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山上種田那些年

第六十二章 初光

山上種田那些年 萬物皆可種 27 2021-09-10 18:26:19

  喚神術比起呼靈強身術還要殘缺,或許在大部分人看來都算不上正經(jīng)法門,但陳嶼不介意,本就他自創(chuàng),自然極為適合自己。

  行功運轉(zhuǎn),默念口訣。

  口訣大多是他從其余驅(qū)神道法里摳來的,為了保證不會有錯漏、曲解,陳嶼在拼接縫合時格外小心。

  如今來看,這份口訣發(fā)揮了安撫心神的作用,達到了他最初的目的。

  但也僅限于此了,若想如傳說神話里那樣動輒霞光漫天、神鬼睥睨、大道之音希然縈繞,根本沒得想。

  端坐整齊,陳嶼行功運法,又一次嘗試將迷蒙混沌處的精神力牽引駕馭。

  若有若無中,許是太多次沉浸在這片寧靜至虛的空間,他心思念頭空蕩蕩,旋而起伏,復又平下,動靜參雜間原本繁蕪雜亂好似雜草似的思緒在這一次難得偃旗息鼓,消散不見。

  凈。

  唯此一字,雖非全靜,卻難能可貴。

  若是陳嶼此刻清醒,對自己的狀態(tài)一定會感到驚奇。

  這是頓悟,這是初光,更是山下數(shù)以萬計的道士們夢寐以求的境遇。

  前世道家對道法境界有諸多說法,路子不一,莫衷一是。其中較為出名的便有五時七候。

  傳說達成第一候者便可得道,長生有望。而若能成就第七候,更是足以和天尊道祖為友,圣賢集會,弘演至真。

  此世道門對此亦有五素三常之說。

  五素者,乃道人尋道求道時的明悟之境。有初光、大定、坐忘、驚蟬、龜息共五等。

  三常則為有常、無常、常常。

  說不清兩邊誰更有理,不過真要論起來,陳嶼此刻的境遇卻是與五時的描述相似,同時也能套入初光。

  總之在這一刻。

  他陷入了冥冥虛極之境,略有領悟。

  不知不覺間,精神格外活躍,這是早在他不斷積蓄淬煉之前才能得見的場景。

  直到某一刻,好似終于越過了某個無形障礙?;煦缣咸臁崂伺趴?,又宛如山崩地陷,砰然巨響回蕩腦海,硬生生將陳嶼炸了出去。

  陡然睜開雙目,他神情木然許久才舒緩過來——??啥情況?

  揉著眉心,感覺那一處的腫脹感愈發(fā)清晰,好像下一瞬就要破開,長出一只眼目般。

  “不會真長出天眼吧!”

  意識震蕩不安,陳嶼難以再沉浸心神重新回到先前的狀態(tài)中去。

  不過他眼底涌動精芒,因為之前隱約間似乎在那片迷蒙之地瞧見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光團,大概……裂開了?

  “精神內(nèi)里似乎也徹底孕育,正掀起波濤不斷?!?p>  他閉目調(diào)神,將注意轉(zhuǎn)向腦海深處的意識汪洋。然后便不出意外地見到了無盡浪濤,根本立不穩(wěn),灰溜溜逃出。

  陳嶼沉吟,試著用喚神術去牽引。

  嗡——!

  嘶!

  痛痛痛痛??!

  陡然間抱頭蹲下,險些跌落到青石底下去,他提身躍起數(shù)步,同時灌了幾大口涼滋滋靈液借著暖意削弱頭部劇烈爆發(fā)的痛感。

  良久,疼痛總算停下,他大口喘著粗氣,滿頭大汗,但眼中卻洋溢著怎么也掩蓋不下的驚喜。

  扯起一截草葉扔在空中。

  閉目。

  口訣默念。

  無聲中,草葉隨風飄動,在快接觸到衣衫的瞬間被他輕松躲開。

  睜開眼,陳嶼按住鼓動的太陽穴,痛楚殘留著,然而他的喜色卻快要滿溢。

  “終于能駕馭了!”

  只有一點點。但無疑這條路是對的。

  “再下一步,便是操控更多、更細。”

  他平復心中波瀾,如今能馭使的精神實在太微弱,外放出出后更是仿佛被刮掉一層,十不存一,勉強感知到那截草葉。

  更多、更強,直到能在外放的同時干涉外物,這便是陳嶼往后的目標。

  “真的不一樣了。”

  精神的妙處自然不止這點,不過一切剛剛開始,都還需要陳嶼去探索,這是其他人無法給予幫助的一條路。

  ……

  精神力的初步操控讓陳嶼好似找到了新奇玩意兒,一整個下午都在不停琢磨馭使,進步很大,畢竟才剛開頭。

  只是每次操控這微弱精神到外界都會有強烈的刺激,仿佛迎著暴風般一層層剝落吹散,最終剩下一縷,外放尺許距離便無法繼續(xù)。

  好在涉足初光,有了第一次就能有第二第三次,直到他自如運用。而隨著陳嶼再次復刻,陷入到靜虛至極的狀態(tài),他的精神力雖不如第一次那般活躍到恐怖,卻也比尋常時候易于操控了許多。

  進步的方向已找到,接下來便是水磨功夫,當然可能下一批靈植里就能種出一些針對這方面的輔助植株。

  他對此抱有不小的期待。

  臨近法會,陳嶼不得不將一部分精力分勻到這上面,需要做些考慮和打算。

  他可不想僅僅當個看客,這次下山同樣抱著不小目的,一者便是與本土的正規(guī)道士們交流交流求玄問道的心得體會,汲取一些他們的腦洞。二來嘛,他準備找尋一些關于五臟六腑的書籍,道經(jīng)也好、醫(yī)書也罷,都無不可。

  “銀錢得全帶上?!?p>  雖說全帶上估計也不夠,杯水車薪。

  有些古籍藥經(jīng)可不是他手里這點阿堵物能換來的。

  “藥草也得帶上。”

  都是些尋常草藥,去山澗那次摘了不少帶回,品相上佳。一如他之前打算的那樣,抵賣之后大概盤纏便無憂了。

  “還得弄些有價值的東西隨身。”

  卻不是為了裝十三,那太無趣,正如上面所說,大部分道士既然來參與了這場法會,那么定然或多或少都考慮到了當前的時局震蕩。于此之下,合作是大勢,以往一些敝帚自珍的做法便顯得不合時宜。

  只是不排除一些經(jīng)典確實被珍藏,陳嶼縱使不去占為己有,僅是一覽也顯得尤為困難。

  偏偏前人先賢的腦洞…咳,道學經(jīng)理都不少,尤其那些能青史留名、于道門中傳唱數(shù)百上千載歲月的。

  陳嶼想去借鑒,想去看看這些先輩前賢到底是如何在尋道一途中披荊斬棘。

  就像過去看云鶴觀中的道經(jīng)偶有所得一樣,他相信在這些經(jīng)書文冊里同樣包含了他們的思想,或許有所助益。

萬物皆可種

抱歉<(__)>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