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諍自認(rèn),于此世全無敵手!擁有玩“真性情”的實(shí)力和底氣。所以也不講究什么談話技巧之類,而是直來直去,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他也是想起宋缺原先的軌跡,因?yàn)轸~與熊掌想兼得,既想完成生平大愿,又不愿放棄無上天道。
結(jié)果就所托非人,遇上了寇仲這把爭霸天下當(dāng)成過家家的小混混,滿腔冀望,就負(fù)之東流!
又因先前在寇仲沒有露出本色之前,為了打通少帥軍的出路,從而慨然下山,與慈航靜齋請出來的寧道奇賭斗,結(jié)果就兩敗俱傷。因?yàn)樯碡?fù)暗傷,經(jīng)脈收損,加之后來大愿落空,心境跌落,以致最終也未曾破碎虛空。
其最終結(jié)局,大概率是郁郁而終。所以宋缺就因?yàn)樗蟹侨?,以致一代有破碎之資的天縱奇才,就此蹉跎!
所以秦諍才需要對方給出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以免重蹈宋缺的覆轍。若是他還是原先的態(tài)度。秦諍就寧愿自己辛苦一點(diǎn),親自下場了。故而他才有此一問。
秦諍這下卻是問到了要害,宋缺不由為之默然!
重振漢統(tǒng),固然是他生平大愿,然而要他因此就放棄進(jìn)軍無上天道,他又如何心甘?
昔年秦皇漢武,權(quán)傾天下,富有四海,依舊求仙而不可得!
而宋缺距離天人道果,已是只差臨門一腳,可謂是近在咫尺,觸手可得!只是因果未了,心中還有執(zhí)念。只待完成生平大愿,方才了無牽掛,可以灑脫飛升。
若是非要在兩者之間,做出個取舍。破碎天道之境,在宋缺心中,許是還更重要一些。重振漢統(tǒng),只是幫助圓滿心境,了結(jié)因果的助力罷了。
宋缺不好回答,而以他的驕傲和自尊,也不允許他說出違心之言,來欺瞞這位葉道人。
不過他畢竟非是常人,乃是深悉兵法的一代大家,當(dāng)下就不答反問:
“聽聞道兄生平之志,是欲撥亂反正,恢復(fù)道家學(xué)術(shù)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不若就由道兄下場,宋某可在此許諾,宋家上下,將全力支持道兄,橫掃六合,蕩平天下,如何?”
言下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舍不得放棄進(jìn)軍無上天道,就要來叫我放棄么?
秦諍頓時就是一滯。只有叫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外號,宋缺果然是機(jī)變無雙,如同天刀一般,出乎意料,無從琢磨。
這話秦諍卻是不好老實(shí)回答,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大唐卻是不同于龍蛇,此界可有有著破碎虛空的這回事,對于常人來說固然是虛無縹緲,但對于道心堅(jiān)定的大宗師之輩,卻是生平所求。
所以自己總不能明說自己非此界之人,只是過客吧?
不然的話,不是擺明想讓對方下苦力么?再說了,若宋缺知道自家乃天外之人,說不定反而會堅(jiān)定其求道信念,放下一切,撒手而去?
所以秦諍也是瞬間語塞。
話說宋智、宋魯,宋師道兄妹。在先前宋缺收了刀意威懾之時,便已擁上近前,靜觀兩位大宗師論道。
一則兩人的交涉結(jié)果,關(guān)乎宋閥未來的發(fā)展路線,與他們息息相關(guān);二來,兩位大宗師論道,他們身為習(xí)武之人,也不想錯過。
眼看兩人就要談崩,宋魯、宋智兩大宗師,宋師道兄妹,不由有些心急。
不過秦諍也素有急智,瞬間就有了主意,當(dāng)下就哈哈一笑:“吾輩習(xí)武之人,為何要每日辛苦練武?不就是為了當(dāng)嘴上訣不出高低對錯的時候,用雙手來決定么?你我今日,不如賭斗一番。誰輸了,誰就下場。宋兄以為如何?”
實(shí)際秦諍和宋缺,都想把對方推下水,出山爭龍,自己則退居幕后。
秦諍想把宋缺推在前面,大改劇情,為自家賺取元力;宋缺想把秦諍推在前面,掃平天下,重振漢統(tǒng),完了自家心中大愿。了結(jié)執(zhí)念之后,好從容撒手飛升。
僵在這里也不是一個事,宋缺也是眼前一亮,覺得這道人的提議,也是一個解決的辦法。
便回道:“也罷!道兄出自道家隱脈,傳承先秦的練體一脈的道法,練就一身的體術(shù)神通。宋某也想見識一番。既如此,咱們就君子一言!”
秦諍就接口道:“快馬一鞭!”
宋缺神情一肅,右手朝著三丈外的刀架遙遙一抓,頓時一聲輕吟,一柄形若禾苗,一汪秋水一般的三尺長刀,就是一跳,自動從刀鞘出跳出來,懸浮在空中。既然和給人用手拔出來一般,豪無區(qū)別。
秦諍眼睛一亮,此招卻是宋缺長期使用把玩此刀,日久之下,一身神意氣機(jī),滲透其中,不覺已暗將此刀完全煉化。和先天御器,原理一致!
只是苦于此界沒有罡煞之氣,所以發(fā)不出各種威力強(qiáng)勁,花式百出的仙家法術(shù)。但大宗師級數(shù),在心境上的打磨,并不下大晉的金丹陰神之輩。宋缺若能到達(dá)大晉,只怕立時就能成就上品金丹,或堪破生死之謎,成就陰神。
秦諍正發(fā)散思維,卻見宋缺伸手再隔空虛握,那長刀就如同被一條無形繩索牽引一般,自動橫飛三丈,落入他橫伸的右手掌握之中。
頓時,奇變頓生!宋缺握刀在手,氣質(zhì)就是一變!
秦諍就感覺到,宋缺的人與刀,頓合成一個不可分割,混融一體的整體。人就是刀,刀就是人!這是一種強(qiáng)烈且深刻的感覺,微妙不可言!
宋缺神情虔誠,雙手將三尺長刀平舉空中,對著秦諍肅然一禮。
“刀名水仙,深海寒鐵所鑄,刀長三尺六寸九分,重十三斤七兩三錢。為宋某青年時所用,昔日憑此刀敗過岳山,摘得刀道桂冠。今日就借此刀,領(lǐng)教道兄的高招!”
話說玄部體修,歷來就是不問神魂真氣,專一打磨肉身體魄!所以秦諍的手段,就比宋缺樸實(shí)得多了,沒有那么多的花頭!
當(dāng)下就雙手下垂,大袖微微一抖,就自袖中滑出一對西瓜大小,篇體黃橙之色的古樸銅錘,落入雙手之中。
話說秦諍來到此界后,不但玄部神通和真部符箓,被封印了。就連撼山錘這玄部神兵,隨心意變換大小輕重的玄妙,也一并被封印住了了,卻是固定在西瓜大小,每只重一千斤。
當(dāng)下,秦諍就舉錘一禮:“錘名撼山,首山之銅所鑄,每只各重一千斤。乃是貧道生平護(hù)道之寶,今日就借此錘,來領(lǐng)教一下宋兄的天刀九問!”
每只各重一千斤?在這這葉道人手中,卻是輕若無物,如同提一根稻草一般自如!這葉道人好大的力氣!
旁觀的宋智四人,不由心中駭然!
“好錘!”
宋缺卻是眼前一亮,贊了一句后,雙目神光大放,罩定秦諍,然后一步踏出。
因?yàn)橄惹皻鈾C(jī)交鋒,各擅勝揚(yáng),不分勝負(fù)。故而宋缺此時未外放刀意,而是三寶歸一。說到底,氣勢碾壓之類,只能欺負(fù)一下低階對手。面對同級對手,縱是一分功力,也是難能可貴,不能隨意浪費(fèi)。
“天刀九問,第一式,上下未形,何從考之?道兄小心了!”
宋缺清喝一聲,一步踏出,頓時就越過三丈距離,欺到秦諍近前。手中水仙刀劃出劃出一道玄奧莫測的角度,向著秦諍劈來。
話說若是換了以前,秦諍還真不知道,宋缺的天刀九問,到底是個什么意思?
直到入了仙門之后,學(xué)了些仙道玄理。這才了然!
所謂上下未形,何從考之?
大白話說,就是問:事物的形質(zhì)名相,方位這些概念,都還沒有出現(xiàn)之前,憑借什么來判斷事物的性質(zhì)種類呢?
形質(zhì)之前,當(dāng)然是氣性。所謂先天有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皆是形質(zhì)之前,信息、氣質(zhì)、能量混沌不分,共處一體的狀態(tài)。
用現(xiàn)代科學(xué)的話說,大致就是離子,原子,分子,電子,質(zhì)子等層面的東西。當(dāng)然,秦諍非專業(yè)理科生,只是大致形容這么一個意思。
拿武道刀法來說,所謂“上下未形,何從考之?”,就是說宋缺的刀法,已經(jīng)達(dá)到了脫離招法形式的桎梏,不落窠臼的至高之境!
所謂無招勝有招!有招必有破法,無招則無從破起!所謂“上下未形,何以考之?”,大意無非是我的刀法宛如清風(fēng)白云一般,無形無相,千變?nèi)f化,無跡可尋,你連看都看不懂,又怎么破解呢?
果然,隨著宋缺一步踏出,刀勢在方圓三丈空間內(nèi)不斷變化,讓人無從琢磨。步法以隨著刀勢變化,讓人不知道此刀將從何處劈下來?
宋魯和宋智,雖是以前也沒少大兄切磋交流過,但旁觀如此刀勢,也是心中暗驚,自忖若是換了自家,除了引頸代戮之外,就沒有多少好辦法。卻不知葉道人這同級對手,何從下手?
話說秦諍,若是破法真瞳和真實(shí)之眼還在,還可望氣觀勢,根據(jù)氣機(jī)顏色,看破其刀勢變化。
但他如今一身玄功變化被封印,破法真瞳用不出來,卻是也看不破宋缺的刀勢變化。
不過,體修也不講什么招式精妙,講究的是一力降十會!一力破萬法!以本壓人!
既然看不破,那就索性就不看,等他劈下來,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復(fù)陽道人
話說,我當(dāng)年看大唐雙龍傳,看到宋缺的天刀,也是看了個熱鬧。不知道黃易大師到底想表達(dá)什么意思? 隨著年歲漸長,后來看了些道家典籍,方才漸漸看懂,天刀九問,大概是些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