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兒悠悠醒來……
奶癮開始有點上頭了。
他清楚的記得,為了追一個黃蝶,配合“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詩中的意境,追著,追著,就忘情了……
然后,腳下一滑,墜落了深洞,自己就暈了……
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
這是在那里?
一片茫然……
沒妮妮,必發(fā)癔癥。
奶癮盡上腦袋之前,找不到妮妮,就麻煩了……
春兒,你在那兒啊……
癡兒剛想哭,卻發(fā)現(xiàn)有光。
自己是啞兒,哭聲不大,別浪費了體力……
先爬后走,癡兒尋光找人……
初夜時分,癡兒是從死亡中走過來的人,并不害怕。
走著……
水聲……芙蓉出水之聲……
肯定是自己想多了產生了幻聽,那里有你想吃就有得吃的好事……
一池清泉,熱氣騰騰……
一個仙女,芙蓉出水……
完了,幻覺也出來了。
癡兒確實是開始發(fā)癔癥了:
仙間某處,輕云薄霧間掩映一潭清泉,年輕的仙子,獨自水中嘻戲,不經意間露出了美麗的妮妮,那種美麗是人間不可以媲美的……
還有那騰騰的熱氣,凝聚成細小的玉珠,依附在芙蓉之上……
透著輕云薄霧,朦朧之中,無限的詩情畫意,令癡兒如夢如癡。
“撲通”一聲,癡兒落水了……
------
圣女,當然可以嫁人。
但是圣女嫁人之后,就不是圣女了,不再是圣女,就失去了做接班人的資格。
主持會重新找一個少女……
是傳承師傅的衣缽,做道觀主持,還是出嫁,圣女心中無限掙扎……
二十二歲了,再不嫁,想嫁也無人要了。
當然,出嫁后也是可以修行的,只是做不了主持而已。
而女人結婚生孩子對修行肯定是有妨礙的。
道家修行追求的是精氣神。
比如生孩子會破功,大傷元氣,還有喂奶,奶也是身上的精華,把精華都消耗了,怎么成仙?
還有,每天被孩子纏著,沒時間修行,比如辟谷,行腳,練氣,入定等。
是全職修行,還是一邊結婚,一邊生仔,一邊修行,這是圣女必須要盡早決定,時間不等人。
要全職修行,就要凈心,不再想嫁人的事兒了……
要嫁人,就要暫時放下修行,專心尋找心儀之人。
圣女可不是隨便找個人嫁了就算的女人,心氣高著呢。
圣女把頭猛然的扎進水中,希望通過洗禮忘卻心中的煩惱……
怪就怪自己心氣太高,看不上凡人,而人間又沒有神仙……
圣女一個芙蓉出水,沉醉在自己的思緒之中。
“撲通”……
圣女大吃一驚。
這可是道門圣地,只有自己和師傅可以進來。
師傅云游未歸。
外人就算有天膽,也無法進入。
能進入圣地的通道只有自己與師傅同住的如宮殿般的庵閭中的一個小門,機關重重。
如果是從門進來的,也不應該是那“撲通”之聲的那個方位。
那個狂徒狗賊膽敢偷窺本圣女沐圣泉?還膽敢跳入圣泉池中?不要命了嗎?
出于本能反應,圣女做了一個進攻又遮羞的動作,既然可一擊斃狂徒狗命,又可以擋住狗賊兩眼與兩點之間的視線。
至于動作精不精準,能否有效擋住狂徒狗賊的眼睛,能擋住多少,圣女就無暇顧及了。
當圣女看清來人時,圣女一下子又放松了警覺,就連緊握著的拳頭,左前右后的能擋狂徒狗賊視線的雙手也放下了……
只見一個孩子在水面無力地掙扎。
來人正是癡兒。
癡兒前生是懂得游泳的,奈何穿著秋衣和笨鞋,又久病初愈,又是稚子,若不是癔癥發(fā)作,又怎會如此作死……
還好,正在以水代替之時,正在掙扎之際,圣女及時的放開胸前雙手,來不及害羞,救人要緊。
圣女剛救起童子,剛抱在胸口……
圣女大急,雙手一拋,把童子拋在水中。
不是羞恥……不是……
圣女一時找不到精準的詞句,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同自己對話……
一落水中,癡兒又在掙扎……
圣女只好再救。
這回有了經驗,不讓童子靠近身體,扶正他,用力讓他浮在水面就好……
癡兒一獲救,就癡迷的看著人家,嘴歪口水流。
圣女把童子轉了個180度。
癡兒多動,口中丫丫,癔癥應該是發(fā)作了……
怎么突然就多了個孩子?
圣女莫名其妙……
雖然沒有帶過孩子,圣女也感覺不對。
莫非孩子有???
圣女聰明得很,這明顯是個不正常的孩子……
多動,
不怕生,
也不懂得害怕,
眼睛似乎不對,
嘴歪,
看著人家的……
圣女伸手捉住童子手脈,把起了童子的脈搏。
過了半響,又想了一會……
圣女把童子再次轉了個180度。
伸出右手食指,放到童子嘴里。
可是童子并不買賬,不肯吸允,仍舊多動,眼睛已經開始翻白,歪嘴,流口水。
眼看再不及時處理,小子就有性命之憂......
圣女無奈。
突然,圣女眉頭一皺……
圣女伸起右手,虎口成鉗,想把小嘴鉗住……
但是心一軟,放棄了。
轉而一運氣,一團丹田之氣化作一個小圓點,送到左邊妮妮最后的點……
三歲童子,休想咬動本圣女分毫……
小兒癔癥,無法根治,但是可以緩解……
緩解的方法因人而異,與童子所經歷的事和生活習性有關,不能亂來。
大多數童子咬手指就可以達到緩解,這童子是慣出來的。
但是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很難改變,弄不好,會適得其反。
不能不管不顧,那樣會加深病情。
這小兒癔癥,護理得當,九成會自動痊愈。
剩下一成,形成后遺癥,會非常麻煩,或瘋或癡或自閉……因人制異。
修行之人,大多學醫(yī),為的是行善積德,以圖功德圓滿。
修心養(yǎng)性的圣女
若是見死不救,那就是增加了罪孽,破壞修行,圣女焉能不舍妮妮而哺童子呢?
況且修行之人講究緣份,這天上掉下來的童子,自然是有緣之人。
再者,圣女是女子,母愛天生,見童子,自然母愛爆嗮棚……
再者,這個神仙女,正在思凡,正在為自己是做神仙,還是下凡嫁漢正傷著腦筋呢。
如此多情之時,焉能不為童子動善念?
……
直到癡兒睡了,圣女才想到這有可能是香客的孩子……
之前的心思全放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畢竟自己是第一次,而且自己還是一個黃花圣女。
事情太突然了,她根本就沒有想到孩子曾經昏迷了一段時間。
直到她把癡兒洗了個溫泉水,把那衣不稱體的女道袍強硬的穿在癡兒的身上,確切的說,是包住癡兒,才抱住癡兒走出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