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女帝心中不知道為什么,漸漸的涌上了一股失望的情緒,如果陳易真的是要用這張圖來作為籌碼。
那是不是之前陳易所做的那些都是假的。
或者說那種大公無私,一心為民都是騙人的。
現(xiàn)場不光女帝這樣想,其他的大臣也有很多這樣想,不過,在場的將士們倒是十分的鎮(zhèn)定,完全沒有一絲的騷亂。
主要是因為他們想不到這一點。
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懷疑陳易。
不要忘了,這次陳易進(jìn)入大牢,午時處斬,是因為幫助他們邊關(guān)將士說話,才會落的如今的結(jié)局。
這些武將們,愧疚都來不及,又怎么可能會懷疑陳易目的不純?
工部尚書并沒有管周圍的嘈雜之聲。
等著李公公將自己手中的圖紙接了過去,這才站直了身體,目光坦然的看著女帝,并沒有任何的退縮。
對于女帝懷疑的眼神,也沒有任何的忐忑。
女帝默不吭聲的接過了圖,打開了一看,果然十分詳細(xì)。
“寡人記得,陳侍郎剛從隴西回來的時候,似乎就呈上了一張圖,這怎么又來一張?”
工部尚書不卑不亢的說道。
“陛下英明!的確是,相同的內(nèi)容?!?p> 女帝揮了揮手,李公公立即會意,所以便吩咐旁邊的小太監(jiān),沒過一會兒,小太監(jiān)端了一個木盒,重新回來了。
李公公小心的捧過了木盒,輕輕的呈到了女帝面前。
女帝直接打開木盒,將里面那張圖紙拿了出來,和剛才拿過來的圖紙一翻對比,直接冷哼了一聲。
“工部尚書,你這是何意?他陳易又是什么意思?是在戲弄寡人嗎?還是在威脅寡人?”
工部尚書立即跪了下來,只不過,卻不見任何的慌張。
“陛下誤會了,是臣的錯,臣沒有解釋清楚,這其中另有緣由,聽成慢慢解釋?!?p> 女帝嘴角揚起了一抹諷刺的笑容。
“哦?好啊,那你就給寡人好好解釋一下,如果有任何欺瞞,寡人不介意讓你陪著陳易一起,午時問斬!”
工部尚書忍不住的抖了一下,定了定神,這才開口大聲的說。
“陛下知曉,臣,因為隴西打井工具一事,與陳侍郎,不對,與陳易十分交好,但是陳易不敬陛下在線,的確罪有應(yīng)得,不過陳念在往日的舊情,所以于昨日傍晚,去看望陳易最后一面。”
工部尚書說到這里,咽了咽口水。
“希望能夠勸說陳易,讓他知道,自己所作所為實屬不敬,應(yīng)該懺悔,痛改前非?!?p> “行了,說重點。”
女帝直接打斷了工部尚書,工部尚書有些無奈的繼續(xù)往下講。
“陳易的確有些后悔,覺得自己對不起隴西的百姓,沒有和百姓們一起戰(zhàn)勝旱災(zāi),隨后,陳易求臣,說要有重要的事情上奏,就是臣剛剛乘上的那張圖。”
女帝挑了挑眉,工部尚書總算要說道到點子上了。
女帝心中暗想,她都要看看,工部尚書可以將這個事情給圓回來。
“這張圖只是昨日陳易在臣的眼皮底下現(xiàn)場畫的,經(jīng)過幾番修改之后,最終的圖紙,陳易說他之前接到圣旨趕往隴西,到了之后就立即開始查看,隴西的地形和土地,不敢有任何懈怠?!?p> 工部尚書說到這里,抬頭直視著女帝。
“陛下!從帝都到隴西,快馬加鞭,也需要五日的時間,陳易到達(dá)隴西之后,不過待了三四日,就立即啟程趕回帝都,全程一共花了不到十日的時間,這些陛下都知道。”
女帝點了點頭,之前還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是覺得陳易回來的的確有些太快了,如今想來,似乎是快的太過于離譜。
其他的大臣們也都是滿臉驚訝。
陳易回來之后,除了當(dāng)天,見過陛下一面,兩人吵了一架,被陛下打了一頓,然后就一直沒有來上朝。
這些大臣們對于時間還真的沒有那么精準(zhǔn)的概念。
如今聽到工部尚書這樣說,自然是驚訝無比,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了,陳易是沒日沒夜地趕回,中途根本沒有任何的休息,心中有不禁感慨,也就是陳易年輕,底子好,否則一般人還真的承受不了這奔波的勞苦。
女帝點了點頭:“你想說什么?”
“陛下!陳易說自己因為匆忙趕路,所以只是在路上抽空的將地形畫了出來,覺得自己可能還要回隴西主持大局,而且隴西地形有一些還需要具體的查看,就沒有畫的那么詳細(xì)。”
如果說工部尚書一來就說這些話的話。
大部分都會覺得是借口。
可是剛才,工部尚書現(xiàn)實說,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nèi),挖井的工具就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
最后又講了,來回奔波的路程是如此緊張。
所以對于現(xiàn)在的這段話,所有人都是相信的,仔細(xì)想了想,似乎也真的是這樣,雖說有馬車可做,但是大家又不是沒有坐過馬車。
趕路的馬車那有多舒服?陳易能夠?qū)D畫大致的出來,也算是合情合理。
工部尚書打算趁著這個時機,就后面的話也說了出來。
“陳易對臣說,他如今已經(jīng)別無所求,唯一遺憾的,就是之前沒有把詳細(xì)的圖畫出來,所以讓臣把圖紙呈上來,陳易說,不管以后誰主持大局,都能夠準(zhǔn)確的找到適合打井的位置?!?p> 工部尚書說到這里,抬起了頭,聲音有一絲絲的顫抖。
“陳易還說有一些地方他也拿不太準(zhǔn),已經(jīng)做出了標(biāo)注,這是他能夠為大武國,為陛下,為隴西的百姓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他死而無憾!”
工部尚書說到這里聲音幾乎哽咽。
滿朝的文武大臣,聽到這些,都有些動容。
陳易到死都還想著隴西的百姓,這樣的大臣,難道就這樣死了嗎?
工部尚書剛開始說話的時候,許多大臣也以為工部尚書是來求情,可是沒想到,竟然是為了這件事情,不管多么硬心腸的。
此時似乎都有一些不忍。
內(nèi)閣首輔趁著這個機會,直接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