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一槍刺回大唐

第46章:攻心攻城

一槍刺回大唐 滄海一花蛤 2293 2021-08-11 06:58:00

  崔希逸聽得許久,再見到宋通的圖畫,不禁愕然道:“你是要兵士們攥著這些物什,拋向敵方嗎?”

  宋通連忙搖頭,表示不必如此。

  崔希逸這才放下心來,連聲說道:“我佛!你剛才好像是說要拿在手里,拉下什么引線后再擲出去的。如果這兩個物什的威力,如你所說那樣。豈不是令兵士當即就嚇得,嚇得,”

  崔希逸雖然沒有再說下去,宋通也已懂得他沒有說完的話:想到自己手中的東西,是可以令敵方粉身碎骨的。恐怕這些唐朝士兵,首先就會覺得這東西隨時可能會爆炸在自己手中,而因為這恐懼嚇尿了自己的褲子。

  手榴彈、手雷的操作,需要兵士了解原理后的反復練習,才可以進行實彈投擲。

  現(xiàn)在大唐的兵士,別說不懂得這些物理、化學的原理,就是軍中的那些胡族士兵,更是從小放羊長大,哪里認得幾個漢字?

  因此,對于士兵的基礎知識教育,說多了只會人讓他們晚上睡覺更香甜——因為都聽暈了頭。

  宋通見崔希逸稍微安心,就再解釋道:“照著手雷的模樣,做出一些。然后,再對投石機進行改造。”

  投石機,是進行大規(guī)模戰(zhàn)斗,尤其是己方攻擊敵方的城市時,用到的大型軍械。

  其大致的構造,就是將幾個木架立好,中間貫穿一根橫木。橫木的中間開一個洞,于其間縱向穿過一根長木,以此作為杠桿。

  這根縱向長木的一端,是用帶有一定彈性的繩索,拴掛一個大兜囊;另一端,是幾十根垂掛著的繩索。

  兵士預先估計好投石的距離,調整好這根縱木的中間點后,予以固定。

  隨后,有兵士將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石塊,抬入兜囊內。這邊沉重,必然是放在了地面。

  杠桿的另一端必然翹了起來,那些繩索也就懸在了半空。

  接著,有十數(shù)名至數(shù)十名不等的士兵,再一起用力向下拉拽那些繩索。合力之下,杠桿那頭被迅速拉起。都囊中的巨石,立即竄向半空,飛入敵方的城墻、城樓。

  石塊本身的重量,再加上巨大的慣性,甚至可以將城樓擊塌。

  身為軍伍中人,又是官居河西節(jié)度使的崔希逸,對于戰(zhàn)陣中各種武械,如果說對它們的構造,不很清楚也還可能。但他最起碼,對于各樣武械大致的使用方式,是有基本了解的。

  聽著宋通的話,崔希逸慨嘆著說道:“不僅唐軍經(jīng)常使用投石機。因為其構造簡單,威力甚大。蕃方因為或者派出間諜,或者擄掠漢人工匠,也學會并大量使用投石機,來攻打唐方的城池。”

  有史記載,一次慘戰(zhàn)斗中,被困在城中的唐軍,接連受到蕃方投石機的打擊。慘烈至極——沒幾天,別說城內的屋舍,盡被從城外投來的飛石毀壞。就連城內的水井,都被接連不斷地飛來的亂石填滿了。

  宋通當然知道這些信息,也是慨嘆不已。

  隨后,他就為崔希逸解釋著說,投石機的規(guī)模,本來也可以依據(jù)進攻城池、營砦的不同,而分出來大小。

  就以上述蕃方進攻唐方城市的這次戰(zhàn)斗來說:史書記載,幾天后,城內的地上,或者是大可一抱的巨石,或者是拳頭大的鵝卵石。

  這就說明,這些石頭,是由不同大小的投石機進行投擲的。或者由大型投石機,將散亂的許多小石頭聚在一起,進行拋擲。

  總之對于拋石機的了解,即便是普通士兵,也可以懂得并輕易操作。

  攻城,肯定需要大型的機械;而如果兩軍在野外對壘,如果需要投石機投石,以打散、打亂對方的戰(zhàn)陣隊形,自然就可以是使用小型的投石機了。

  崔希逸聽著連連點頭,但是對于宋通所說的手雷的引爆,還是很不放心。

  宋通也承認,這些武械,正因為對敵方將會產生巨大的威力,也就同時會對本方的保管以及使用,暗含著一定的風險。

  因此,宋通建議:以鄭德淳為首的,這些懂得制造的道士們?yōu)榛A,編為一支特別的隊伍——保管、運輸,以及臨敵時,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迅速告知士兵,使他們盡快掌握。

  崔希逸聽了,心中寬慰。對于宋通目前制造出來的武械,崔希逸當然覺得甚為震撼、震駭。但對于宋通縝密的后續(xù)建議,他覺得更為贊賞。

  因為,能夠掌控全局的,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材。更何況,宋通對于南面的氣焰正是囂張的吐蕃,也還有欲要解決的大策略提出來。

  想到這里,崔希逸再問:“就以這些武械,來攻擊吐蕃嗎?”

  宋通笑著搖搖頭,緩緩地說道:“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我原本的建議,就是攻其心!但現(xiàn)在武械已然造出,就不必那樣緩慢。即便如此,若要敵方真心降服,攻心仍不可缺!”

  說著,宋通就將自己的觀點,逐一說了出來。

  吐蕃處于高原地帶,的確因為地廣山高,氣候惡劣而不易攻伐。而大唐,也并非只能遭受他們的騷擾。可以由勇悍兵將,拒守在吐蕃西出于闐,或者北出祁連山的各個要道、山口。

  這樣,唐方既可以節(jié)兵省費,又使得蕃方只能困守自然條件惡劣,又還物產缺乏的高原地區(qū)。

  崔希逸聽了,表示不很認同:“要道、山口雖有重兵,但蕃方對于地形也極為熟悉。他們或者翻山越嶺,或者穿越小道,更或者集中兵力迅速攻擊我方某處,也是難以抵擋?!?p>  宋通點頭稱是:“嗯,即便如此,也對蕃方產生了極大的消耗?!?p>  說著,他繼續(xù)陳述著后續(xù)觀點。

  此時的吐蕃王國雖然強悍,但也是要盡可能轉移內部矛盾。就像諸葛亮借著出兵攻打曹魏,而使蜀國內部的矛盾減弱一樣。

  吐蕃自從創(chuàng)立伊始,貴族階層也是紛爭不斷的。另外,王族悉拔野氏能夠直接控制的人口數(shù)量,也并不多。吐蕃也是采取貴族之間的聯(lián)姻,既保持貴族關系的穩(wěn)定,再借由姻親去控制其他部族。

  象雄、蘇毗、黨項羌、白蘭羌、吐谷渾等諸族,是吐蕃王國內,人口及活動范圍更廣的屬眾。

  部族多了,自然可以為王族貢獻更多的財富。但同時,部族之間,甚至部族與王族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明爭暗斗。

  比如吐蕃最早和吐谷渾的爭斗。在他們連續(xù)地打擊下,建國數(shù)百年的吐谷渾王國瓦解。但武力威嚇之下,心里存著亡國陰影的吐谷渾人,一直對吐蕃并不屈服。

  其他諸族,緣由或許不盡相同,但在吐蕃貴族的高壓統(tǒng)治下,情況大致如此。

  崔希逸聽到這里,連聲稱贊:“嗯,我明白宋六郎的語義了。這是要激化蕃方內部的爭斗,令其自顧不暇!”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