不耐煩了,一定是嫌棄我婆婆媽媽的?!?p> “沒有,我心里想著事情,難免說話生硬,你別往心里去?!?p> “你想什么事,說出來姐幫你解憂?!?p> “何總管和馬三寶他們都走了,我想去一趟長安?!?p> “去長安干什么?好……姐不該問的。你想要姐留守在這兒,是吧?”
“嗯,惠通姐跟我一起走就行了,姐你留守山寨,等候叔父的消息,如何?”
李秀林其實(shí)心里很擔(dān)心,也很想問李智云為何此時要去長安。但她還是忍住了,她知道弟弟的主意越來越大,自己若是再說什么不妥當(dāng)?shù)脑?,李智云會跟她越來越生疏?p> “那好,我留在這兒,你自己要小心。除了惠通外,我看你還多帶兩個人恐怕更好?!?p> “不用,人多反而更不容易進(jìn)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